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筆算除法》教學反思

2023-02-01 12:00:02 字數 2100 閱讀 3012

鏡頭一:

1.師:把42棵樹苗,平均分給3個班,每班分得多少?

教師讓學生先列式,再試著筆算。學生出現以下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不會做,愣神兒或到處看;第二種情況,仿照以前學過的表內除法豎式的寫法,直接在豎式上一次性寫上14(口算的);第三種情況,正確的豎式寫法。

(學生板書出兩種寫法)

2.學生根據兩種板書質疑:第二個算式怎麼那麼長?

算式中的3式怎麼來的?怎麼會有兩個12? 師:

423到底該怎麼寫呢?請同學們借助小棒分一分,想一想怎樣用豎式計算。

教師提出要求:(1)分小棒是你分了幾次,在豎式中怎樣反映出你每次分的過程?

(2)先分什麼?在豎式上該怎樣寫,再分什麼,在豎式上又該怎樣寫?

(3)先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再把操作的過程說給同位聽一聽。

3.學生獨立操作。

4.操作匯報。請一位同學上台展示操作過程。在操作時突出操作的每一步與豎式結合起來,完成豎式的書寫過程。

5.集體評價前面錯誤的情況。

今天學習的豎式計算與前面學的哪兒不一樣?

6.課堂練習:562要結合分小棒的過程,說說筆算的每一步是怎麼來的。

反思:教學用書上無論對加減法還是乘除法中的擺一擺都有乙個具體的說明:當提出用豎式計算後教師可提問學生思考怎樣列式並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小棒圖和豎式,讓學生明白每一步計算的算理。

顯然用小棒圖是來解釋豎式計算的算理的過程的。整體感覺教師雖然安排了讓學生展示擺小棒的過程,也用課件動態的演示了分小棒的過程,但所有的學生都是乙個被動的觀察者。心理學認為,用簡明的詞語來表述複雜的事物、有助於簡縮思維過程和不斷地抽象、概括,學生語言內化的過程既是知識的內化過程,也是思維的提公升過程。

在教學中雖然有擺小棒操作的意圖,也注重了數形結合,學生仍未能通過操作所建立的直觀經驗來指導自己學習筆算除法。

鏡頭二:

1.師:把42棵樹苗,平均分給3個班,每班分得多少? 師:怎樣列式? 生:423

2.小組合作交流,用小棒分一分,驗證結果。

3.匯報是怎樣分的。明確:分了兩次,先分成捆的,再分單根的。

4.試寫豎式。用除法豎式體現出你兩次分的過程。 小組同學商量著有的擺、有的寫

5.板演: 生1:

直接在豎式上一次性寫上14(口算的)再在42的下面直接寫上42,最後在下面寫上0; 生2:正確的豎式寫法; 你是怎麼想的,結合分小棒的過程,給大家解釋一下。

6.小結回顧。 再靜下心來回顧一下我們剛才是怎麼分的,先分成捆的,再分單根的,所以我們筆算除法時,也從高位算起,分一次,除一次。

教師範讀的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採用範讀,讓幼兒學習、模仿。如領讀,我讀一句,讓幼兒讀一句,邊讀邊記;第二通讀,我大聲讀,我大聲讀,幼兒小聲讀,邊學邊仿;第三賞讀,我借用錄好配朗讀磁帶,一邊放錄音,一邊幼兒反覆傾聽,在反覆傾聽中體驗、品味。反思:

一般說來,「教師」概念之形成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歷史。楊士勳(唐初學者,四門博士)《春秋穀梁傳疏》曰:「師者教人以不及,故謂師為師資也」。

這兒的「師資」,其實就是先秦而後歷代對教師的別稱之一。《韓非子》也有雲:「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其「師長」當然也指教師。

這兒的「師資」和「師長」可稱為「教師」概念的雛形,但仍說不上是名副其實的「教師」,因為「教師」必須要有明確的傳授知識的物件和本身明確的職責。

這樣的操作過程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把擺小棒放在引入豎式的前面,並用小棒來解釋口算的結果。讓學生充分感知擺小棒操作的每一步,再引入豎式,使學生關注豎式的書寫格式與小棒操作的內在聯絡。突出了學生說、想、自我反思、自我抽象的內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除法豎式就象分小棒一樣是幫助自己解決423這個問題的,這樣學生便將素樸的直觀經驗轉變為了精緻的抽象認知。

但有的學生還是不清楚分小棒與理解算理之間的關係,分小棒對筆算除法有什麼樣的作用不明確,導致學生木然於豎式。

與當今「教師」一稱最接近的「老師」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時期。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

」於是看,宋元時期小學教師被稱為「老師」有案可稽。清代稱主考官也為「老師」,而一般學堂裡的先生則稱為「教師」或「教習」。可見,「教師」一說是比較晚的事了。

如今體會,「教師」的含義比之「老師」一說,具有資歷和學識程度上較低一些的差別。辛亥革命後,教師與其他**一樣依法令任命,故又稱「教師」為「教員」。

三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筆算除法 人教新課標

筆算除法 教學反思 筆算除法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它是在學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學會了除法算式的寫法,並且學習了口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 除數是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這一課時的內容是一位數除兩位數,商兩位數的筆算。力求通過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使學生經歷...

北京版數學三年級上《筆算乘法》教學反思

一般說來,教師 概念之形成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歷史。楊士勳 唐初學者,四門博士 春秋穀梁傳疏 曰 師者教人以不及,故謂師為師資也 這兒的 師資 其實就是先秦而後歷代對教師的別稱之一。韓非子 也有雲 今有不才之子 師長教之弗為變 其 師長 當然也指教師。這兒的 師資 和 師長 可稱為 教師 概念的雛形,但...

2019教育冀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除法》教學反思

冀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 除法 教學反思 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教學建議中提到 讓學生擺學具 看課件演示分的過程等活動,充分感知平均分與除法的關係,真正把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落到實處。這部分內容的的教學任務很重,和乘法 平均分都有一定的關聯。因此,我在教學中把學的權力交給學生,在設計教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