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語錄

2021-04-26 07:15:30 字數 2892 閱讀 52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先秦思想文化的豐富內涵、精深品質和不朽的社會意義。

2.使學生既獲得理想智慧型的啟迪,又受到思想情感、審美體驗、思想境界、人生價值多方面的感悟和薰陶,滋養學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精神**」。

教學重點:

1.諸子百家的思想及影響。

2.學習諸子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提公升人格,提高素養。

教學難點:

古為今用的契合點。

教學時間:2課時

一、匯入:

易中天在《我讀先秦諸子》中說:讀孔子見「惻隱之心」,得「仁愛精神」;讀孟子見「浩然之氣」,得「義勇精神」;讀老子見「玄妙之智」,得「辯證精神」。今天,讓我們也一起來讀一讀這些有著豐富內涵的語錄,體會其中的精妙。

二、關於先秦諸子

1.「諸子」,是指春秋戰國時期諸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據《漢書·藝文志》,有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農、雜、**十家。

儒家孔丘、 孟軻 、 荀卿;墨家,墨翟;法家商鞅、韓非;道家老聃、 莊周;農家許行;

名家公孫龍;雜家呂不韋;縱橫家蘇秦、張儀。

2. 討論:春秋戰國是乙個什麼樣的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矛盾激化,兼併戰爭連年不斷,整個社會禮崩樂壞,就在這個時期,一批新的社會力量應運而生。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雖然社會地位較低,但很多都是有思想和有才能的人,由於出身不同,立場不同,他們著書立說,各成一家之言,出現了我們歷史上有名的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等學派,後世稱他們為先秦諸子。這些思想家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性格和中華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一時期,是我們民族思想發展的**時代。

3.先秦諸子散文發展階段:

語錄體階段 :《論語》、《墨子》、《老子》

對話體階段 :《孟子》、《莊子》

專題**階段 :《荀子》、《韓非子》

4.先秦諸子散文的影響:

首先是孔孟思想,其次是道家學派的老莊思想。這些思想家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性格和中華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一時期,是我們民族思想發展的**時代。

對後世散文發展的影響:漢初政論家賈誼、晁錯等的政**;

魏晉以後,老莊哲學大盛於世,嵇康 、阮籍;唐宋以來的古文 ,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王安石 。

三、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由十則語錄組成,其中《論語》四則,《孟子》三則,《老子》三則。

孔孟的六則語錄,涉及面很廣,內涵十分豐富,但有一核心思想貫穿其中,那就是「仁」。在孔子那裡,「仁」主要是做人的標準。《說文):

「仁,親也。」(札記·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孔子所說的「仁者愛人」,實際上是把這種原本在血緣關係中已有的「親親」之心,發揚為普遍的人與人之間的仁心、愛心。他強調不能因為「富與貴」、「貧與賤」而「違仁」,提倡「殺身以成仁」,顯然是把「仁」崇尚為做人的最高道德準則。在孟子那裡,「仁」主要是善政的標準。

他提倡「仁政」、「王道」,實際上是主張用仁愛之心來治國平天下,將「愛人」演化為「愛民」,從而也就形成了他的「民本」思想。他強調「為民父母」、「與民同憂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貴君輕」,顯然是把「愛民」崇尚為政治的最高準則。

不難看出,無論是孔子講做人,還是孟子講政治,都是以「仁」為出發點的,從做人到治國,仁愛之心一脈相承,這就是孔孟思想的仁學核心。這仁學的著眼點是人,是人的心性、道德,因而孔子和孟子自始至終都十分重視人格修養。孔子提倡「好學」,孟子倡導「養氣」,都是重視人格修養的體現。

在這六則語錄中,講仁、講義、講仁政、講愛民都是講人格修養,可以說,在重視和講求人格修養這個方面,集中了更多的孔孟思想精華。

當然,任何思想都受到時空的限制,都是與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聯絡在一起的乙個結構整體,因而即使是精華,也不可能、不應當全盤照搬到今天來;只能是批判地繼承乙但我們決不能忽視漢儒和宋**學對孔孟思想的閹割,也不能倒髒水時把孩子一起倒掉,而應當像馬克思批判地繼承黑格爾的哲學那樣,把孔孟思想中那些具有合理性的核心分解出來,並依據今天的實際情況,因時制宜地予以改造利用。

老子的三則語錄,闡述了「道」的內涵及老子的社會政治理想,對寵辱榮患的態度,依然注重在自身的道德修養上,克制私慾的膨脹,知止知足,也是一種理想的精神境界。

四、藝術特色

《論語》是語錄體。《孟子》、《老子》是論辯性很強的**,但一經摘錄也成了語錄。這些語錄體現了語錄的一些基本特徵,其中最突出的是如下兩點:

(一)深邃的哲理性

語錄的基本特點是短小。短小而又要有意義,那就必須短而見深,小而有味,包蘊令人深思乃至驚醒的哲理內涵。這裡所選取的幾則孔孟語錄,就因其識見真灼、哲理豐贍而具有歷久常新的生命力,「逝者如斯,不捨晝夜」,以小見大,體現了自然、社會、人生的普遍規律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揭示了政治成敗的根本原理;只要是為了真理。

貧富不移,殺身成仁,不就是人格修養的最高境界嗎?只要是出於真誠,「為民父母」、「身正令行」為什麼不可以作為當官的準則呢?「松柏後凋」、「苦其心志」,恐怕是磨礪、培育真正能擔負「大任」人才的必由之路;能否推善及人,能否憂樂與共,恐怕是衡量人心的一桿永遠不可或缺的秤。

這類哲理名言,千古流芳,絕非偶然。

(二)語言的精練美

古人云:「通道必簡。」這個「簡」,就是精練的意思。

深邃的哲理內涵,必須通過精練的語言凝結下來,方能成為上乘語錄。精練之法極多,就這十二則語錄來說,至少有下列三點值得注意:一是將深遠難盡之意溶化在生動的比喻之中,如:

『逝者如斯」、「松柏後凋』』等。這類語錄的突出特點,就是意理的疆界無邊,張力極大,有發人邈思、含蘊無窮之感。二是將正反兩個方面凝聚在簡明的對偶句中,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

這類語錄的特點,在於正反對舉,意理鮮明,理在必然,從而強化了道理的全面性和精闢性。三是不論用什麼手法和句式,都要盡可能地凝縮字句,使其像格言、警語那樣簡潔醒豁,這十則語錄中的許多斷語,之所以能成為廣為流傳的成語、座右銘乃至對聯,語言的凝練美恐怕是乙個重要原因。

五、**討論:諸子百家的思想與學生的人生修養的關係。

六、背誦。

J 先秦諸子語錄

a 先秦時期,諸侯各國紛爭,社會急劇動盪,與此相應在思想文化領域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學說,諸子蜂起,出現了儒家 道家 墨家 名家 法家 陰陽家 縱橫家 農家 雜家等 百家爭鳴 的活躍局面。先秦諸子各家的代表人物紛紛倡言立說,在政治 經濟 軍事 思想 文化 道德等方面各抒己見,提出了豐富多彩 充滿智慧型...

先秦諸子選讀

一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導學案 學生版 編寫 鐘寧審核 高二語文備課組 2016 2 21 學習目標 一 疏通文意,積累並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二 領會孔子勇於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理解孔子的積極入世。三 聯絡現實,通過 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樣的話題,孔子勇於擔當社會道義的現實意義。教學課...

《先秦諸子選讀》名句默寫

論語 名句默寫 1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來者猶可追 2 知之為知之是知也。3 君子之過也過也,人皆見之 更也,人皆仰之。4 人能弘道 5 無欲速欲速則不達 6 人而無信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7 子曰 歲寒 8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9 出門如見大賓己所不欲在邦無怨,在家無怨。10 舉直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