學前特殊兒童教育複習提綱

2021-03-04 09:41:19 字數 5059 閱讀 3840

第一章學前特殊兒童教育概述

一、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概述

(一)學前特殊兒童的基本概念

1.學前特殊兒童的概念:是指學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換言之,是指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個體發展特別需要的0-6歲兒童。

○學前特殊兒童概念的變化:.過去討論特殊兒童的概念,往往是從簡單的「不正常」或者「異常」的角度去考察:(1)從醫學的角度評價,出現某些疾病的症狀便成為異常,因為這樣的人有別於一般正常和健康的人。

(2)從心理學的角度評價,遠離常態標準的行為,則被視為一種非正常的**。(3)從社會學的角度詩人,當乙個人出現無法順應一定的社會角色或無法建立正當人際關係的問題時,亦將之歸為異常之類。這樣的觀念在最近這些年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新的兒童發展觀的指導下,人們開始認識到,所謂的個別差異是在兒童發展的群體中彼此間存在著的某一身心特質的上的差異狀況

○個別差異:是在兒童發展的群體中彼此間存在著的某一身心特質上的差異狀況

2.學前特殊兒童教育概念及其內涵:概念:

是為各種不同特殊需要兒童所提供的促進其發展的特別幫助和支援。內涵:這個基本概念包含三層含義:

(1)是對具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個體施以有別於一般教學的教育方式,採用不同的安置形態、教材教法以及輔助器材等,使受教育者能達成最佳的學習效果。(2)在肯定人的發展存在潛能的前提下,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為不同發展需要的兒童創設有利於他們潛能發展的教育計畫,促進各種差異兒童潛能的發展。(3)在早期為各種不同差異的兒童提供支援性教育環境,使他們在發展的關鍵期內獲得適應其發展需要的良好發展機會。

(二)學前特殊兒童的類別

1.美國特殊教育專家柯克和葛拉格的分類:(1)心智偏異:

包括智慧型超常和智慧型低下兒童。(2)感覺障礙:包括聽覺損傷與視覺損傷兒童。

(3)溝通異常:包括學習障礙與語言障礙兒童。(3)行為異常:

包括情緒困擾和社會不適應兒童。(3)多重障礙與重度障礙:包括各種生理和心理方面混合障礙兒童。

2.學前特殊兒童的類別與分類角度:我國從兒童發展的角度把學前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區分為五種型別:

(1)認知發展障礙兒童:主要表現在智力落後和學習困難兩方面。(2)生理發展障礙兒童:

包括兒童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感官、動作和身體健康的問題。(3)語言發展障礙兒童:是指在早期語言獲得過程中出現了發展性的異常現象。

分為核構音異常、發聲異常、流暢度異常和語言發展異常。(4)情緒和行為問題兒童:情緒和行為問題兒童是行為與社會要求相違背,從而妨礙了個人適應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一類兒童。

在學前情緒和行為障礙兒童主要有:孤獨自閉傾向兒童和多動綜合問題兒童以及社會適應性問題兒童。(5)超常兒童:

智力發展突出優異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兒童。

二、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意義

(一)直接效益:對特殊需要兒童成長的意義(對特殊需要兒童發展的重要性):

1.積極幫助學前特殊兒童在發展的關鍵期內建立全面發展的基礎。

2.充分促進學前特殊兒童的潛能的發展。

3.有效預防學前特殊兒童第二障礙的出現。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最重要價值:主要表現為幫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在發展的關鍵期內建立全面發展的基礎。

○發展性不利:由於各種障礙而給兒童發展帶來的不利稱為發展性不利

○發展性不利兒童的補償性發展:對由各種障礙而造成的發展性不利兒童來說,在發展關鍵期給予其特別的教育,可以利用大腦發育尚未完全定勢的條件,幫助其減輕障礙程度,獲得機能的補償性發展。(1)對智力落後兒童的早期教育可以提公升他們的智力水平。

(2)對聽力損傷兒童的早期教育,則可以幫助他們挖掘殘餘聽力,學習從多種途徑接受資訊,習得語言。 (3)對先天資質優越的兒童,在發展的關鍵期內為他們提供適應其需要的良好教育環境,更有利於他們充分地加速發展。

○支援性教育環境:能夠充分激勵和促進特殊兒童潛能發展的最佳環境。

○超常兒童可能出現的心理障礙:超常兒童原本不存在的障礙,但是當他們的需求在學習中不能得到滿足的時候,當他們的行為被視為怪異的時候,他們也有可能出現心理障礙,從而偏離正確的發展軌道,而他們可能出現心理障礙是第二障礙。

○如何防止特殊兒童第二障礙的出現:(1)早期教育環境的適宜性,將有利於預防特殊需要兒童第二種障礙或第二次障礙的出現。(2)在學前特殊教育環境中,若特殊需要兒童和家長、教師構成了良好的互動模式,就會對兒童未來發展形成良性的影響,促使兒童的發展朝著比較理想的方向邁進。

(二)間接效益:對特殊需要兒童家庭的意義。

1.學前特殊教育有助於家長正確認識孩子的特殊需要,並且積極參與到教育過程中以幫助自已的孩子。

2.學前特殊教育有助於家長減輕精神和物質方面的負擔,為特殊需要兒童的成長提供更好的家庭條件。

(三)社會效益:對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意義。

1.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為社會發展增加了建設力量。(1)在早期對特殊需要兒童教育的工作中,直接受益的是學齡的特殊需要兒童。

大部分障礙兒童在教育作用下減輕了障礙程度,提高了知識文化素質,增強了全面發展的能力,為回歸社會主流作了準備;他們將帶著早期教育的良好結果到小學、中學和職業學校學習,他們將成為21世紀社會發展的合格建設者。(2)此外,在早期特殊教育中受益的家長,擺脫了沉重的精神和物質壓力後,可以精神抖擻地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去。這是一支幾倍於百萬特殊需要兒童的隊伍,他們同樣為社會發展增添了建設力量。

2.面向障礙兒童的學前特殊教育將有效地減少社會承擔的特殊教育和殘疾福利費用。(1)通過早期教育,有相當一部分特殊需要兒童可以進入普通小學就讀,另有部分障礙兒童雖然在特殊學校就讀,但他們特殊殘障程度的減輕必然帶來相應的特殊經費和殘疾福利費用投資的變化。

(2)障礙兒童經過早期特殊教育,提高了能力和發展水平,在減少國家特殊教育投資和福利經費的同時,在未來的工作中,還將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3.學前特殊兒童教育有助於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1)乙個國家的特殊教育程度往往反映了這個國家的社會文明程度。

在我國開展學前特殊兒童教育,意味著我國特殊教育史又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展示了我國在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充分重視殘障兒童和其他特殊需要兒童受教育的權利,注重保護殘障兒童的利益。(2)社會對殘疾人尤其是殘障兒童的承認、重視,有助於他們的發展成長,同時也有助於全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站在這樣的高度看待學前特殊兒童教育,我們可以更深切地體會到這項事業對我國社會發展的意義,它將對我國人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發展趨勢(三種主導的發展傾向)

(一)早期發現與早期干預的趨向

1.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對特殊兒童發展的作用:(1)不僅可以幫助障礙兒童克服和減輕由障礙帶來的不良後果,而且可以為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想良好的方向發展的支援性教育環境。

(2)各個國家有關特殊需要兒童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的法律條款均在實施過程中產生了作用,保障了特殊兒童及早接受教育的權利,引起社會各方面對特殊需要兒童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的重視。(3)早期發現和診斷是重要,它將有助於為特殊需要兒童,尤其是障礙兒童的發展成長創造理想條件。(4)早期干預方案在學前機構和特殊需要兒童家庭之間建立起密切的聯絡,把家庭感情氛圍與學校對兒童的教育結合起來,創造成功的學習環境,使特殊需要兒童在家長參與的有利環境日益長進。

2.各國保證早期干預實施的共同措施:(1)注重從法律上保證對特殊兒童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的可能性。

(2)加強早期發現的研究,提高早期診斷的準確性。(3)圍繞特殊兒童的教育需要制訂早期干預方案,以使他們獲得最佳的發展。

○早期干預方案:針對6歲以下的特殊需要兒童的發展及其特殊發展需要,設計對他們進行早期教育的環境、條件和方式。

○早期干預的途徑:(1)在早期干預中心或活動中讓特殊需要兒童獲得教益。(2)鼓勵和幫助家長通過自然的血緣關係與孩子互相影響,解決特殊需要兒童的問題,同時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家長在早期干預計畫中的角色:觀察者、學習者、教師、**者和計畫制定者等

(二)一體化融合教育的趨向

1.回歸主流的一體化融合教育

○回歸主流的一體化融合教育概念:(1)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特殊教育界興起一場迅速發展的運動——回歸主流。(2)回歸主流運動集中在對特殊兒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盡可能地將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

(3)回歸主流運動提倡給特殊兒童提供正常的教育環境條件,有利於他們與正常兒童交往,有利於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為順利進入正常社會生活作準備。

○特殊兒童回歸主流的教育安置:(1)物理空間的回歸主流。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在相同的學校或機構接受教育,所有兒童都有機會認識其生活的相同世界。

(2)社會交往活動的回歸主流。不只是在相同的空間接受教育,而且由教育者安排進行有計畫的社會交往活動,讓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相互了解、尊重,相互邀請參與一般的社會交往活動。(3)教學的回歸主流。

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相互交往,並在特教教師指導下接受個別化教育,在學習社會活動及物理空間上都相互統一,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回歸主流。

○回歸主流教育模式的型別:(1)資源教室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流行於美國與加拿大。

將特殊兒童安置於正常的教育機構,一部分時間到資源教室裡去接受個別教育,其餘時間與正常兒童一道學習。(2)教育配對模式:這種模式以丹麥為代表。

在教育機構中,乙個普通班與乙個特殊班相配對,普通班與特殊班教師共同負責兩個班教育,安排兩班兒童共同學習或單獨學習。(3)諮詢教師模式:這種模式實行於挪威。

在普通教育機構中增設受過專業訓練的特教人員,為每一位教師提供有關特殊兒童心理教育的基本訓練,確保特殊兒童能適應正常教育環境。(4)混合服務模式:東歐國家在教育機構間進行再協調,向普通教育機構中的特殊兒童提供專業的協助。

2.全納性的一體化融合教育

○全納性的一體化融合教育的概念:是指在普通學校的普通班級內教育所有學生,滿足所有兒童的需要,並為特殊需要兒童提供特殊服務。全納性教育用「特殊需要兒童」的概念,來替代過去常用的「殘疾兒童」和「特殊兒童」的概念。

○特殊教育的服務物件:過去的「特殊教育」是為3-5%的殘疾兒童提供的教育,而現今的「特殊需要兒童教育」成為為每乙個兒童的學習提供幫助的教育,在教育發達國家已經有20%的兒童屬於特殊教育的服務物件

○全納性一體化融合教育的基本特徵:(1)要求在普通學校的普通班級內教育所有學生,無論他們有何種殘疾,也無論他們的殘疾程度如何,都必須在正常班級裡接受所有的教育;教育要滿足所有兒童的需要,並根據兒童自身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服務。(2)全納性教育要求教師與其他人員組成特殊需要兒童的工作小組,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高水平的支援,工作小組成員包括普通教育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和家長等。

(3)全納性教育的課程由一般課程和個別化教育計畫構成,課堂教學主要以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保證每個兒童都有同樣的機會參與活動,而不會被孤立。

0883學前特殊兒童教育複習

第一章學前特殊兒童概述 1.學前特殊兒童的教育物件是學前階段具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即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個體發展特別需要的0 6歲兒童。學前特殊兒童是為了各種不同需要兒童所提供的促進其發展的特別幫助和支援。2.從兒童發展的角度加以區分 特殊需要兒童的類別主要包括生理發展障礙兒童 智力落後發展障礙兒童 語...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複習題

一 知識點 1 心理學衡量兒童智力發展的差異有很多方法,其中運用最廣泛的是測驗法 2 超常兒童的教育目標在於如何促進兒童的自然傾向朝各種創造性思維發展 3 為各種不同特殊需要兒童所提供的促進其發展的特別幫助和支援是學前特殊兒童教育 4 蒙台梭利是較早涉及學前兒童教育的 較著名的義大利教育家 5 補償...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重點整理

第一章學前特殊兒童概述 1.是學前階段具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即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個體發展特別需要的0 6歲兒童。學前特殊兒童是為了各種不同需要兒童所提供的促進其發展的特別幫助和支援。2.特殊需要兒童的類別主要包括生理發展障礙兒童 智力落後發展障礙兒童 語言發展障礙兒童 情緒與行為問題兒童 超常兒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