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林學校自評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

2021-03-04 04:18:47 字數 4975 閱讀 3218

小學階段實施「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自評總結

奉賢區柘林學校

根據滬教委基[2013]59號《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小學階段實施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的意見》精神,我校認真貫徹「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要求,積極踐行「快樂生活,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身心發展規律,改變個人經驗和主觀願望的教學與評價現狀,全面提高學校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與要求的能力,尤其是明確低學段的教學內容及要求,掌握其科學教學與評價的基本方法,形成科學的教育質量觀、評價觀,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成長。具體工作如下:

一、認真學習,加強培訓,統一認識

為了讓學校領導、教研組長、任課教師牢固樹立基於課程標準的意識,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教育教學規律,落實課程標準,明晰低年級起始階段的教學內容與要求,掌握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的基本方法,尊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差異發展與個性發展,同時為了引導廣大家長樹立科學的成才觀和教育質量觀,切實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我校加強各層面的學習培訓活動,統一認識,確保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全方位推進。

1、分層培訓

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區級的各種培訓活動,同時通過學校層面、行政層面、教研組層面、教師層面,將「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作為日常教學研討的重要主題。校內通過行政工作例會、全體教師會議、教研組長會議、低年級任課教師會議等形式,學習《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小學階段實施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的意見》、《奉賢區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實施意見》、《上海市小學學習準備期教學指導意見》等檔案精神,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的具體要求。

2、專題教研

在各個教研組內開展專題教研活動,針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突出問題,靈活採用集體備課、教學研討、案例分析、主題論壇等方式,開展有關學習準備期、單元教學設計、學科評價等方面的專題學習和研討,結合教學工作實踐,全面理解「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的內涵,讓教師能確立以「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為課程實施的新取向,改變教師個人經驗和主觀願望的教學與評價現狀。

3、家校合力

通過學校**、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和上門家訪等活動,向家長、社會宣傳「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意義,及時告知學校的工作舉措,開展孩子身心發展專題輔導,提出相關的家庭教育建議,加強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提高全社會對此項工作的關注度及認可度,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加強管理,落實責任,有效實施

1、責任落實到位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為副組長,其他行政班子成員、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等為組員的「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領導小組。校長是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和評價工作的研究,制定學校推進方案;教導處、德育處負責方案的細化、教師和家長培訓,做好「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的學習、宣傳、指導及評價反饋工作,下移工作重心,深入教學第一線,在教學各環節中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發揮示範引領,指導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切實根據方案落實推進。

成立以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為首、任課教師為輔的工作實施小組。工作小組積極組織組內教師開展學習研討活動,探索科學的方法,認真落實學校實施方案及學科教學推進措施,主要是落實教學規範、把握教學節奏、滲透習慣培養、培育學習興趣等,即嚴格執行學校2014學年課程計畫,嚴格控制周課時總量和學科教學課時,規範課表執行,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身心發展規律,落實課程標準,切實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

2、加強教學管理

校長室和教導處加強調研,組織研討課和觀摩課,深入學科教研組與課堂進行面對面的指導,組織各項專題研討活動,幫助教師攻堅克難,提煉有效經驗。尤其是我們加強教師備課、上課、作業設計布置批閱、檢測等常規工作的檢查,確保理念到位、實施到位、管理到位。

三、以點帶面,有效結合,整體推進

1、與學習準備期工作相結合

為順利實現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過渡,學校加強小學與幼兒園的銜接,六月組織幼兒園大班學生入校入班體驗活動,八月組織一年級新生認識新學校、新老師活動。同時,在開學後的學習準備期階段,我們制定各學科準備期教學計畫,以培養習慣、強化習慣為目標,把握學科教學節奏,關注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養成,增進師生情感交流。設計綜合活動,在相關課時中予以落實,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文明禮儀、習慣規範,注重孩子在學習和生活等常規內容上的教育和引導,注重為學生創造更多展示、表現、分享、交流的機會和平台,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感悟學科學習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科學習習慣,。

2、與「快樂星期五」活動相結合

每學期我校均認真貫徹《市「快樂活動日」要求》和《奉賢區中小學「快樂星期五」活動方案》,堅持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多樣的課程,每週周五下午安排半天時間讓學生開展活動,具體是「閱讀」拓展活動、「走班式」自主大拓展活動、「陽光健身」體育活動和主題班隊活動,通過活動不斷提公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學校在一年級開設綜合活動、普樂課堂等課程,以限定拓展課的形式寓教於樂,引導學生適應小學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習慣。本學期學校還組織開展讀書節、藝術節以及拓展課程成果展示等活動,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發展學生特長能力。

3、與教研組研討活動相結合

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利用校本教科研活動時間,開展基於課標的研討活動。

一是基於課標的備課研討。組織教師共同研讀課標,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經驗方法,讓每位教師明確年段要求,設計出符合課程標準的學生學習活動,做到功在課前,利在課堂,真正做到基於標準的教學與評價,處理好預設內容與生成內容、知識與能力、智慧型發展與人格發展等之間的關係,為實現課堂轉型奠定基礎。

二是基於課標的課堂研討。學校、教研組組織多層次的聽評課活動,如教研組內研討課、新教師亮相課、行政推門課、師徒之間互聽課等,要求教師備課、上課、作業一致性,體現課程標準的理念,處理好學、教、練三者之間的關係,使教學過程中的內容和結構符合課程標準,方法和手段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同時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帶教力度,以拜師結對的形式幫助青年教師盡快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在多層次、多方位的學習實踐中真正體現「生本課堂」,實現課堂轉型。

三是基於課標的作業設計研討。學校要求教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進行學情分析,深化作業效能研究,常規作業符合課程目標要求,增強作業與學科基本要求及課堂教學的匹配性,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為嚴格執行「

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回家作業,控制口頭作業量」的有關規定,開展「有效作業」的研究,相關任課教師加強研究與精心設計每天的口頭作業,在班級**群中家校互動。其他年級各科教師通過精選習題,控制每天作業時間。

4、與校內課堂觀察日調研監控活動相結合

為了全面、紮實、有序推進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 學習準備期的工作,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我校於9月24日專門對一年級開展「課堂觀察日活動」,學校行政領導全部進入班級隨堂聽課與觀察。本次活動所涉及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自然、體育與保健等當天課表上的所有學科,一年級三個班級保證每班每節課都有老師進行聽課與觀察。本次課堂觀察活動不僅對三個班級學生的常規表現進行了驗收,同時也對老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了一次評價與分析。

活動中,我們認為一年級學生的常規習慣培養是有成效的,比去年要進一層,但是班級之間還存在差距;課堂上老師們都能嚴格按照課標教學,沒有隨意拔高的行為,為學生減負的意識較強,但是在方法和策略上還不夠科學靈活,學科之間存在差異。

5、與校本培訓工作相結合

圍繞「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的實施,我們通過理論學習、觀摩研討、實踐**等途徑,凝聚共識,促進教師課程文化自覺。教研組落實區教研室培訓要求,制定各學科「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的實施細則,組織教師再次細讀各學科課程標準,真正依據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和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及課時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依據學校與教研組「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要求與各學科課程實施計畫表,制定個人學期教學計畫。

主動對接區域課程與教學工作重點,加強校際合作互動,積極參與區域組織開展的各項教學研討活動,在學習實踐中提公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課程執行力。

6、與「小紅星兒童團」入團活動相結合

小紅星兒童團是中國少年先鋒隊的預備隊。從入學開始我們就激勵小朋友爭獲苗苗章,戴上綠領巾,引導孩子們為加入「兒童團」這個夢想而努力。為此,我們通過三年級學生擔任一年級的小輔導員,利用課間休息和班會課時間組織團前教育活動,滲透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育。

學習和教育內容具體涉及四塊:一是兒童團知識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二是生活習慣「四會」,三是學習習慣「四能」,四是文明禮儀「四講」等。同時我們通過隆重而快樂的入團儀式,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小學生活的豐富多彩。

7、與家長學校活動相結合

學校把「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納入學校依法辦學、民主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家長學校活動、家長課堂開放日活動,運動會家長觀摩、藝術節和科技節」等校本主題實踐活動、學校網路平台及公開教學觀摩,學生作品展示等形式,向社會、家長匯報,廣泛聽取意見,主動接受家長和社會監督和評估,積極倡導家校攜手,共創學生美好未來的環境。8月底我校召開新生家長會,讓家長對學習準備期有認識、促了解;10月10日開展「集中家訪日」活動,深入學生家庭,與家長面對面的交流溝通;12月5日家長到校觀摩「我是愛國好苗苗」小紅星兒童團入團儀式,參與親子趣味運動會;12月8日邀請部分家長來校觀摩、參與班級主題活動;12月26日家長進入課堂觀摩學科教學,全面了解孩子的學習表現;1月16日組織一年級家長與孩子開展期末學生表現性評價——「快樂闖關遊園」活動,共同見證孩子一學期的成長與進步。

8、與表現性評價相結合

為嚴格執行「

一、二年級不得進行書面考試」的有關規定,學校要求教師把評價建立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之上,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年齡特徵,合理設計評價目標、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尤其是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我們注重表達表現、**活動、社會實踐、作品展示等表現性任務的設計。

為把握課程的拓展點,加強學習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絡,本學期結合讀書節活動,我們設計切合學生年齡特徵、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的年級拓展長作業,如一年級製作讀書書籤,二年級製作讀書卡等,以拓寬知識**,把學生引向課外,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體驗更多角色,增長更多智慧型,切實提高學生學習、創造及協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公升。

期末,學校組織一年級開展「快樂闖關遊園」表現性評價活動,本次快樂「闖關」遊園活動共設四個活動園區,有些活動內容可以由家長和學生共同合作完成。四個活動園區分別是活動內容「火眼金睛、奇思妙想、記憶超人、妙語連珠」等的語文園,活動內容有「我來造數牆、圖形大發現、講講說說、速算園」等的數學園,活動內容有「看圖說單詞、趣味猜猜猜、快速問答」等的英語園,以及活動內容主要為「跳繩」的體育健身園。二年級學期階段性評價同樣採用闖關口試形式,由各學科組隨堂進行。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

備課時,我們更應關注 教材處理 還是 目標明晰 一節課 還是 一門課程 上課時,我們更應關注 有無告訴學生 還是 學生有無明白 方法好看與新奇 還是 方法與目標的一致性 考慮作業時,我們更應關注 時間占用 還是 檢測目標 多做練習 還是 檢測 鞏固 提高 內容如何編制學期學科課程規劃 課程綱要 關鍵...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 教學評價評比活動方案 泗涇中小學分部 一 指導思想 1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深化實施素質教育,紮實開展教學研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2 加強校本研訓途徑和方法的研究,加強集體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3 搭建合作共享互動展示的...

基於課程標準教學設計

生 尺子比鉛筆貴多少錢?生 鉛筆比作業本便宜多少錢?學生列式,試著用豎式計算。0.8 0.5 0.3 元 1.2 0.5 0.7 元 0.8 1.2 0.5 0.5 0.3 0.7 師 8 5你得到的3是什麼意思?生 8角減5角得到的3角 師 十分位上的2和5表示什麼意思?生 2角和5角 師 能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