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能力複習題

2021-03-04 06:18:02 字數 5191 閱讀 2901

第一章:教師職業能力及其形成與發展

一、教師職業能力是教師以順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務為特徵的執業活動能力。

二、教師職業能力的特徵:1·實踐性,是職業能力最基本的特徵。2·穩定性。3·發展性。4·差異性。

三、教師職業能力的功能:1、完善個人修養。2、提高職業威望。3、增強職業信心。4、提高工作效率。5、保證工作質量。

四、辨析:教師專業能力就是教師職業能力。

簡答:教師專業能力與教師職業能力的區別與聯絡

答:教師專業能力是在教師職業準備階段,在師範教育專業獲得的能力,學術性系統性是其特點。教師職業能力是教師在實際的職業勞動中獲得的實踐能力,這種能力已經包含了職業準備期獲得的專業能力,不過已經實踐化、個人經驗化了。

也就是說,教師專業能力是教師職業能力的特徵之一。

五、人的智慧型發展有著自然的階段性特徵(各階段變化特徵)

答:人的智慧型發展有著自然的階段性特徵:嬰幼兒階段,智慧型開端於一種原生性模仿智力;幼兒早期階段,智慧型開始表現為對初級符號的掌握;學齡階段,智慧型表現為對系統符號的掌握;成熟階段,智慧型表現為對職業技能的掌握。

六、職業能力形成發展過程的各種觀點

1、關注論——分3各階段:第一,關注他人階段。第二,關注自己階段。第三,關注教學階段。第四,關注學生階段。

2、角色認知論的職業能力發展過程(簡答):

第一,角色感性認識階段。一般是師範生或上任新教師,沒有對職業的親歷體會或很少。第二,角色自我中心認知階段。

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師,關注自己在師生中的形象,注重評價,職業能力屬於模仿階段。第三,角色比較認知階段。有了一段工作經歷後,職業能力處在理性的模仿和個人風格探索時期。

第四,群體角色任職階段。成熟階段的教師,職業能力已經走向個性化和成熟。

3、心境論

4、典型行為論:(分析一名教師成長的各階段的典型行為——或教師職業能力如何形成和發展的)

答:(1)準備與模仿——上任新手的典型行為

(2)積極上進——已經有幾年教齡的教師的典型行為

(3)熟練應變——有十年教齡左右的教師的典型行為

(4)反思與革新——成為專家型教師的典型行為

(5)墨守成規——教師職業生涯晚期的典型行為

(6)退縮與推出——教師職業生涯結束時期的典型行為

教師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過程概括為:理論學習—實地觀察—模仿練習—實地實踐—總結與反思—革新與創造—反覆實踐,幾個階段或環節。

對這個概括作三點說明:其一,強調基礎知識和訓練。其二,強調多種水平的實踐。其三,強調自覺和勤奮。

七、中等學校教師完成教育工作能力任務能力:教學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

八、中學學校教師一般性職業能力;資訊能力,語言能力,交際能力,角色認知能力,心理調適能力,自我提高能力。

九、加涅按學習結果把能力分為五種,即言語資訊、智慧型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度

十、加德納的八個半智慧型:語文能力、數學能力、**能力、體育能力、美術能力、社會能力、自然知識能力、哲學能力和自我認知智慧型

第二章:中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教師應具有的重要的職業能力。

一、教學能力就是教育能力(辨析),教學能力和教育能力的區別和聯絡?

答: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教學能力是教師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而教育能力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的能力。教學能力和教育能力同時教師完成教育工作任務的最基本能力,是現代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教學能力是教育能力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實施教學活動能力的總和。

教學能力是實現教育文化功能的前提條件,為實現教育目標提供保障;教育能力以教學能力為核心,確保學生的發展方向和總目標。

二、中等學校教師必須具有的教學能力,這幾種教學能力之間的區別和聯絡

答:教學認知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反思能力、組織研究性學習能力。

教學認知能力是基礎,它直接影響到教學方案設計的質量。教學設計能力、實施能力是課堂教學的具體操作能力,也是最近能體現教學藝術性的能力。教學反思能力是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的,分別與教學認知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組織研究性學習能力密切相關,而教學認知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與組織研究性學習能力往往是通過教學反思能力實現的。

組織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是針對新課改開設研究性學習課而提出的是中等學校教師應具備的一種教學能力。

(教學認知能力)↓

三、教學認知能力包括:1、領會課程標準能力。2、分析教材能力。3、了解學生能力。

1、領會課程標準能力具體表現在:(1)理解課程性質及課程基本理念。(2)理解課程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

需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領會本門課程的總體目標與分目標或學段目標。(3)掌握內容標準。(4)依據課程標準進行教學改革的實踐。

2、如何分析教材,包括哪幾方面?①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②分析教材的內容的結構③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

3、了解學生能力:含義--對學生的個性特徵、心理素質、道德教育、學習能力以及身體狀況等方面的了解和把握。(重點了解學生個人的心理狀況)。

心理狀況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個方面。一是心理過程。其主要是對學生的感覺、直覺、思維、記憶、注意、想象等心理現象的了解與掌握;對學生的情緒、情感與意志的了解與掌握。

二是個性心理特徵。其主要是對學生的動機、興趣、愛好、信念、世界觀等的掌握欲瞭解,對學生的能力、氣質、性格的掌握與了解和對其特長等方面的了解。

(教學設計能力)↓

四、教學設計能力:主要包括教學目標設計能力、教學內容整合能力、教學策略設計能力、編寫教案能力。

1、正確的教學目標的陳述:(陳述教學目標的標準)

(1)教學目標描述的是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不是教師的教學行為

(2)教學目標應盡量描述的明確,具體,可測。

(3)教學目標的描述應該反應學習結果的型別和相應的學習水平

(4)教學目標的描述要體現出較強的情感驅動力,使目標具有吸引力和認同感。

2、教學內容的整合能力: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學。對教材的整合要根據學生及其其他教學因素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實現教學目標。

內容的整合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教學內容心裡化。2、肢解、重組教學內容。

3、教學策略設計能力:

教學策略是為實現某種教學目標而制定的教學程式及其實施措施。

教學策略設計的依據:1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是為實現教學目標而設計的。

2學生。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心理發展水平而設計和選擇。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方法。

3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選擇合適的教學**。如標本、模型、投影、錄音、電視、微機、多**等教學**。

4、編寫教案能力:教案是教學設計的具體產物。

(1)、要清楚教案的基本內容,如科目、年級、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安排及時間分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難點、重點、板書設計、教學後記等。

(2)、明確編寫教案的基本原則。第一是科學性原則。教案中的觀點、內容、方法都應當是科學的、有效地、富有教益的。

第二是實用性原則。教案是為教學服務的,一定要有實用價值,不能搞花架子。第三是針對性原則。

教案的編寫要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第四是創造性原則。要體現個人的驕傲學理念和教學風格。

第五是總結性原則。課後對自己所編寫的教案優缺點進行總結,從而進一步完善。

五、教學實施能力:包括課堂調控能力、實施教案能力、教學應變能力。

1、控制課堂能力。

要考慮以下問題:建立課堂教學常規,規範學生行為。根據學生特點,及時調整教學。

運用心理學中「注意」的規律有效的調控教學。運用語言藝術調控教學。利用教學反饋資訊調控教學。

2、實施教案能力。

教案是靜態的,而課堂是動態的,充滿生機的,要創造性地使用實施教案,應做到:(1)按已設計的教學過程開展教學。(2)按已設計的板書、已選擇的方法和**進行教學。

(3)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方案

六、辨析:教學設計能力就是編寫教案能力。

答:此說法不正確。教案是教學設計的具體產物,也就是說,編寫教案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學設計能力。

而教學設計能力包含的方面很多,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能力、教學內容的整合能力、教學策略的設計能力、編寫教案能力等。單純的說教學設計能力就是編寫教案能力是不準確的。

七、教學反思的方式: 內部自我對話方式,外顯自我對話方式,同事討論方式,行動研究方式

八、組織研究性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創新教學設計能力、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開發校內外教育資源能力、對學生得學校活動進行監控能力

九、重點複習題

1、 根據所教學科的具體內容,設計一節課的教案。

2、 結合學科教學內容,設計一節課的教學策略。

3、 題目提供乙個教學目標的真實案例材料,結合所學內容,對所給材料進行分析判斷,找出不恰當的地方,並糾正錯誤。

第三章:中等學校教師德育能力

一、德育的定義:是學校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總稱,法制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內容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

德育能力的定義:就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政治、思想、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二、德育的基本任務有哪些?(簡答)

答:中學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在這個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並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使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將來能成長為共產主義者。

三、中學德育工作的基本內容——全面了解學生的能力、正確評價學生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能力。

四、教師了解學生能力的具體內容——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意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環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這些心理素質與當前在學校中出現的學生逃學、逃課、厭學、出走、焦慮、孤獨、苦悶、憂鬱、嫉妒、好鬥、早戀、違法、自殺、**等息息相關,每位教師都要盡最大努力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五、第一印象的含義、表現,如何避免和消除?

答:第一印象是指教師對學生最初的認識和感受,也稱「最初印象」,心理學上稱「首因效應」。我們常說的「先入為主」就是這個意思。

教師要從學生的現實表現出發,做出客觀評價,不可以被第一印象左右。

六、心理定勢的含義、表現,如何避免和消除?

是指乙個人在一定得時間內所形成的一種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趨勢。教師對學生在某一階段的表現留下深刻印象,就把此作為固定不變的評價依據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一定要以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評價學生,努力克服心理定勢的影響。

七暈輪效益的含義,表現,如何避免和消除

是指人對某事或某人好與不好的知覺印象會擴大到其他方面。一俊遮百醜,一丑掩十美就是暈輪效應的表現,教師不僅要以發展的、動態的眼光看學生,而且也要全面看學生,驅除暈輪效應的影響,不以點帶面,以偏概全,要全面的觀察學生,了解學生,既看到缺點也看到優點,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調動學生發展的積極性。

《教師職業能力》複習題

1 教師職業能力 單 是教師以順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務為特徵的職業活動能力。前面還提到的關於教師的提法 教師專業能力 教師職業能力 教師技能,教育技藝,教育技巧,教育藝術。2 教師專業能力和教師職業能力區別與聯絡 簡 辯 教師專業能力是在教師職業準備階段,在師範教育專業獲得的能力,學術性 系統性...

教師職業能力複習題

第一章教師職業能力及其形成與發展 1 教師職業能力 單 是教師以順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務 教師職業能力為特徵的職業活動能力前面還提到的關於教師的提法 教師專業能力 教師職業能力 教師前面還提到的關於教師的提法技能,教育技藝,教育技巧,教育藝術。2 教師專業能力和教師職業能力區別與聯絡教師專業能力...

教師職業能力複習題

a部分章節複習 第一章教師職業能力及其形成與發展 1 教師職業能力是教師以順利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務為特徵的職業活動能力。選擇 1 教師職業能力就是專業能力?辯析 錯。教師職業能力是教師以順利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務為特徵的職業活動能力。教師專業能力是教師職業準備階段,在師範教育 教師教育 專業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