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能力德育能力部分知識點

2021-03-04 06:03:54 字數 3600 閱讀 8505

第一節德育能力及其構成

一、德育能力的含義

(一)德育:即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保證作用。

(二)德育能力:能力就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政治、思想、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二、教師的德育能力構成

德育能力至少包括以下內容:全面了解學生的能力、正確評價學生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能力

第二節了解學生的能力

教師了解學生的能力是指教師對學生的個性特徵、心理素質、道德素質、學習能力以及身體狀況等的認識和把握能力。

一、現代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的總體狀況

兩種了解方式:1、直接了解:指教師在廣泛接觸學生的過程中,由個別到一般,經歸納總結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狀況形成總體認識。

2、間接了解:指教師通過閱讀書、報紙雜誌,上網瀏覽等途徑獲取這方面的資訊。

一、現代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的總體狀況

關注內容: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公德意識、法紀意識、集體意識、責任意識、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民主法制觀念、道德及法律的行為規範等。

二、現代學生的心理素質發展狀況

教師要通過與學生廣泛接觸、閱讀瀏覽報紙雜誌、網際網路等獲取有關學生哪些心理品質發展的好,哪些心理品質沒有形成,心理品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等。

三、了解每個學生德育各方面的發展狀況:教師要了解共性特徵,也要了解個性特徵。

第三節評價學生的能力

正確評價學生的能力是指教師在對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進行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按照一定標準,對學生整體素質做出客觀評判的能力。

一、要力求評價客觀公正

(一)克服認知偏差

所謂認知偏差是指人們根據一定表現的現象或虛假的資訊而對他人做出判斷,從而出現判斷失誤或判斷本身與判斷物件的真實情況不符。其中突出的有第一印象、心理定勢、暈輪效應和近因效應等。

1.消除第一印象:所謂第一印象是指教師對學生最初的認識和感受,也稱」最初印象」,心理學上稱為「首因效應」

克服心理定勢:所謂心理定勢是指乙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所形成的一種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趨勢。

3.驅除暈輪效應:所謂暈輪效應是指人對某事或某人好與不好的知覺印象會擴大到其他方面。

4.力戒近因效應:所謂近因效應是指學生近期行為給教師留下深刻印象,沖淡了過去所獲得的有關印象,致使教師改變對學生的原有看法。

一、要力求評價客觀公正

(二)做到恰如其分

教師要把握「度」,做到恰到好處,要在了解學生心理的基礎上,多實踐、多體會、多琢磨、多總結,盡可能地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

二、要掌握並靈活運用各種學生評價方法

(一)刺激---反應法

1.系統的刺激:(1)量表測定法(2)自由反應法(3)投射調查法

2.突然的刺激3.模擬自然的刺激:

(二)現象---本質法

(三)效應---本體法

就是從分析事物間的相互聯絡開始,抓住事物變化後產生的效應,由認識事物變化後所產生的效應來認識事物本體。

三、要強化評價的激勵功能

(一)評價內容的激勵性

(二)評價語言的激勵性

第四節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思想道德教育能力就是指教師依據相應的教育目的選擇適宜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形成相應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的能力。

一、領會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二、明確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目標

三、掌握思想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

(一)說服教育法

1.語言文字說服

2.事實說服

教師在進行說服教育時,要注意:(1)教師要懂理(2)教師要通情(3)教師要善言

(二)榜樣示範法

教師在運用榜樣示範進行教育時,要注意:(1)樹立的榜樣要有時代感、真實感和可接受性;(2)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榜樣人物的精神實質,不要簡單模仿;(3)調動學生學習榜樣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情感陶冶法

是通過教師自覺地創設良好的教育情景及其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感化和薰陶,從而使他們的道德情感和性格逐漸完善的方法。

特點:非強制性、愉悅性、隱蔽性、無意識性。

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薰陶

教師在進**感陶冶教育時,要注意:(1)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2)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3)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活動。

(四)實際鍛鍊法

是教師有目的、有計畫地組織學生參加一定的實踐鍛鍊活動,以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一種方法。

特點:實踐性、行動性。

包括: 1.學習活動的實踐2.完成具體任務的實踐3.執行制度的實踐

教師要注意:(1)要與說服教育等其他方法結合;(2)教師要嚴格要求及時監督檢查;(3)及時強化。

(五)品德評價法

是教師根據德育目標的要求,對學生已經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進行評價,給予肯定或者否定的一種方法。

特點:通過鼓勵、激發,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向積極方面發展。

方式:1.獎勵 2.懲罰 3.操行評定

教師運用此法應注意:(1)教師的評價要公正合理、實事求是;(2)發揚民主,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活動;(3)三種方式都應慎用,不宜過多、過濫。

(六)自我教育法

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積極進取心,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務,進行自覺的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方法。

特點:強調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

階段:1.自我認識 2.自我驅動 3.自我監控 4.自我發展

教師運用此法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指導:(1)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願望與動機;(2)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習慣;(3)幫助學生掌握進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方式:(1)仿效榜樣;(2)格言激勵;(3)藝術薰陶;(4)自立守則;(5)良心監督;(6)內省(7)自我獎懲等。

注意:第一,要貼近時代;第二,要貼近實際;第三,要貼近學生。

四、堅持思想道德教育中以人為本

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刻理解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把其滲透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提高實效;

其次,要關注青少年的靈魂雕塑和精神培養,並把它放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首位;

再次,要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思路、方案,提高教學效果。

第五節心理素質教育的能力

一、善於了解學生的心理現狀

途徑:一是了解身邊學生的心理表現,注重通過課堂教學、作業審批和師生日常交往進行觀察;二是關注**的相關報道及專家學者的相關研究,從中了解最新的相關資訊,進而把握學生心理發展的狀況。

二、熟悉學生常見的心理異常症狀

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表現為:挫折心理、性心理、考試心理、個性心理等。

個性心理缺陷表現:偏激、狹隘、嫉妒、神經質、依賴、怯懦、自卑、孤獨、猜疑、害羞、虛榮等。

三、明確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23年修訂)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他們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四、經常傾聽學生的心聲

五、掌握一些心理疏導的技術

人的心理問題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心理狀態失調或者行為反常;(疏導)

第二類是神經症;

第三類是嚴重的心理疾病。

做好疏導工作,教師應力求「三到」:

一是情到;二是言到;三是眼到。

教師職業能力

第一章1 教師職業能力 是教師以順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務為特徵的職業活動能力 前面還提到的關於教師的提法 教師專業能力 教師職業能力 教師技能,教育技藝,教育技巧,教育藝術。1 教師專業能力與教師職業能有什麼區別?答其一 或辨析 為何用教師職業能力而不是用教師專業能力,答其 一 其二 答 其一,...

教師職業能力

第一章教師職業能力及其形成發展 一 單選 1 教師職業能力是 教師以順利的乃至完美的完成教育任務為特徵的職業活動能力。2 智慧型技能是 人運用語言 符號 規則 模型解決問題的能力。3 動作技能 是人通過某種特定動作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4 八個半智慧型是 大體相當於語文能力 數學能力 能力 體育能力 ...

教師職業能力重點

一 名詞解釋 單選 1 教師職業能力 是以順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務為特徵的職業活動能力。2 智慧型技能 是人運用語言 符號 規則 模型解決問題的能力。3 動作技能 是人通過某種特定動作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如閱讀 書寫 演講 繪圖 舞蹈 唱歌 體育活動等。4 教學能力 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