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得」與「要不得

2023-02-08 06:48:02 字數 5426 閱讀 3351

——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規範斷想

撇開種種複雜的定義,我們來關注乙個問題,學語文究竟是為什麼?

用葉聖陶的說法,就乙個字——「用」

也就是學以致用唄,通過語文課的學習,看到一篇文章能讀懂了,想要表達點意思也能文從字順地寫出來,然後在與文字的親密接觸中,情感得到陶冶,心靈得到昇華。

這些得益,從人生的長河去看,可能是要貫穿人一輩子的。縮小到某個區域性,小學,也就是打實基礎的那一小段路。而中年級,又處在低年級與高年級的中間期,在這樣乙個特殊的階段,我們語文教學,又可以通過怎樣的努力給孩子們打下語文的基本功呢?

一、閱讀斷想:在戀近與求遠中得到重生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徘徊。幸福課堂與有效教學,有時候是一種兩難的選擇。在矛盾中,問題的焦點都指向了課程標準,基於標準的命題、基於標準的教學……但是,概括精要的課程標準,真的能承載這麼多的厚望嗎?

與其夢想制度有一天會改變,還不如正視現實,在戀近與求遠之間的路上,留一串長長的腳印。

循序漸進要得,急於求成要不得。

[要注意中年級與低年級、高年級的聯絡與銜接,把握中年級的閱讀要求進行教學,要重視培養中年級學生的語文基本功,為學生公升入高年級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三年級上冊是進入中年級的第乙個學期,如果單純用中年級的學習目標來要求孩子,難度就容易偏大,教師的焦慮之心,也是由此而來,不如把步調放慢,做好低年級與中年級的平穩過渡。而四下年級,則要注意向高年段的銜接,可以逐步提高要求,慢慢增加學習的深度。

需要注意的是,中年級的學習目標,有的是從低年級的基礎發展而來,比如,低年級提出「結合上下文,了解詞句的意思」,三年級在此基礎上提出「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有的則是從中年級開始新起步的,比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開始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教學中,要注意不同目標的起始、達到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異。

提到中年級的閱讀教學,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在語言文字與人文內涵的關係把握上失度。有句很流行的話這樣說:「教師自己對文字的理解達到什麼高度,就能引領學生達到什麼高度。

」但是,教師對文字的深刻理解,並不僅僅限於語言的感悟力,還有人生經驗的積累所至。學生如果缺乏足夠的生活體驗,是很難理解**所能理解的東西的。若教師把自己的體驗強加於學生身上,對學生而言,未必是幸福。

「深入」還必須是「淺出」才行。我們應該沉下心來,關注孩子們真正的內心世界。學習《女媧補天》和《普羅公尺修斯》,有的老師非要不斷、反覆地去強化女媧的奉獻精神和普羅公尺修斯的不畏艱難、為人類造福的品質,老師在課堂上激情昂揚,甚至自我感動,但是孩子們睜著無邪的眼睛,他們可能更關心的是這些神話故事的神奇的想象力與誇張的語言表現。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乙個觀點,老師盡可能要站得要高一些,不能純文字而文字,要向前看看,向後看看,既看到中年級與低年級、高年級的差異與銜接,又看到語文教材的編排體系與意圖,有的時候還要跳出語文看語文,放到更大的視界裡。只有這樣既見森林又見樹木,才能有乙個比較正確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慢工細活要得,粗枝大葉要不得。

[中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仍是重點。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主動識字的習慣、主動積累的習慣、讀書看報的習慣、邊讀邊思的習慣等。要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通過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積累語言,感受閱讀的樂趣。

]那麼中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做什麼?我們從實用的角度來看,識字寫字自然還是重中之重。這麼多的生字,就像朋友一樣,如果不經常見面,是會生疏的。

有些生字的讀音相近、字形相近,一不小心就弄錯了。所以,中年級的識字教學,雖然不必再逐字細細分析結構,但是形近字比較、多音字組詞、擴詞等,還是很有必要實踐。尤其是擴詞,生字一旦與詞語結合在一起,學生的理解就深了一層。

還有寫字,到了中年級,不太看到課堂上有老師安排寫字環節,似乎覺得寫字浪費時間,課後去寫吧。其實,課堂上寫與課後寫,差別是很大的。課堂上你可以關注到孩子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寫字正確率、書寫整潔度,還可以進行個別指導,為什麼不減少一些正確的廢話與不必要的感悟,讓學生靜下心來把字寫好呢?

寫字不在多,在於寫好。三年級開始學寫鋼筆字,雖然人教版教材沒有專門明確的要求,但是教師可以參考其他版本的教材,把這一課補上,包括:認識各種鋼筆;掌握鋼筆的執筆方法和注意事項;了解鋼筆書寫的要求;鞏固良好的寫字姿勢。

學生一開始用鋼筆書寫,錯誤率會比較高,這時候更應該耐心引導孩子養成認真、仔細、專心書寫的習慣。

識字寫字,是為了用字用詞。造句,是中年級很重要的一種語文能力。可是,要培養這種能力又很難。

首先,要關注用詞是否正確、貼切;其次要關注句子是否明白通順;再次還要關注內容、形式是否富於變化。孩子們造句,容易千篇一律,比如說吧,同樣用「奇蹟」來造句,當第乙個孩子說:「萬里長城是中國的奇蹟。

」第二個孩子很容易就說:「……是……的奇蹟。」這個時候,就要引導孩子們注意,「奇蹟」這個詞,既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中,也可以放在句末,順序一變,說出來的句子就不一樣了。

形容「奇蹟」,也不一定就要名勝古蹟,生活中也可以運用,「看上去瘦弱的他,竟然獲得了校運會長跑冠軍,真是乙個奇蹟!」這就把「奇蹟」這個詞語用到日常生活中了。「奇蹟」也不一定就用在人身上,動物、植物、物品都是可以運用的,「這件事真可以稱得上是奇蹟了,因為狡猾的狐狸居然也輕信他人,落得如此下場!

」這就把「奇蹟」用在了「動物」身上。從語序、內容、角色等方面,多方面加以引導,造句就造出個性來了。指導造句,還要充分發揮例句的作用。

課文中有許多句子,都很有特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細體會,學習遣詞造句的方法,必要時進行仿寫,比如,貼切的一組動詞,比較有特色的句式,表達生動的關聯詞語,還有一些修辭語句,等等,都可以為我所用,搖身一變,成為學生造句的好題材。

閱讀總得「讀」,出聲朗讀,眼睛必須逐字逐句地落在書本上。而要做到這一點,必得端坐,手執課本,目光專注,如果允許孩子手裡拿著橡皮之類的東西,也許早就「身在曹營心在漢」了。默讀,更需要講究「眼到、手到、心到」,默讀時需帶著任務讀,一邊讀一邊想,一邊記。

讀過一節停一停,回想一下。重要的地方停一停,思慮一下。

課外閱讀的習慣,中年級培養正當時。很多老師都有自己獨到的方法,比如:作為回家作業布置,要求匯報書名和每天看的頁數,定期舉辦「閱讀大王」評選,讀書交流會等。

我的建議是方法的確有很多種,但是有兩條基本方法如果丟了是很遺憾的,一條是努力用自己的教學理念影響家長,取得家長的認同和支援,營造每天閱讀40分的家庭讀書氛圍;另一條就是教師自己做個愛書人,師生共讀,是最好的教育與引領。養成每天閱讀課外書的習慣,也就養成了主動積累語言的習慣。

學生語文的基本功,就是在這些慢工細活中練就的。

能力培養要得,知識堆積要不得。

[在關注知識教學的同時更重視學生的培養閱讀能力。比如,質疑問難的能力,學習默讀的能力,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文章的能力,發揮想象讀出畫面的能力,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的能力,初步的概括能力等。能力是在實踐中習得的,課堂上學生實踐的時間盡可能保證在15分鐘以上。

]課堂教學中閱讀一篇篇教材,是希望孩子能在閱讀中培養能力。步入中年級,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公升上,比如,質疑問難的能力,學習默讀的能力,關注關鍵詞句理解的能力,發揮想象讀出畫面的能力,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的能力等。這些能力,有的是從低年級發展而來,像質疑問難,到了中年級,不應該侷限於有提出問題的興趣,而應該逐步引導孩子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怎麼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呢?

首先,教師自己課堂上就應該少問沒有價值的問題,比如「為什麼阮恒要這樣做」之類的問題,教師的問題應該聚焦文字的關鍵處,問題集中且引發思考,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如「西門豹的辦法妙在**?」其次,教師要仔細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哪些是一般問題,哪些是重點問題,進行歸納梳理。再則,也要滲透給學生方法,比如,有的同學就發現《畫楊桃》一文中的標點很有意思。

在語言文字的妙處,在思維衝撞的矛盾處,多讓學生提提問題,這樣,質疑問難的能力就慢慢培養起來了。

再如,「一邊讀書一邊思考」能力的培養,如果僅僅是靠課文裡的幾個小泡泡提示,估計作用也不大。就算加上老師不斷提醒,也無濟於事。學生的能力是在實踐中獲得的。

中年級思考能力的培養,必須借助一定的形式。留下思考的痕跡,是乙個好辦法。教給孩子圈圈划划的方法,學習一些簡單的批註符號,在關注關鍵詞句的時候,在揣摩人物內心世界的時候,多讓學生動動筆,並且通過示範、同伴引領等方法,逐步引導孩子在引發內心感受的地方,寫上自己的話,也許是有感而發,也許是有疑而問,也許……讓思考留下痕跡,這對中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種重要的能力。

對教師來說,更重要的是要準確把握中年級的各項閱讀能力要求,這在課程標準中已有所提及,但並未細化,從研讀標準到把握閱讀能力具體指標之間的路,需要教師自己走好。台灣高雄市小港區坪頂國民小學就從11個方面列出了中年級閱讀能力的各項指標,如「能在閱讀過程中,領會作者的想法,進而體會尊重別人的重要。」「認識並學會使用字典、百科全書等工具書,以輔助閱讀。

」「能理解作品中對周遭人、事、物的尊重關懷。」……這對我們是一種很好的啟示。

二、習作斷想:在自由與約束中尋找平衡

激發興趣要得,放任自流要不得。

[剛步入習作,激發興趣是最重要的。但是鼓勵和讚賞,僅僅是激發興趣的乙個方面,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引領、幫助和建議,讓他們在寫作過程中,經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得到進步的喜悅和成就感。]

三年級是習作教學的起始年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對中年級孩子來說,自然顯得尤為重要。那麼,純粹地鼓勵孩子,不管他們寫得如何,都報之以熱烈的掌聲,是不是最好的選擇呢?

其實不是這樣的。有的時候,這種無原則的包容,反而滋長了孩子的驕傲心理,聽不得半點批評,盲目自大。而且,僅僅靠哄出來的興趣能夠堅持多長時間還很難說。

持久的興趣應該**於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得到進步的喜悅和成就感。教師所要做的,一方面是通過鼓勵和讚揚,激起他們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通過創設情境、營造氛圍等外在形式激發興趣;除此以外,還應該在關鍵處,對學生提出中肯的建議。或者是在指導的時候,或者是在面批的時候,或者是在作文的評語上體現出來。

思路引領要得,包辦代替要不得。

[在作文指導中,思路引領是最重要的。它重點解決「寫什麼」的問題。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孩子們創造無數種可能,讓他們茅塞頓開、有話可寫。]

中年級初開始接觸習作,就有如初學游泳的人,見了水是害怕的、猶豫的,也是缺少方法的。他們寫作文,比較突出的問題是不知道寫什麼,雖然每天都在發生許多的事情,但是如何在生活中尋找題材,依然會讓他們痛苦,這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們尚未經過歷練,另一方面也是教材特點所致,內容比較寬泛,自由的空間大了,同時難以把握的成分也多了。作為老師,應該理解他們的難處,然後在思路引領上給予幫助。

例如,我們來看看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中的習作要求:「這次習作就來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寫誰,寫他的哪件事,把這件事想清楚,再動筆寫。

」別看短短幾句話,其實對學生來說,難度挺大的,如果放手讓他們去寫,就出現下面幾種情況:一件事情幾句話就寫完了;寫了但不知道寫了什麼和為什麼寫;內容雷同,比如寫媽媽照顧生病的「我」等等。而且,這個單元的文章,沒有一篇可以作為習作例文來參考。

也許,你也會用「先寫放膽文,再寫小心文」的經典語錄來反駁,但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孩子的第一步,對他而言多麼重要。不管要求可以多麼寬泛,但是有個關鍵點不能丟:寫得清楚,看得明白。

我把文題改成了《怎麼樣的誰》,例如淘氣的弟弟、粗心的媽媽、愛發脾氣的爸爸……一下子,意思明確了,生活經驗調動起來了,思路也開啟了,因為孩子知道要寫什麼,所以就能寫下去了,然後評價的時候也能看到自己到底寫清楚了沒有。

盲目效仿要不得

從前,日本住著一對老夫婦。每天老頭上山去砍柴,老婆婆在河邊洗衣服,他們的生活過得很快活。可是,美中不足的是,老頭的左臉頰上長乙個大瘤子,這使他那張臉變得十分醜陋。一天,老頭在山上砍了一大堆柴,剛想揹著下山時,一場大雨自天而降,而且愈下愈大。眼看回不了家,老頭只好鑽進一棵大杉樹洞裡避雨。不一會兒便昏昏...

哪些面試者要不得

作為人事主管,面對蜂擁而至的求職者,有哪些人會被輕易地放棄呢?這個問題是許多面試者所忽略的,如果求職者無法令我一見鐘情,或給我的第一印象不佳,自然就會被我 快速淘汰 的箭擊中。一般來說,下面幾類人,只要看一眼就會拒絕。開口言錢者不要 報酬不是不可以問,但得講究時機和氛圍。如果剛一交談,就開門見山,直...

這樣評講練習要不得

今天,特意去聽了一位年輕教師的作業講評課。她講的是人教版七年級下28課 華南虎 的課時檢測。同學們,把練習冊拿出來,我們開始講練習。我心想,不會從頭講到尾吧?可是,果不出我所料,她開始講了 第一題,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我抽同學起來讀一讀 第一題讀完了,接著又讀第二題 根據拼音寫漢字 第三題,是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