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

2021-12-25 18:39:40 字數 4882 閱讀 3656

宿城區中揚實驗學校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整個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式列入課表成為基礎教育的必修課程,經過理論的思考和初步的實踐,特制定本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

一、 課程的基本理念

作為一類具有獨特功能和價值的新型課程,準確地確定和把握課程的基本理念,對於課程的實施和課題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綜合實踐活動本質上是基於實踐的學習,要重點關注學生學習方式變革,變結論性學習為過程性學習,要引導學生掌握**的方法和要領,感受活動的樂趣。以傳承為特點的接受式學習,以學習結論為目標,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以發現為特徵的**式學習、是以學生主動參與親身經歷為特徵的,是一種過程性學習。

「活動」作為過程性學習的載體是主體有目的地作用於客體的行動,要為學生設計多種性質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通過操作、考察、實驗、**等活動解決問題,感受生活。既強調學生「主動、合作、**」的過程,又要強調認識和理論對活動與實踐的指導和調節作用。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感受**過程帶來的樂趣,又要對活動加強指導,在實踐中總結和提高。

第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從整體上把握活動內容的結構、層次和過程,關注學生現實和未來的需要,為學生發展提供開放空間。面向完整生活,面向未來需要的綜合實踐活動不是科技活動,它要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將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融合起來,選擇和設計活動的內容,既關注學生現實需要,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又兼顧學生長遠發展,滿足未來知識經濟社會對人才豐富多彩的要求,秉持多元價值標準,因地制宜開發各類活動資源,提倡學生滲透,鼓勵文理交融,體現個人、自然和社會的內在整合,既堅持整體規劃,周密設計,又鼓勵另闢蹊徑,開放生成,在活動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個性的張揚和健康發展。

第三,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發現和確定研究的問題是活動實施的關鍵,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實現其教育功能,需要關注學生對活動過程的體驗和方法的習得。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編織的是一條與學生在其中的現實世界發生聯絡和相互作用的紐帶,解決問題的過程為學生認識世界和感受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敏感,形成問題意識和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

活動組織者要努力創設情境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親歷實踐,深度**」,從而獲得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和深刻感受,同時,要著眼於對學生科學方法的訓練,使學生獲得科學結論必需遵循的一般程式和方法。

第四,綜合實踐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它不以掌握知識的多少為目的,更不以對知識複述與否為標準,而是著眼於完善學生的素質結構,追求學生獨具特色且全面發展。

第五,教育是一種文化現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定,要努力重塑學校文化,培植學校的創新文化氛圍,大力推進科學與人文的融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定歸根結底是要重建學校文化,全面提公升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努力構建「敬佩成功,容忍失敗」的文化氛圍,推進科學與人文的融合,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的同時,使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雙向平衡,協調。

既信奉科學,又崇尚人文,努力建構以科學為基礎和手段,以人文為方向和目的的發展觀,建立符合社會發展的新文化。

[設計思路]所謂綜合實踐活動,是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在實踐中經過自主或合作探索、調查、思辯、證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具有鮮明的實踐性、人文性、綜合性和創造性。因而,綜合實踐活動,必須確立新理念,同時弄清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目標、內容、方式方法,才能步入較規範的操作。

二、 課程的目標

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了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活動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同時為學會生存奠定基礎。

[設計思路]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資訊科技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四個方面,通過這些實踐活動,達到兩個目標:①塑造完美人格;②開掘智慧型、培養學會生存的能力。

三、 課程內容與設計

1. 課程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這是國家為了幫助學校更好地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而特別指定的幾個領域,而非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領域不是並列的關係,更不能相互割裂。

在實踐過程中,要以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四大指定領域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其彼此滲透,形成整合。針對初中學生實際,以研究性學習為主,並借助資訊科技教育將研究性學習滲透於社會實踐和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之中,滲透於科學知識教學之中。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與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展。

具體地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包括:

(1) 可利用的課程教材資源

①省教研室編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本

②涉及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內容,可供選擇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活等學科課程資料。

(2) 可利用的課外課程資源

①網際網路等獲取資訊和廣播、電視報刊等傳播**。

②社會、家庭、環境、生態等所見所聞。

③圖書館、實驗室、各類專用教室、青少年活動基地等。

(3) 教師、學生自身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所提供的課程資源。

(4) 學校自身開發的校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

2. 課程內容的設計

從綜合實踐活動的縱向看,①按所選課題研究的程序設計序列,如七年級應注重對生活和社會問題的觀察,學習發現問題,並通過合作研究,解決問題:八年級應注重某些小課題的實踐研究。逐步加大研究性學習的比重,在實踐與研究中,形式自我學習風格和學習習慣。

九年級,應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確立課題,進行實驗研究,形成課題研究報告,提出創新性的假設,並為此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②按課題內容進行階段性主題的設計,如可多注重生活、自然、社會等領域的主要。③按學生發展需要設計,或按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設計,讓學生自主尋找或選擇更多的主題或課題,不必有嚴格的序列。

從綜合實踐活動的橫向看。則可根據三類功能性的課程結構中研究性課程的特殊定位,充分利用基礎型課程和拓展型課程的基礎資源,包括學生的認知基礎,根據學生發展的實際,以及對學校所在社群資源的開發利用,來考慮並設計研究性課程的橫向系列。

通過各種豐富體驗的獲得,使學生的人格得到提公升是研究性課程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進行課程內容設計時,除了課題本身所需要的科學性、新穎性、可研究性外,更要著重考慮關於這一課題的研究學習過程的設計,包括學生的協作過程,各種交往、情感態度、交流能力的培養要求等。相對來說,課程內容不能只限於課題本身,要讓學生體驗到有別於傳統課程片面注重接受性學習的自主學習的過程,體驗到科學研究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

[設計思路]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內容,除了一般的省編內容外,更重要的是切合學生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的課程資源。如學生的所見所聞和各種**的資訊等資源。同時,可以編印學校校本綜合實踐活動教材。

另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特徵,確定不同的實踐活動內容。在活動中特別強調學生自主的問題意識。

四、 課程的實施

1. 實施的原則。

總體來說,重視與社會現實生活、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做到五個性,即①綜合性。強調跨學科、跨領域和學科間的相互滲透,重視知識、經驗和技能的綜合運用。②實踐性。

強調體驗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親身感受和直接經驗,並養成實踐意識,形成為終身學習,獲得生存能力的綜合實踐能力。③活動性。強調針對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活動作為教育的載體,開展豐富多彩、形成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努力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

④開放性。強調「開放」,努力做到教育時空的開放,組織形式的開放,教學要求與內容的開放,教育資源與教師隊伍的開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評估的開放。⑤自主性。

強調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能力。

2.實施的方法

(1)過程安排

第一階段:起始階段(08年9月~09年3月)

①08年9月份:全體教師學習新課改精神,統一思想,轉變觀念。

②10月份:學生和教師分別選題,並將所選題交學校領導小組。

③11月份:各班開展開題研討會,確定班級,研究課題,定出活動計畫。

④12月~09年2月,用三個月時間(包括寒假)開展研究性綜合實踐活動。

⑤3月份:召開階段實驗報告會(2次)利用班會或活動課時間。

⑥4月份:全校階段小結展示成果(**、活動方案、心得體會)(光碟、錄影帶等)。

第二階段:反思提高端段(09年4月~10年6月) 略

第三階段:總結、展示階段(10年8月~11年6月) 略

(2)課時的安排

根據本校教學實際,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與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每週三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視課題的長度和時空靈活安排。做到校內、校外結合、課內課外結合,學科知識與拓展知識結合,書本間接知識與社會直接知識結合。

(3)教學形式

點面結合。面上各班動員,全校師生人人參與。點上,根據學生個性需要,有選擇地定班、定教師、定學生、定內容。

1 班級集中教學

教學班是研究性課程教學管理與組織的基本形式,學校要安排好教學班,可以是原有教學班為單位組織教學;也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條件,打破原教學班的建制,跨班級、甚至跨年級重新建立專門的教學班。

班級集體教學一般利用教學計畫規定的教學時間進行。教學內容較多安排為學生的集中指導,包括該課程學習的一些基本要求、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內容;或開展班集體的研討與交流活動等等。

2 研究小組活動

小組合作研究的形式是研究性課程主要的學習組織形式。研究小組的規模一般為3~8人較為適宜,提倡自願自主結合。小組結合可採取不同組合原則,如興趣相近者組成合作小組,特長互補者組成合作小組等。

為保護每乙個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當學生在感到參加乙個課題研究不適應時,應允許其進行適當的重新組合。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則給予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5) 各階段實施細則

[設計思路]課程的實施應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實現需要,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性學習。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

南汶西聯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 2011 2012 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社會為課堂,在動手動腦中進行體驗和 的綜合學習過程。1 社會實踐的目的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科技 國防 勞動 法制 環保 歷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學生關心社會和科技進步 關心地球和生存環境,獲得直接感受和問題解決的...

A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

社會實踐活動計畫 2004 2005 學年上學期 四 1 班 社會實踐活動課程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本學期針對本班的情況制定以下計畫 1 合理安排活動內容 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由學習 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等指定領域,還有大量非指定領域,如 班隊活動 ...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方案

秦皇島市昌黎鎮第一中心小學 為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根據 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 3 6年級 秦皇島市教育局關於 秦皇島市中小學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意見 試行 等檔案精神,結合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情況,特制定此方案。一 指導思想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