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知識點歸納

2021-03-04 09:17:13 字數 3666 閱讀 5948

一、 適應性反應:肥大、萎縮、增生、化生

1.萎縮——發育正常的細胞、組織和器官其實質細胞體積縮小或數目的減少。

2.肥大——組織、細胞或器官體積增大。實質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實質細胞體積增大。

代償性肥大:由組織或器官的功能負荷增加而引起。

內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內分泌激素作用於靶器官所致。

3.增生——器官、組織內細胞數目增多稱為增生。增生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細胞有絲**

增強的結果。一般來說增生過程對機體起積極作用。肥大與增生兩者常同時出現。

4.化生——一種分化成熟的細胞被為另一種分化成熟的細胞取代的過程。

化生通常只發生於同源性細胞之間,即上皮細胞之間(可逆)和間葉細胞之問(不可逆).最常為柱狀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為鱗狀上皮,稱為鱗狀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轉變為潘氏細胞或杯狀細胞的腸上皮細胞稱為腸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惡變,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發生鱗狀細胞癌。

二、損傷

1. 變性——細胞或細胞間質損傷後導致代謝障礙,使細胞或細胞間質內出現異常物質

或正常物質異常積蓄的現象,通常伴細胞功能低下。

a) 細胞水腫:損傷細胞中最早出現的改變,發生於心、肝、腎實質細胞,病變早期,

線粒體和內質網腫脹,光鏡下呈紅染細顆粒狀。

b) 脂肪變性:心、肝、腎實質細胞,電鏡下,細胞質內脂肪融合成脂滴;光鏡下,病變

細胞質中出現大小不等的脂滴,細胞核被擠到一側。

肝臟最容易發生脂肪變性)

c) 玻璃樣變:又稱透明變性,是指細胞內或細胞間質出現伊紅染,均質半透明、無結構的蛋白質蓄積。分類如下:

d) 澱粉樣變、黏液樣變:細胞間質內黏多醣、蛋白質蓄積。

e) 病理性色素沉著:

f)病理性鈣化: 軟組織內固體性鈣鹽的蓄積,光鏡下he染色為藍色細顆粒聚集。

營養不良性鈣化(鈣鹽沉積於壞死或即將壞死的組織中或異物內)、

轉移性鈣化(由於全身鈣、磷代謝失調,鈣鹽沉積於正常組織中)

2、壞死——機體內區域性組織、細胞的死亡。死亡細胞代謝停止,功能喪失,結構自溶,

並引發炎症反應,是不可逆性變性。

(1)基本病變 ①核固縮、碎裂、溶解;②胞膜破裂、細胞解體、消失;③間質膠原腫脹、

崩解、液化、基質解聚;④壞死灶周圍有炎症反應。

細胞壞死標誌:核固縮、核碎裂、核溶解

(2)基本型別

(a)凝固性壞死:壞死組織由於失水變乾,蛋白質凝固而變成灰白或黃白色比較堅實的

凝固體,故稱為凝固性壞死。常見於肝、腎、脾的貧血性梗死,鏡下

特點為壞死組織的細胞結構消失,但組織結構的輪廓依然儲存。

(b)乾酪樣壞死:主要見於結核桿菌引起的壞死,由於結核桿菌成分的影響,壞死組織

徹底崩解,鏡下不見組織輪廓,只見一些無定形的顆粒狀物質略帶黃

色,形成狀如乾酪樣的物質,因而得名。

(c)液化性壞死:組織起初腫脹.隨即發生酶性溶解,形成軟化灶,因此,腦組織壞死

常被稱為腦軟化;化膿性炎症時,病灶中的中性粒細胞破壞後釋放出

大量蛋白溶解酶,將壞死組織溶解、液化,形成膿液,所以膿液是

液化性壞死物。好發腦、胰腺、脂肪

(d)纖維素樣壞死:發生於結締組織與血管壁.是**反應性結締組織病和急進性高血壓

病的特徵性病變,鏡下:壞死組織呈細絲、顆粒狀紅染的纖維素樣,

聚集成團。好發結締組織、小血管

(e)壞疽:區域性組織大塊壞死合併腐敗菌感染(是壞疽和壞死的主要區別)。

分為乾性、濕性、氣性三種,其比較如下。

(3)壞死結局: 1、溶解吸收2、分離排出3、機化與包裹4、鈣化

3、凋忙——活體內個別細胞程式性的死亡。死亡細胞的質膜不破裂,不引發死亡細胞自溶,

不引發急性炎症反應,與基因調節有關

(1)形態特徵:細胞皺縮,胞質緻密,核染色質邊集,爾後胞核裂解,胞質生出芽

突並脫落,形成含核碎片和細胞器成分的膜包被凋亡小體

● 壞死與凋亡在形態學上有何區別?

1、再生——有同種細胞來完成修復

(1)如果恢復了原來的組織結構和功能,稱為完全性再生。

(2)由纖維結締組織來完成修復的,稱為纖維性修復,屬不完全再生。

(3)各類細胞的再生能力

2、肉芽組織——由新生薄壁的毛細血管以及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構成,並伴有炎細胞的浸潤,

肉眼觀為鮮紅色、顆粒狀、柔軟濕潤,形似鮮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1)肉芽組織由三種成分構成:①新生的毛細血管;②纖維母細胞;③炎性滲出成分。

(2)3、瘢痕組織——肉芽組織經改建成熟所形成的纖維結締組織。

(1)有大量平行或交錯分布的膠原纖維束組成,常發生玻璃樣變。

4、創傷癒合——機體遭受外力作用,組織離斷貨缺損後的修復過程。是涉及各種組織再生、

肉芽組織及瘢痕形成的復合組合。

一期癒合與二期癒合的比較

5、骨折癒合

(1)四個階段

1、出血

1、出血——血液(主要為紅細胞)自心臟、血管腔溢位的過程稱為出血

2、內出血——血液蓄積於體腔內稱為體腔出血(胸腔、腹腔和心包積血);

血液蓄積在組織間質內可見到數量不等的紅細胞,少量出血可形成小出血灶,

較大量的出血可形成血腫,(硬模下血腫、內囊血腫、皮下血腫)

3、皮下出血

(1)直徑<3mm——出血點直徑在3—5mm——紫癜直徑》5mm——瘀斑

(2)**、粘膜出血灶的顏色隨紅細胞崩解後釋放出血紅蛋白降解的過程而改變。

紫紅色?藍綠色?橙黃色?直至消退

2、充血和淤血

1、充血——動脈血量流入過多,引起區域性組織或器官的血管內血液含量增多的狀態。

2、淤血——靜脈回流受阻,引起區域性組織、器官的血管內血液含量增多的狀態。

(1) (2)

(3)重要器官瘀血

a. 慢性肺淤血:常見於慢性左心衰竭,尤其是慢性風濕性心辧膜病引起的左心衰竭。

b. 慢性肝淤血:常見於慢性右心衰竭,尤其是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引起的右心衰竭。

三、血栓形成

1、血栓——在活體心臟和心血管內,血液發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型成分凝集形成固體

質塊的過程稱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體質塊稱為血栓。血栓形成後可溶解

或脫落。脫落後形成血栓栓子,可引起栓塞和梗死。可機化和再通。

2、形成條件

靜脈比動脈發生血栓多4倍,下肢比上肢多3倍。

3、血栓的型別

4、血栓的結局

(1)、溶解、吸收、軟化、脫落、機化、再通、鈣化

(2)、再通——在血栓機化的過程中,由於血栓收縮或部分溶解,使血栓內部或血栓與血管

壁之間出現裂隙,這些裂隙與原有的血管腔溝通,並由新生的血管內皮細胞

覆蓋,形成新的血管腔,使已被阻塞的血管重新恢復血流的過程稱為再通。

四、栓塞

(1)栓塞與栓子——迴圈血液中的異常物質隨血流執行堵塞血管腔的現象稱為栓塞,

形成栓塞的異常物質稱為栓子。

(2)栓塞的型別

a、血栓栓塞:是各種栓塞中最常見的一種,佔99%以上。

肺動脈栓塞來自體迴圈靜脈系統或右心的血栓栓子常栓塞於肺動脈。

引起此栓塞的血栓栓子95%來自下肢深靜脈)

體迴圈動脈栓塞左心及體迴圈動脈系統的血栓栓子,可引起全身口徑較小的動脈分支的

阻塞,但以腦、腎、脾、下肢等處最為常見,引起器官的梗死。

b、脂肪栓塞:常見於長骨粉碎性骨折、嚴重脂肪組織挫傷、脂肪肝擠壓傷

c、d、羊水栓塞:常見於分娩過程中,羊水栓塞的證據是屍檢時在肺動脈小分支和肺泡毛細血管

中見到羊水成分。

病理學知識點

第五章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 重要知識點 1.出血的概念 病理變化 2.充血的概念及常見型別 3.病理性充血的型別 4.淤血的概念 病理變化 後果 5.心衰細胞的概念 6.肺褐色硬化的概念 7.淤血性肝硬化的概念 8.血栓形成及血栓的概念 9.血栓形成的三個條件 10.白色血栓 混合血栓 紅色血栓 透明...

病理學之肺癌相關知識點 1

醫學知識 2015 04 23 11 16 36 醫療衛生人才網 推薦 中公醫學網醫療衛生考試網 病理學屬於醫學基礎知識需要掌握的內容,中公衛生人才招聘考試網幫助大家梳理病理學知識 肺癌相關知識點。肺癌的病理變化 1.肉眼型別 1 型 癌塊位於肺門部,由主支氣管和葉支氣管發生。形成環繞癌變支氣管的巨...

臨床執業醫師病理學考試重要知識點

1 肝細胞的溶解性壞死包括 1 點狀壞死 單個或數個肝細胞的壞死,常見於急性普通型肝炎 2 碎片狀壞死 肝小葉周圍部界板肝細胞的灶性壞死和本惡搞姐,常見於慢性肝炎 3 橋接壞死 靜脈與匯管區之間,兩個匯管區之間,或兩個 靜脈之間出現的相互連線的壞死帶,常見於中度與重度慢性肝炎 4 大片壞死 指幾乎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