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霜霉病的綜合防治對策

2023-02-12 08:36:04 字數 1079 閱讀 4255

作者:張鑫趙娜

**:《農村實用科技資訊》2023年第02期

大豆霜霉病分布於全國各大豆產區,以大豆生育期冷涼多雨的地區東北、華北發生普遍。大豆霜霉病除為害大豆幼苗和葉片外,更重要的是種子帶菌。病種子的發病率為10%~50%。

百粒重減輕4%~16%,重者可達30%左右。病種子發芽率下降10%以上,含油量減少0.6%~1.

7%,出油率降低2.7%~7.6%。

由於霜霉病的為害,病葉早落,大豆產量和品質下降,可減產8%~15.2%。

一、危害症狀

霜霉病危害幼苗;葉片、豆莢和籽粒,種子上的病菌經系統侵染引起幼苗發病,但子葉不表現症狀。當幼苗第一對真葉展開後,沿葉脈兩側出現褪綠斑塊,後擴大到半個葉片,有時整個葉片變黃。天氣多雨潮濕時,葉背面密生灰白色黴層。

成株期葉片表面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不清晰的黃綠色斑點,後變成褐色;葉背面生長灰白色黴層。病魔常匯合成大的斑塊,最終導致病葉乾枯死亡。豆莢表面常無明顯症狀。

病粒表面黏附灰白色的菌絲層,內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卵孢子即為第二年的初侵染病源。

二、病原

病原菌為東北霜黴菌(peronospora manschurica),屬鞭毛菌亞門。

病菌無性世代產生孢子囊,有性世代產生卵孢子。孢於囊梗自氣孔伸出,無色、灰色或淡紫色,單生或數枝束生,呈樹枝狀,頂部作數次叉狀分枝,最末的小梗尖細,向內彎曲,略呈鉗狀,其上著生1個孢子囊。孢子囊橢圓形或倒卵形,少數球形,無色或略帶淡紫色,單胞,表面光滑,多數無乳頭狀突起。

卵孢子黃褐色近球形,厚壁,表面光滑。

三、病害發生原因及規律

初侵染源主要是帶菌種子,其次是病殘體。種子發芽時,卵孢子亦萌發芽管,芽管侵入幼苗的胚芽,發展為菌絲。菌絲通過胚芽侵入生長點,並蔓延至幼苗真葉及腋芽,形成系統侵染,病苗發展成為田間的中心病株。

中心病株大量產生孢子囊,靠風雨傳播,落到寄主葉片上,萌發成芽管。芽管從氣孔或表皮侵入寄主組織,發展為菌絲。一般侵人後約經7~10天,寄主便表現症狀。

以後在病部又形成大量孢子囊,繼續進行再侵染。結莢後,病菌進一步侵染豆莢和豆粒。後期,病粒上或其它病組織內的菌絲產生藏卵器和雄器,藏卵器內的卵球經受精後形成卵孢子。

大豆收穫時,病菌又以卵孢子在種子上或病殘體中越冬。

黃瓜霜霉病的防治技術

作者 李遼紅楊德餘 吉林蔬菜 2009年第04期 近幾年,隨著栽培方式,種植面積的變化,黃瓜霜霉病的危害日趨嚴重,成為黃瓜的主要病害,造成地塊減產,經濟效益明顯下降。因此,防治黃瓜霜霉病成為黃瓜生產的首要問題。1 症狀 霜霉病僅危害葉片。幼苗出土後,子葉即可染病,出現褪綠色不規則形小斑點,漸變黃褐色...

黃瓜霜霉病發生原因以及綜合防治技術

1發病嚴重的原因 1 偏施氮肥特別是硝態氮肥料的地塊 2 使用含有蕓薹素葉面肥的地塊 3 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失調的地塊 4 進入結瓜期,沒有採用內吸式殺菌劑綜合防治的地塊。5 積水地塊。6 連年種植瓜類作物的地塊 7 結瓜期間遇到連陰天發病重。2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及時清除病葉,帶出田...

保護地黃瓜霜霉病的診斷及防治對策

作者 默書霞李金堂 長江蔬菜 技術版 2014年第07期特約欄目主持 李金堂 男,植物病理學博士,副教授,濰坊科技學院蔬菜病蟲害研究所所長,濰坊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壽光市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能手。主要從事蔬菜病蟲害診斷 防治 預報 植保軟體開發等方面研究。主講 普通植物病理學 農業植物病理學 蔬菜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