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的思考

2021-03-04 08:06:06 字數 5010 閱讀 2841

在新課程實驗中,人們覺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很難推進,各地發展很不平衡,不容易看到綜合實踐活動課,所看到的課,基本上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綜合實踐活動課要走向常態,需要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過反覆的實踐研究,認為主要應努力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 轉變觀念要重視

不要以為經過新課程的通式培訓、學科培訓,我們的領導和教師就擁有了新課程理念,就能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其實,思想觀念的改變並不容易,這在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的實施中,顯得更為明顯。在調研中,基層學校領導常跟我們訴苦:

學生安全成問題、資金不足、教師素質跟不上、沒時間……,各有各的困難。難道有困難就不開綜合實踐活動課?經過調查分析,我們找到問題的癥結。

原來,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人們還存在著一些誤區:有些學校領導以為凡開展活動就要外出,外出需要錢,而學校經費緊張,況且學生到公路上、小溪邊、工廠裡搞調查,出了安全事故誰負責?還是呆在教室裡讀書安全、省事;有些人以為指導教師要什麼都會,天文、地理,花鳥、蟲魚,只有樣樣精通,才能應付學生五花八門的問題;有一部分教師說學生能研究出什麼呀,認為學生什麼都不會(這些人把學生看成是乙個只能被動接受學習的容器)……其實,究其因,主要是因為新課程理念要轉化為自覺的教育行為,還需要乙個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的推進舉步維艱,出路在**?關鍵在校長。「乙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手裡有「錢」又有「權」。

校長(書記)手裡的人事權、評價權,左右著綜合實踐活動的正常實施。為此,我們教研員利用校長培訓班、校長沙龍等,給校長們講課,下鄉時主動與校長溝通,共同**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做他們的業務「110」,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大膽實踐。我們有幾位校長做得非常好。

翔雲中學校長廖永定、副校長王宗仁等,親自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2023年3月出台《翔雲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意見》,2023年10月,結合半年的實踐經驗,重新修訂。並及時補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組成員,制訂相關獎懲措施,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正常開展。水頭中心小學的校長鄭愛萍,經常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研討,參與學生的活動,並積極總結,撰寫**。

她常說「先走一步是經驗」,開展得早,接受指導就多。她善於利用教育資源,她會創造機會讓我們市級教研員與她的教師互動,她會克服資金困難,花大本錢讓教師外出學習機會,她會協調與社群的關係,為學生到工商局、銀行、商店、工廠開展活動提供方便。在她的領導下,該校做到活動有計畫(學校、年級、班級**活動計畫),活動時間***(每週五下午三節課為綜合實踐活動時間,同年級的學生可以跨班級組成活動小組,開展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活動),活動資料有建檔。

該校綜合實踐活動能進入常態,與鄭校長的重視、支援並熱情參與是分不開的。

二、 課程管理要到位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要常態化,課程管理顯得很重要。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有的學校在《功課表》上註明「綜1、綜2、綜3」,什麼意思?問了才知道:

綜1上電腦課、綜2上科技課、綜3上勞動課,分別由三個老師上三本教材。還有的是指定教師按功課表上課,至於上什麼,怎麼上,一概不管,很多教師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時間上語文課、數學課。國家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計畫顯然被打了折扣。

怎麼辦?

(1)我們教育局每學期組織一次教學常規檢查。以前,檢查人員看一看「功課表」,該排的有沒有排上去,問一問領導,有沒有上綜合實踐活動課,大家都說有,其實是沒有。現在,檢查人員除了看「功課表」,還進行訪談,問問開展過哪些主題活動,怎麼開展,有哪些檔案資料,要求看一看。

這種常規檢查有利於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正常開展。

(2)在學校這個層面,要把綜合實踐活動納入學校日常的課程管理中。從領導到教師,都要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當「課」(就好像要把人當人一樣),不能忽視、輕視、排擠它。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建立日常化的教研制度。

要合理計算教師的工作量。學校課題指導組、指導教師、學生都建立起主題活動的檔案庫,為合理評價教師和學生積累第一手資料。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開的研討課、優質課,所寫**案例得獎,與語文、數學學科具有同等待遇。

實踐證明,只有採取正常的手段對待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才能正常開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才能進入常態。

(3)建立校外指導教師資源庫。由於學生自主選擇的活動主題涉及面廣,為了提高活動實效,我們積極宣傳發動校外專業人士參與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為了方便,我們建立了校外指導教師資源庫,人員主要來自學生家長、兄弟學校教師、離退休幹部、社群專業人士等,涉及地方戲曲(南音和皮影戲)、石板材加工、果樹、花卉栽培、雕刻藝術、地方的人文、地理、風味小吃等方面。

這些校外指導教師均提供免費指導。他們的熱情參與,為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常態運作提高一定的專業基礎。

三、隊伍建設要跟上

雖然有校外專業人士的支援,但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的關鍵還在於教師。為了幫助一線教師盡快適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需要,我們在師資隊伍建設上主要採取以下做法:

(1)立足「校本教研」。我們南安市是全國「以校為本教研制度建設」的專案實驗區。我們建立「週六研討日」制度,基本上以鄉鎮為單位,有時以鄉鎮中的教研點或由幾個鄉鎮連成教研片為單位開展教研活動。

這樣,學校、教研點、鄉鎮中心、教研片,從平時到週六,形成網狀教研網路,很多地方能做到乙個月進行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教師在研討互動中互相啟發,共同進步。

(2)開展常規活動。市教研部門每學期一次常規的課程培訓,組織大家學習、解讀《指導綱要》,開專題講座,使教師明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課程目標、實施的一般步驟,使之具備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此外,我們每學期舉行一次全市性綜合實踐活動現場研討活動(中小學分開進行),有計畫進行專題研討;每學期組織一次**、案例的評選。

評優活動帶給我們的效應遠遠不止是幾篇(件)獲獎作品。因為我們有乙個層層推優的制度,由學校推薦到鄉鎮中心,再由鄉鎮中心推出1--2篇,送到市裡參評。層層推選,其實就是乙個層層開展教研的良好契機,這從廣度和深度上引導教師加快學習和研究的步伐,盡快適應常態化綜合實踐活動對教師的需求。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要常態化,就要努力使領導真正理解、重視、支援這門課程,建立相應管理制度、研究制度、評價制度,還要積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只有領導和教師真正具有實施這門課程的意識和能力,綜合實踐活動才能真正進入常態,走向健康的良性發展之路。

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的思考

回顧幾年來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塊「**地」上忙碌而辛勤地耕耘,真是一路歌來一路行。我們有許多收穫,同時又有許多思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既是課改的一大亮點又是課改的難點:總的特點是:

目標「大」、範圍「廣」、內容「雜」、形式「散」、評價「難」是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是開放性最強的課程,涉及面寬而複雜的課程,在課程實施中蘊藏著很多的關聯性和不確定性。但是無論怎樣,我們應該理性地思考,讓綜合實踐活動進入常態化。

一、為什麼要設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我想主要是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一是:為了改變傳統基礎教育的現狀。

傳統的基礎教育是以公升學為評價教育、評價學校與教師工作的唯一剛性標準與尺度。教師為了追求公升學率而不擇手段地補課、布置作業;學生為了追求高分不能好好睡覺(健康權利被剝奪了)、不能充分的運動、遊戲、參與社會活動與實踐(生活的權利被剝奪了);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權利被剝奪了)。為了公升學率,中國傳統的基礎教育成為了乙個異化的東西,成為了一台巨大的絞肉機,在摧殘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傳統教育缺少的是愛,缺少的是對生命的珍惜。也正因如此,所以校園中的暴力案件,學生中的自殺事件等時常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二是:為了突出新課程理念。新課程理念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社會實踐和他們的整個人生。

三是:通過實踐,增強**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是:為了增進學校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社會責任感。

五是:加強資訊科技教育,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的勞動習慣和技術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無法常態實施的現狀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對於這門新課程,部分一線教師投入了很大精力,從理論上基本認識了「這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程」、「為什麼要開設這門課程」;從實踐上開展了積極探索實際行動,並對實施過程中焏待解決的一些實際問題開展了一些研究,積累了一些經驗。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有課程標準(只有指導綱要),沒有固定的教材,沒有教師用書,沒有專職教師,尤其是難以對這門課程進行量化評估,時至今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仍然舉步維艱,難以成為常態課。

還僅僅停留在課表上,沒真正落實到常規教學中。

三無課程+安全制約+管理缺失+教師素質+評價滯後無法常態實施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涵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怎樣的課程?

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一門以師生現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和科學實踐為課程資源的課程;以真實的實踐主題為教學中心和基本線索;以自主選擇的、親身體驗的、直接實踐的、集體合作的學習為教學的基本方式;以促進學生社會化,促進學生的個性養成和人格完善為主要任務的必修課程。

換一句話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具有強烈的實踐性、生活性、研究性;也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基本學習方式是實踐性學習;從做中學,把學生的**發現、大膽質疑、調查研究、實驗論證、合作交流、社會參與、社群服務以及勞動和技術實踐等作為重要的發展性教育活動。

2、綜合實踐活動內容之三大線索

(1)學生與自然。對自然的認識和了解;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

(2)學生與社會:認識社會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了解社會的複雜;樹立崇高的社會責任感。

(3)學生與自我(對自己的認識、開發、塑造):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開發自己的潛能;正確處理好個人、集體、社會的關係。

3、綜合實踐活動範圍之四大領域:(《綱要》之指定領域)

(1)研究性學習:學習者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文化和學習者自身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主題,進行跨學科**的過程。

(2)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各種學生感興趣的社會體驗性學習和問題解決學習等活動,認識自己、塑造自己,學會關心、尊重他人,服務社群、增強責任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認識社會、理解社會的過程。

(3)勞動與技術教育:在教師指導下,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動手操作、自主**等過程,以獲得積極勞動體驗並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的過程。

(4)資訊與技術教育:在前三大板塊的學習中,通過資訊科技教育實踐培養現代人的資訊意識,提高捕捉、利用資訊的能力的過程。

兒童的生活範圍有多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範圍就有多大。因此,其餘的生活領域也可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班團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交際活動、心理健康活動也可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關於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的思考

綜合實踐課程與主題教育活動的關係。首先說主題教育活動是綜合實踐課程的很好載體,與學校德育教育相結合,可以激發師生的參與熱情,得到學校 社會的更多肯定和支援,產生積極的轟動效應,使得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多彩。但主題教育活動本身不是綜合實踐活動。因為它不是學生自主學習 自我 的過程,其設計 方法 內容 活動...

整合 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的呼喚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綜合性 實踐性 開放性和生成性很強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 提出 綜合實踐活動對任何主題的 都必須體現個人 社會 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 藝術 道德的內在整合。一次網路教研活動中,參與老師閒聊起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課情況,大家都有些無奈。什麼原因導致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擱...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 孫巖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13年第11期摘要 作為新課程 亮點 和 難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價值追求,對教師的課程觀 教材觀 教學觀及學生觀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給學校課程實施能力 行政管理部門的課程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 常態化 實施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