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目標體系及教學設計應把握基本原則

2023-01-31 18:36:05 字數 1448 閱讀 2335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目標體系及教學設計應把握的基本原則開設小學品德課的目的是通過讓小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原則應根據教材的目標組成、把握學科課程標準、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的目標體系分析

小學《品德與社會》價值觀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第一,生命教育,包括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懂得人與自然、社會、他人應和諧相處。第二,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的培養,旨在通過了解國家歷史和文化,形成國家認同感和愛國情懷。

第三,傳統美德的養成,突出我國文化中勤儉、尊老、守信、團結等優良美德。第四,國情與社會主義教育,在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社會基本情況,尤其是近代中國獨立富強的歷程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第五,現代民主法制教育,使學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規,養成規則意識,具備公共生活的素養。

第六,培養學生具有國際意識,能夠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第七,審美教育,通過自然美和社會美的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品格發展。能力目標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社會生活能力,包括如何自救、控制情緒、交流以及與人合作等。

第二是學習能力,包括如何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收集資料、進行採訪、調查,善於提問等方面。第三是道德能力,包括道德認知、體諒他人和道德實踐等。為了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整體的發展,在教材編寫中,既有通過典型事例、問題設疑及提供資料等方式表明活動所要達到的的直接目標,又有通過活動提示、調查提綱、問卷的設計等方式表現出對間接目標的關注與指導。

教材內容體現多元目標的綜合。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應把握的三個基本原則1.貼近生活性原則

人的道德品行總是在生活中得以體現,所以道德教育離不開生活,生活的過程就是道德學習的過程。小學品德課的教學需從兒童的整體生活出發,在進行生活教育、社會常識教學的同時自然地進行品德教育。因此,品德課教學設計,必須堅持貼近生活的原則。

貼近生活性原則的教學設計,其素材源於生活,設計的教學過程能提公升生活,最後實現的教學宗旨是指導生活。在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和教材主題教育思想的前提下,結合本地本班學生的當時當地的社會生活實際,設計可行而具科學性的課堂教學活動預案。例如《美麗的春天》一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同學們認識和了解春天,並教育學生愛護花草樹木,愛護環境,學會注意安全。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教材我做了如下教學設計:一上課先引導學生欣賞歌曲《春天在**》,然後以小組為單位,讓同學們說說春天的景象,從哪兒發現春天,盡量引導學生提出多種問題;然後引導學生找春天,到校園,到公園,到田野,到山上,到河邊,讓學生到各處找春天;觀察動、植物等自然現象的變化,人的變化,以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在第二個主題《我們播種春天》活動中,引導學生認識植樹好處多,把植樹落實到行動上,身體力行,並且宣傳愛護、保護花草樹木,做校園花草樹木的小衛士;最後在主題《和春天一起玩》活動中,指導學生製作春天裡的玩具,引導學生學會放風箏等,並且教育學生在活動中愛護花草樹木,注意安全。教學效果非常好。

既讓孩子們對春天有了全面的了解,又在歡樂中懂得了愛惜胡草樹木的道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保護環境、熱愛家園的道德情感。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小學 品德與社會 學科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深化階段,通過近幾年來的培訓 實踐 探索 教研,我們對小學品社課在關注學生素質發展和如何實現培養目標方面取得了共識。但是,在涉及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內容 組織形式 實施步驟 評價方式等課堂教學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的一線教師卻不斷遇到各種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戰,矛盾的...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諸城市科信小學劉慧琴 一 自主 開放性的教學模式。我在教學中重視用開放的視覺處理教學。其一,課程內容的開放。我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訊資料,豐富了課程資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有利於教育目標,有實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其二,學習方式的開放,學生的學習沒有侷限在課...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教學反思 一 開放性的教學處理。我在教學中重視用開放的視覺處理教學。其一,課程內容的開放。我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訊資料,豐富了課程資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有利於教育目標,有實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其二,學習方式的開放,學生的學習沒有侷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