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的思考

2021-03-04 08:06:06 字數 2226 閱讀 2949

綜合實踐課程與主題教育活動的關係。首先說主題教育活動是綜合實踐課程的很好載體,與學校德育教育相結合,可以激發師生的參與熱情,得到學校、社會的更多肯定和支援,產生積極的轟動效應,使得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多彩。但主題教育活動本身不是綜合實踐活動。

因為它不是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的過程,其設計、方法、內容、活動、手段、結果表達是學校、教師活動目標的達成,結果是清楚預設的,教育理念和價值取向與綜合實踐活動是有較大區別的。例如「關愛學校花草樹木」是主題教育活動,「xx學校小學***草坪情況的調查」可能是綜合實踐活動。「繽紛五月,送給母親節的禮物」讓學生自行設計、排練,通過自己喜歡的形式表達對母親的敬仰,可以做成綜合實踐活動,但學校統一布置讓學生回家都給母親洗一次腳,說成主題教育活動更準確一些。

學校的一塊田地,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主選擇種植專案,自行管理,自行收穫或分配成果,就有了綜合實踐課程的雛形。但學生為菜地拔了一節課草,就不能叫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在學校、團隊組織的號召下參與打掃社群衛生、照顧孤寡老人等只是主題教育活動,而一般美術課上學生用豆子作畫、布貼畫等只是傳統課程的成果而已。

2、課程實施中的課題化、專家化傾向不利於課程的常態化實施。任何一項課程,都會具備設計理念、目標、內容、方法、過程、評價等科目化的要求,肯定需要理論層面的指導和專業化的甄別,但課程落實尤其是本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轉變以及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培養最終要在課程實施中得到體現。對教師的專業理論培訓是必需的,但在當前教師師資不均衡,主客觀條件尚不完全具備的條件下,綜合實踐課程沿用課題申報、論證、實施、結題成果的模式只能讓更多的老師和學校望而卻步。

專家的理論指導要讓當今的多數老師內化為實踐行動,還真的不能有太多期望。現在有些專家推行的綜合實踐課程實施大致分為十六個步驟:即課題(主題)選定、研究內容與背景、研究意義及目的、活動所需裝置準備、歸結子課題、人員分工、預期成果及表達方式、制定方案、方案論證與交流、活動前師生培訓、活動實施、階段性小結(中期匯報交流、評價)、成果展示、資料收集整理、活動評價、師生反思等。

別說是學生,讓老師去做這樣的填空題都有困難。這樣的「陽春白雪」、「天籟之音」造成的「曲高和寡」和「想說愛你不容易」真的是課程改革所需要的嗎?

課程只有走近師生、走進學校,才會煥發生機和魅力,專家多具體指導而不是詰問,多溝通交流而不是批評,才能推進課程的常態實施。於是斗膽想起「百家講壇」之路,簡化一些步驟,做個下里巴人如何?例如「研究的背景和意義作用」在主題確定中已體現出來,可否不寫出來?

產生子課題時可否「學生自選與教師引導制定相結合」,讓問題簡單化、具體化?方案論證時是否簡單些?成果展示可否讓每一位學生都談談有形的無形的經驗教訓和過程中的喜怒哀樂,不用那麼全,不用屈從於老師的目標而「為賦新詞強說愁」?

評價內容與方式要側重態度、學習過程方法、交流合作、動手實踐,多元評價每次有所側重,不用面面俱到,多傾聽學生自己的感悟和評價,不同年齡段設計相應的目標……許多事情可以慢慢來,逐步培養,逐步提高。別讓這一開放、動態、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走了樣,搞得人身心疲憊,失去了興趣。本人贊成**少兒頻道的《快樂體驗》欄目,不贊成弄得學術氛圍太濃,專家論調十足,成為師生新的負擔。

3、注意綜合實踐課程的均衡發展。綜合實踐課程包括社群服務、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和研究性學習。許多校長、教師、學生認為綜合實踐課程就是社會活動,只有轟轟烈烈、大張旗鼓才能彰顯課程的內涵,而研究性學習就是學科化、傳統化。

應該說這是有偏執的。其實研究性學習對學生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深遠,這不僅體現在學習方法和策略上的有效轉變,而其中的歸納、演繹邏輯思維以及縝密的思辨、論述等能力的歷練將終身受益。首先「研究」一詞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科技專家們的專利。

它是問題意識和為了獲取答案和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體驗,包括觀察的準確性、發現的敏銳性、驗證的合理性、歸結的完整性和表述的邏輯性等方方面面。如果把「研究」泛化,童年愛迪生孵小雞的舉動何嘗不是研究呢?其次「研究」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因而應以獲得體驗性知識,提高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增強**興趣、合作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主。中學學生逐步過渡到具備抽象思維能力,應以觀察、發現、甄別、剖析、論證、答辯的能力培養為主。研究性學習不應該被忽略,在現在的教育體制和評價模式下,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學科入手,加強學科間整合和互補,是課程改革的方向。

研究性學習只要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樣可以豐富多彩。例如某中學的實踐活動主題為「唐詩宋詞中的酒文化」、「陶淵明的生活方式與思想」,某小學的「小學識字範圍內的象形字有多少」「比例尺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等,其積極的學習方式的建立和學生**意識的增強,讓我們看到課程實施的春天。

筆者是一名基層教師,沒有多少理論支撐,只是對綜合實踐課程課程的實施談了一些看法,不足和錯誤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2023年5月18日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 孫巖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13年第11期摘要 作為新課程 亮點 和 難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價值追求,對教師的課程觀 教材觀 教學觀及學生觀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給學校課程實施能力 行政管理部門的課程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 常態化 實施模式 ...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的探索與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是課程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常態化的教學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真正扎根在學校的教學中,才能真正走進每乙個學生。回顧我們近兩年綜合實踐走向常態化的歷程,反思我們的主題研究活動,特總結如下 一 挖掘活動主題,變 大而空 為 小而實 綜合實踐活動,處處有題材,關鍵在於挖掘。過去,我們的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的探索與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是課程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常態化的教學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真正扎根在學校的教學中,才能真正走進每乙個學生。回顧我們近兩年綜合實踐走向常態化的歷程,反思我們的主題研究活動,特總結如下 一 挖掘活動主題,變 大而空 為 小而實 綜合實踐活動,處處有題材,關鍵在於挖掘。過去,我們的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