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的管理理論

2021-03-04 07:35:57 字數 3490 閱讀 7765

德魯克的管理理論,越是隨著時間的久遠,他的影響力反而會越大,因為他開創了「管理學」這門學科,而「管理」曾經被認為是少數所謂的管理者的事情,但事實上,「人人都是管理者」,至少,每乙個人都需要「自我管理」,這也是德魯克最核心的思想之一,當目標一旦確定後----無論是個人目標、還是組織目標----行動起來的永遠是個體或個人,他們應該是這樣的:不是被別人驅趕著工作、而是自己驅趕自己奔向目標。

德魯克洞察「管理真相」的穿透力,常常令我們震驚!譬如他說「企業目的是獲取利潤」的說法,是驢唇不對馬嘴的胡說八道,因為企業的目的是存在於企業之外,滿足顧客才是企業的目的;譬如他說將管理看作是轟轟烈烈的事業,是一種荒唐的主觀臆想,因為管理的真相是一種「枯燥的、甚至是乏味的日常性工作」。只要隨手翻翻德魯克的任何一本書,都會發現這種看似白開水式的、但卻令我們吃驚的樸素語言。

乙個問題是:德魯克看似樸實無華、卻揭示了管理真相的穿透力,究竟來自**?這雖然不是乙個管理理論層面的問題,但卻是研究管理上的乙個重要問題。

至少,這個問題對於中國企業管理理論的研究,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缺乏「原創性」和「有效性」,一直是長期困擾中國管理理論研究的兩大痼疾,常見的情景是:雖是「原創」但卻「無效」,或者是,雖然「有效」卻非「原創」。在我個人看來,德魯克強大的刺穿管理真相的洞察力,是來自以下的原因。

首先,關於「原創性」的問題:原創性的管理理論總是來自於管理真相,而「管理真相」只存在於事實本身、而並不存在於個人觀點中。

先來說個我的個人直覺:讀德魯克的書,最大的直覺就是找不到清晰的框架和觀點,它如同老朋友聊天一樣的娓娓道來,是那麼的樸實自然,直到你在不知不覺中讀完了,你還深深的陷入其中。實際上,我們今天提到的德魯克的「事業理論、目標管理、績效管理」等等理論,是我們後來單獨提煉出來的觀點,實際情況卻是隱藏在整本書的字裡行間。

這種狀況意味著這樣乙個事實:事實在前、觀點在後,或者說,觀點隱藏在事實中,更為深刻的說,事實本身就是觀點!

事實上,即使是在中國,情況也是如此:當我們說「適合的管理,就是好的管理」時,沒有人會說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但是,這個正確的觀點卻令我們一頭霧水;當我們說製造業的管理就是要「限制人性、嚴肅紀律、一絲不苟的執行」時,暫且不論它的觀點是對是錯,至少,它所描述的是接近事實的真相,並且令我們清晰甚至是震驚----這就是「事實」本身的魅力和價值,它意味著「事實本身就是觀點」。它也再一次的驗證了德魯克的一句名言:

「管理是實踐」,值得注意的是,這句話並不是掛在嘴邊用來說的、而是體現在行動上用來做的。

獲得「事實真相」的方法,可能只有乙個,那就是如同德魯克一樣,做乙個「旁觀者」。我注意到德魯克早年曾經有過記者的經歷,在西方,記者所要遵循的一項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客觀的記錄事實」,它意味著所有的事先假設、主觀猜想等等事先的設定,統統被拋棄在一邊,觀察和記錄事實本身,成為了最有價值的活動。事實也是如此,假如德魯克沒有在通用公司長達兩年的實地觀察,就不可能寫出來《公司的概念》的這本書,或者說,當我們今天驚訝於這本書中破天荒的第一次提出「組織、績效、授權、事業部制」等等概念時,其實它並不是德魯克的發明,而是通用公司本身存在的管理事實。

我個人的感覺是,在中國,「事實與觀點」的次序,恰好被顛倒了。我曾經讀過中國某個財經作家所寫的「海爾的真相」的書,當時最大的乙個感覺,就是總覺得有些隔靴搔癢、卻又說不出問題出在了**,現在看來,問題就出在了「事實與觀點」的次序上,因為他攙雜了大量的個人主觀色彩,反而掩蓋了海爾的事實真相。我曾經做過記者,我知道中國記者形成的不良習慣,就是先設定乙個觀點或框架,然而依據這個觀點或框架對「事實」進行取捨。

無論對於海爾的非議有多少,就管理層面上說,我一直堅信海爾身上有大量的、非常有價值的管理,它是中國「最具管理價值」的企業之一,但是,它被一些主觀色彩的描述給掩蓋了----這種掩蓋意味著:我們將因此失去「原創性」,因為管理本身就不是由管理學家創造的、而是由企業家們創造出來的,失去了管理的事實真相,「原創性」就成為了無源之水。

其次,關於「有效性」的問題:管理理論的價值始終圍繞著「有效性」在進行,而「有效性」的衡量標準,是基於企業管理實踐的成就、而不是基於學術觀點正確與否。

雖然這看起來是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在中國卻並沒有得到足夠的認識和重視,什麼叫做管理理論的「有效性」哪?通俗的說,就是管理理論必須能夠影響到老闆、企業主、企業家,而不是理論家們和理論家們的相互貶低或相互吹捧,也就是說,它並不是基於學術層面的、而是基於管理實踐的。假如把「管理理論」理解為是一種產品的話,那麼,它的銷售物件是企業家、而不是學術會議,但實際上,中國一些管理學家的所生產出來的管理理論這個「產品」,在中國「企業家市場」上的銷售一直是差強人意。

我們知道,德魯克的管理理論,從半個世紀前通用公司的斯隆一直到今天微軟的比爾蓋茨,至少是足足影響了三代的企業家。

但是,中國管理理論的所謂「成就」,卻常常發生在學術層面的評價上,經常會為了乙個觀點而打混戰,事實上,假如你說「管理是一門科學」,或者說「管理是一門藝術」,並沒有正確錯誤之分,關鍵的問題在於;你對於這個觀點的論述,是否具有管理實踐的價值?假如有的話,那麼,這些說法都是正確的、有價值的;假如沒有的話,那麼,它們都是錯誤的、沒有價值的。我在自己的《中國人管理邏輯》一書中,提出了「中國人管理邏輯的起點是人、而西方人管理邏輯的起點是組織」,這個觀點遭遇到了一些人激烈的質疑和批評,不客氣的說,我自己就可以很輕易的通過「引經據典」,來證明它是「錯誤」的,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樣乙個角度,我們看清了中國人為什麼總是「特殊管理、特殊處理」?

為什麼總是「相信熟人、不相信陌生人」?這才是管理理論的價值所在、也就是「有效性」所在。也就是說,是管理觀點的有效性證明了管理觀點的正確性,而不是相反。

德魯克管理理論「有效性」的**,在我看來,就是他始終把握了乙個最基本的原則----這個原則可以概括為兩句話:第一句是「管理必須面向結果說話」,第二句是「管理結果來自於組織外部」。將這兩句話連在一起說,就是組織外部成就決定了組織內部管理。

我相信至今為止,中國的一些企業管理者或理論研究者,並沒有充分的認識到這句話的含義,相反,他們恰恰做著相反的事情,他們將目光集中在了企業內部,渴望並正在努力進行著企業內部的「井井有條、秩序井然」,但實際上,「組織內部」的這些管理成果,同企業所期待的管理成就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絡,因為「組織內部」究竟是穩定和諧的一團和氣、還是處在動盪的創新局面?其實是取決於「組織外部」的要求----這其中,主要是社會環境和顧客需求的要求。

我為什麼對於「中國式管理」一直持反對和批評態度?就是因為它的核心思想強調的「修己安人」----「修己安人」僅僅是內部成就,事實上,「中國式管理」幾乎從不談論外部成就,在這種情況下,它非但不會帶來企業所期待的成就,相反,卻為管理者個人奠定了良好的地位鞏固的基礎,我們知道,現代企業管理乙個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企業組織本身必須具備淘汰「最高管理者」本人的組織能力,否則企業就會變成乙個不講管理目標、只講個人統治的**組織,它的結果就是企業組織和它的管理者一起消失的結局。因此,假如一定要說堅持「中國式管理」或者說「修己安人」的話,那麼,必須為它設定乙個前提,那就是在設定企業組織外部目標和成就之後,再來談論如何「修己安人」,這個管理次序絕對不能顛倒。

以上所談論的管理理論的「原創性」和「有效性」,其實就是一代宗師德魯克最經典的一段話----「歸根到底,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因此,本書**的是一些基本原理,並不是—部哲學著作,本書自實踐而產生,又以實踐為歸宿」----這是德魯克在其經典著作《管理—任務、責任、實踐》序言中的一段話,我相信,它現在是、將來是必將是管理理論研究的指南。

德魯克的目標管理理論

一 員工參與管理 目標管理是員工參與管理的一種形式,由上下級共同商定,依次確定各種目標。2 重視成果的管理 目標管理以制定目標為起點,以目標完成情況的考核為終結。工作成果是評定目標完成程度的標準,也是人事考核和獎評的依據,成為評價管理工作績效的唯一標誌。3 以自我管理為中心 目標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

德魯克管理理論讀後感

對於這個問題,我曾以人性的基本面來試圖理解 人的自然放縱,是人類常識裡衡量自由權利的通用直覺。由此對於集體目標的認識自然不如對自己得失判斷的更加關切。再者人類個體差異和自主生活也需要極大的信賴和安全感才能保證對集體的忠誠度。人不是生體內的細胞,不會像生物體內的生命系統一樣高效有序的執行,當然生命執行...

管理理論的演進

一 古典管理理論的創立和管理會計的形成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 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開始向壟斷階段過渡。隨著科學技術水平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 企業規模不斷擴大 生產技術更加複雜 市場迅速擴充套件 競爭日益激烈。這表明西方企業發展面臨著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管理水平以促進生產的實際問題 迫切需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