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自我效能感研究綜述

2021-03-04 03:00:06 字數 5186 閱讀 2679

2.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機制

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影響個體在遭遇情緒事件時是否採取相應措施,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應對情緒,並最終影響個體的情緒狀態。bandura 、caprara 等人的研究顯示,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可以使個體有效應對壓力、提高人際關係質量、提高主觀幸福感,還對親社會行為、犯罪行為、抑鬱、成癮行為等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bandura ,2001)。但關於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機制,或者說自我效能感是如何發生作用的研究不多。

國內目前只有田學英(2012)在其博士**《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結構、作用機制及影響因素》中對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研究。田學英通過構建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認知重評和情緒體驗之間的關係模型和事件相關電位技術(erp)發現,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對情緒的影響是以情緒調節策略中的認知重評為中介發揮作用的。

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相信自己有能力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敢於突發的情緒事件,通過自身認知結構的調整(認知重評),以積極地思維化解消極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而對自己情緒調節能力信心不足的個體,只是被動的接受消極情緒,從而使自己陷入絕望的境地。因此,認知重評是提公升個體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優化人格傾向的重要途徑和有利平台。

三、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發展特點及影響因素

1.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發展特點

黃亞萍(2013)通過調查發現,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在性別、城鄉、擔任班幹部情況、獨生非獨生、年級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1)女生在調節積極情緒的效能感上顯著高於男生,男生在調節痛苦沮喪及生氣憤怒的效能感顯著高於女生。(2)來自城市的中學生在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水平上顯著高於來自農村的學生,在調節積極情緒的效能感水平上也存在顯著差異。

(3)擔任班幹部的學生在情緒調節的總體水平及三個因子上的效能感水平均顯著高於未擔任班幹部的學生。(4)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除在調節生氣憤怒情緒的效能感上差異不顯著外,其它均存在顯著差異。(5)不同年級的學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不同,隨年級增長呈現出動態變化,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及調節痛苦沮喪情緒效能感、調節生氣憤怒情緒效能感隨年級的增長而提高,到高一年級達到最高水平,調節生氣憤怒情緒效能感到高二年級達到最高水平,隨機不斷降低。

竇凱等人(2013)經過調查研究發現:(1)青少年學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隨著年級的公升高呈波動發展的趨勢,且隨著年級的上公升而逐漸下降,到高二時有所回公升,但高三時又進入最低谷。總體上,初中低年級學生在表達積極情緒和管理消極情緒方面的信心都要高於高中生;(2)青少年表達積極情緒效能感存在非常顯著的性別差異,而管理消極情緒效能感並不存在性別差異。

表達積極情緒時,女生的自我效能感要好於男生,這說明女性比男性更善於表達積極情緒; 在管理消極情緒時,男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均較低,且低於表達積極情緒自我效能感水平。(3)來自城市的學生在表達快樂/興奮情緒效能感和管理生氣/憤怒/內疚/羞恥情緒效能感上要顯著高於來自農村的學生,生活環境的不同使得來自農村的學生在表達快樂、激動的情緒方面要比城市學生更加含蓄,農村的發展畢竟沒有城市開放,人們的思想和觀念仍比較傳統,在面對令人興奮的事情時,不會歡呼雀躍的抒發喜悅之情,傾向於含蓄的自勉; 在面對消極情緒時,往往由於缺乏有效的調節技巧而失去信心。

2.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

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是個體自我認識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個體情緒狀態的重要變數。探索引起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改變的重要因素,尋找改變情緒調節自我效能的途徑,不僅有利於個體情緒狀態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個體通過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逐漸提公升,學會在日常情緒體驗上獲得控制感,增強自信心,今兒將這種良好感覺擴充套件至自我認識的其他方面,帶動整體自我認知的逐漸改善,甚至整個人格結構的改變。

(1)影響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人格因素

已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質的兩個維度,即外向性和神經質與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關係最為密切。張萍,盧家楣等人(2010)的研究發現,外向性如快樂、自我肯定等與表達積極情緒的效能感呈顯著正相關,神經質如恐懼、悲傷、內疚、敵意等與調節沮喪/痛苦情緒效能感、調節生氣/憤怒情緒效能感呈顯著負相關。這些表現出人格特質對情緒資訊加工的特質一致性效應,即個體會選擇性地注意、回憶及處理與他們內在人格特質相和諧的資訊。

另外,人格對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影響還要通過情緒調節策略這一中介變數發揮作用。邵華,劉曉明等人(2006)的研究發現,人格的差異決定了情緒調節策略運用的不同,高外向型人格會增加積極應對策略的使用,減少消極應對策略的使用,神經質個體則與之相反。

(2)影響情緒自我效能的性別及年齡因素

性別和年齡對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已得到許多研究的證明。文書鋒採用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量表對1568名研究生進行的研究表明,女生表達積極情感的自我效能感要高於男生,而男生調節生氣/憤怒的自我效能感和調節沮喪/痛苦情緒的自我效能感要好於女生。在年齡維度上,因研究被試的不同而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對大學生的調查發現,表達積極情緒效能感維度上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得分呈現出隨年齡上公升而下降的趨勢。縱向研究則表明,男性以一種更加健全的調節消極情緒的自我效能感進入成年階段。但進入老年期後,男性反而表現出比女性更低的個人效能感。

女性調節消極情緒的自我效能感,從成年早期到老年期呈現逐步公升高的趨勢。性別和年齡對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影響較為複雜,被試不同和研究方法不同,結論也不相同。

(3)情緒調節自我效能的家庭影響因素

首先,父母對孩子情緒狀態的敏感性和言語溝通對其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楊慧芳等人(1997)認為,如果父母對孩子情緒反應的方式是積極敏感的,並給孩子有效的言語指導,可以形成良好的父母控制模式,增強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時,父

母對孩子情緒調節的敏感性和關心,有利於培養他們對自身情緒有意識地注意和調節,從而促進良好情緒的保持。其次,重視父母的情緒調節能力及策略的使用。個體通過「社會參照行為」,從父母的情緒調節方式與策略的使用中得到自身調節的線索。

「社會參照行為」即個體通過了解他人對某一情境的解釋,並以此來形成自己對這一情境的理解的過程。情緒調節效能感高的父母會起到榜樣示範作用。個體以父母作為良好情緒調節的社會參照,能夠獲取在何種情況下選用何種情緒調節方式的資訊,這些行為會逐漸內化,最終成為個體良好情

緒調節的重要組成成分。最後,父母的教養方式不容忽視。提高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前提是使用正確的情緒調節策略,而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對個體的情緒調節策略的使用產生影響,進而間接對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產生影響。

賈海燕等人(2004)的研究發現,情感溫暖與理解型教養方式與解決問題,即成熟型的情緒調節策略呈顯著的正相關;父母的拒絕、否認及過度干涉和保護則會導致子女採用不成熟的情緒調節策略,導致負面情緒水平提高。

(4)情緒調節自我效能的社會支援因素

caprara等人(1999)的研究發現,支援性的社會關係可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感,進而影響情緒和行為機制的質量與效果。高水平的社會支援為個體的情緒調節提供支援性的環境,促進積極情緒調節策略的使用和消極情緒的排解,另外,個體獲得的社會支援越多,在應對消極情緒時積極尋求支援的可能性越大。

還有一些人的研究發現,物理環境、人際環境、自我控制能力、情緒調節能力、目標設定狀態五個因素對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作用,其中情緒調節能力對情緒調節效能感的作用力最大。

四、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1.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現狀

田學英等人(2012)通過對江蘇、湖南、安徽、上海 7所高校1076 名大學生進**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現狀調查發現:(1)大學生的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總體水平中等偏上,但結構失衡:大學生感受和調節積極情緒效能感比較高,而調節沮喪、痛苦情緒效能感和調節生氣、憤怒情緒效能感比較低;(2)大學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

女生感受積極情緒的效能感顯著高於男生,男生調節消極情緒的效能感顯著高於女生;(3)大學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專業差異和年級差異:理科專業大學生調節生氣/憤怒情緒效能感得分顯著高於文科專業大學生。廖素群等人(2012)的研究同樣發現了這一現象。

2.應對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存在問題的策略

(1)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干預研究

,而缺乏對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干預的研究已有研究。國內對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干預研究只有李曉雲、於曉明、張淑敏等人對情緒調節自我效能進行了干預研究。李曉雲(2011)國外正念干預的方法,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控制組經過正念干預後的後測中其表達積極情緒的自我效能、管理沮喪/痛苦情緒的自我效能感、管理挫折/憤怒自我效能感、管理人際恐懼情緒自我效能感、管理環境恐懼自我效能感等維度得分上都有顯著提高。

張淑敏(2012)利用辯證行為**中提出的一些心理社會訓練技巧,通過團體輔導的形式對8名被試進行關於「面對幸福:增加積極情緒的步驟」和「減少痛苦:消極情緒調節策略」的干預的研究,結果發現,干預能夠有效提高被試的積極情緒,減少被試的消極情緒。

(2)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培養

第一,提高個體識別情緒狀態的能力。首先要了解不同的情緒狀態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影響,在平時要弄清楚自己的內心感受,知道自己處於什麼樣的情緒狀態。然後掌握良好的表達時機,多做正面的預想,選用積極的應對策略;第二,培養個體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面對他人情緒時,應注意積極傾聽,學會站在對方立場上體會其感受,多與人溝通。 溝通一般包括資訊溝通、意見溝通和情緒溝通。 經過溝通可以消除干擾情緒的不利因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親近感,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第三,提公升管理積極和消極情緒表達的能力面對成功開心的喜悅心情,要適度表達,面對失敗消沉的負性情緒要恰當宣洩,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消極情緒,也要避免積累,否則會出現「蝴蝶效應」。

另外調節情緒時,要有

針對性的選擇策略,比如憤怒時採取問題解決的策略;悲傷時尋求幫助;傷感時選擇迴避;厭惡時忽視對待等等。

參考文獻

[1]張萍,張敏,盧家楣.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量表在中國大學生中的試用結果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0,(5),568-570.

[2]邵華,劉曉明,趙金波.大學生人格特徵、社會支援對應對策略的影響[j].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135-139.

[3]楊慧芳,劉金花.西方對父母控制模式與兒童自我控制關係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7,(2):62-64.

[4]董文,桑標,鄧欣梅.影響兒童自我調節的因素[j].心理科學,2009 ,(2):304-307.

[5]賈海燕,方平.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和父母教養方式的關係[j].心理科學,2004, (5):1095-1099.

[6]bandura, a.,pastorelli, c.,barbaranelli, c.

,& caprara, g. v. self-efficacy pathways to childhood depress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9, (2):258-269.

[7]李曉雲.大學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及其正念干預研究[j].蘇州大學,2011.

[8]朱偉方,田學英,黃洪基.大學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現狀調查及教育啟示[j]中國青年研究,2012,104-107.

自我效能感研究綜述

組織行為學發展的新趨勢 姚凱自我效能感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bandura於20世紀70年代在其著作 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 一書裡提出的概念,並在其以後的著作中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論的框架體系。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工業和組織心理學家逐漸開始關注自我效能感在組織行為領域中的應用研究,比如自我效能...

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新量表

指導語 您好!這是乙份關於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量表。請您仔細閱讀下列每一題,判斷該題目所敘述的內容與你的真實情況是否相同。請在相應的選項上打注意 1表示 完全不符合 2表示 不太符合 3表示 不確定 4表示 比較符合 5表示 完全符合 1 當你受到別人的幫助時,會感到很快樂1 2 3 4 5 2 當...

自我效能感量表

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gses 王才康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系,廣州,510631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會認知理論中的核心概念 1,2 自我效能感與結果期望不同,後者是指個體對自己行動後果的知覺,而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們對自己行動的控制或主導。乙個相信自己能處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