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理性精神 儒道互補閱讀附答案

2023-02-02 21:09:03 字數 2760 閱讀 4818

李澤厚先秦時期,百家峰起,諸子爭鳴,意識形態領域極為活躍,而理性精神是貫串其中的乙個總思潮。它承先啟後,一方面擺脫原始巫術宗教的種種觀念傳統,另一方面開始奠定漢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就思想、文藝領域說,這主要表現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則作了它的對立和補充。

儒道互補是兩千年來中國美學思想一條基本線索。

孔子在塑造中國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結構上的歷史地位,已是一種難以否認的客觀事實。他把原始文化納入實踐理性的統轄之下。繼孔子之後,孟、荀完成了儒學的這條路線。

這條路線的基本特徵是:懷疑論或無神論的世界觀和現實生活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孔子把人的情感、觀念、儀式引導和消溶在以親子血緣為基礎的世間關係和現實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導向異化了的神學大廈和偶像符號,而將其抒發和滿足在日常心理——倫理的社會人生中。這也正是中國藝術和審美的重要特徵。中國重視的是情、理結合,是以理節情的平衡,是社會性、倫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滿足,而不是具有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柏拉圖)或心靈淨化(亞里斯多德)。

孔子之所以取得這種歷史地位還與他用理性主義精神來重新解釋古代原始文化——「禮樂」分不開。在這裡,藝術已不是外在的儀節形式,它必須訴之於感官愉快並具有普遍性,並與倫理性的社會感情相聯絡,從而與現實政治有關。這種由孔子開始的對禮樂的理性主義新解釋,到荀子學派手裡,達到了最高峰。

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傾向。其中,與美學——藝術領域關係更大和影響深遠的,除儒學外,要推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為儒家的補充和對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國人的世界觀、審美興趣上,與儒家一道,起了決定性作用。

孔子世界觀中的懷疑論因素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知其不可而為之」等等),一方面終於發展為荀子、《易傳》的樂觀進取的無神論(「制天命而用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另一方面則演化為莊周的泛神論。孔子對氏族成員個體人格的尊重(「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一方面發展為孟子的偉大人格理想(「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為莊子的遺世絕俗的獨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如果說荀子強調的是「性無偽則不能自美」,那麼莊子強調的卻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前者強調藝術的人工製作和外在功利,但由於以其狹隘實用的功利框架,經常造成對藝術和審美的束縛、損害和破壞;後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藝術的獨立,給予這種框架和束縛以強有力的衝擊、解稅和否定。道家的某些說法更好地抓住了藝術、審美的基本特徵:大巧若拙,言不盡意;用志不紛,乃凝於神。

這些恰恰又可以補充、加深儒家,而與儒家一致。

儒家強調的是官能、情感的正常滿足和抒發,是藝術為社會政治服務的實用功利;道家強調的是人與外界物件的超功利的無為關係,是內在的、精神的、實質的美,是藝術創造的非認識性的規律。前者對後世文藝的影響主要在主題內容方面,後者則更多在審美方面。而藝術作為獨特的意識形態,重要性恰恰是其審美規律。

(選自《美的歷程·先秦理性精神》,有刪改)

10.根據文意,對「先秦理性精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先秦理性精神是貫串先秦意識形態領域的乙個總思潮,是諸子百家思想中的乙個共同傾向。

b.先秦理性精神承先啟後,不僅擺脫了原始巫術宗教的種種觀念傳統,而且奠定了漢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

c.先秦理性精神在思想、文藝領域主要表現為作為中國美學思想基本線索的「儒道互補」思想。

d.孔子、孟子、。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b中「擺脫了……觀念傳統」,「奠定了……心理結構」不合文意,把未然說成已然,原文是「擺脫原始……觀念傳統」和「開始奠定漢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

答案:b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孔子將原始文化納入實踐理性的統轄之下,用理性主義精神來重新解釋「禮樂」,使得他在塑造中國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上取得了難以否認的地位。

b.中國藝術和審美的重要特徵是把人的情感、觀念、儀式引導和消溶在以親子血緣為基礎的世間關係和現實生活之中,在日常心理——倫理的社會人生中使它們得到抒發和滿足。

c.作為補充和對立面,道家與儒家相反相成,是除儒家以外,在塑造中國人的世界觀、審美興趣上,起決定性作用的思想。

d.道家強調人與外界物件的超功利的無為關係,是內在的、精神的、實質的美,它的某些說法比儒家更好地抓住了藝術、審美的基本特徵。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篩選文中重要資訊的能力。b中「使它們得到抒發和滿足」說法錯誤,「它們」混淆了部分和整體的關係。

原文是「使情感不導向異化了的神學大廈和偶像符號,而將其抒發和滿足在日常心理——倫理的社會人生中」這裡的「其」指情感,而不是情感、觀念、儀式。

答案:b

1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藝術和審美中,中國重視情理結合,是以禮節情的平衡,是社會性、倫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滿足,而西方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重視的則是神秘的情感迷狂或心靈淨化。

b.孔子認為,藝術必須訴之於感官愉快並具有普遍性,它要與倫理性的社會感情相聯絡,這種理性主**釋在荀子學派手裡達到最高峰。

c.孔子思想一方面發展為荀子樂觀進取的無神論和孟子的偉大人格理想,另一方面演化為莊周的泛神論和遺世絕俗的獨立人格思想。

d.雖然莊子強調「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突出美和藝術的獨立,對儒家強調的藝術的人工製作和外在功利的這種觀念給予了有力的衝擊,但他的這種觀念又恰恰可以補充、加深儒家,而與儒家一致。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篩選文中重要資訊的能力。d中的「這種觀念又恰恰……與儒家一致」說法錯誤。

此處的「這種觀念」指莊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恰是「對儒家強調的藝術的人工製作和外在功利這種觀念給予了有力的衝擊」,甚至「解脫和否定」,顯然這與儒家是完全不一致的,原文所說的「恰恰可以補充、加深儒家一致」的觀念是指莊子的「大巧若拙,言不盡意;用志不紛,乃凝於神」,所以d的說法是張冠李戴,前後矛盾。

答案:d

戲劇與理性精神

以一場波瀾壯闊的思想革命使法蘭西民族驕傲了幾個世紀的法國啟蒙主義運動是歐洲啟蒙運動的鼎盛階段,它把伏爾泰 狄德羅 盧梭的名字深深鐫刻在人類歷史的凱旋門上。他們三人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也是傑出的文藝家。在其戲劇理論中,熱情地宣傳了自由 平等 博愛的資產階級思想,體現了 理性 法則,但這些法則在各自的闡...

先秦諸子語錄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先秦思想文化的豐富內涵 精深品質和不朽的社會意義。2.使學生既獲得理想智慧型的啟迪,又受到思想情感 審美體驗 思想境界 人生價值多方面的感悟和薰陶,滋養學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 精神 教學重點 1.諸子百家的思想及影響。2.學習諸子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先秦諸子選讀

一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導學案 學生版 編寫 鐘寧審核 高二語文備課組 2016 2 21 學習目標 一 疏通文意,積累並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二 領會孔子勇於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理解孔子的積極入世。三 聯絡現實,通過 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樣的話題,孔子勇於擔當社會道義的現實意義。教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