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數學督導反思

2023-01-31 01:03:06 字數 3185 閱讀 6609

本次四年級綜合測試數學部分測試表明:學生的整體的學習狀況發展與實驗小學等城區一類學校有著很大的水平差異,這個差異來自多方面,需要全方位的進行分析才能得出更科學的結論,現僅針對此次調研情況對四年級數學進行分析:

本次***總體情況:全年級應考61人,實考60人,四(1)班因病缺考1人,全年級a3人,b29人,c25人,d3人,年級平均分75分,及格率95%,優秀率5%,僅從分數來看,成績偏低,現針對各部分進行仔細分析,找出低分的原因所在。

題型及扣分情況統計:

一、填空題共28分,共扣453分,得分率73%,平均每人扣7.55分

二、選擇題共5分,共扣134分,得分率55%,平均每人扣2.23分

三、判斷題共5分,共扣115分,得分率61.5%,平均每人扣1.92分

四、操作題共6分,共扣20分,得分率94%,平均每人扣0.3分

五、計算題共30分,共扣342.5分,得分率81%,平均每人扣5.71分

六、解決問題共26分,共扣476分,得分率69%,平均每人扣7.93分

重要失分分析:

一、 填空題第2小題是比大小,共扣77分

從題型上分析,主要涉及簡便計算和估算,還有一題是單位換算,這題扣分主要原因有三個:1是對簡便計算的應用不十分清楚;2是教師在教學中對此類題目缺乏必要的指導,因為此類題目最不容易錯的方法就是直接計算出來,然後再比較大小;3是學生缺乏足夠的認真和耐心來做這類題目。從這題的失分折射出平時教學時學生作業習慣不是很好,教師對作業細節的關注度不夠。

二、填空題第11題,共扣81分

這題應用知識點是: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從這題的失分看出來,學生對概念性知識點沒有很明確的認知,也從來沒有接觸過這種題型。

三、填空題第16題共扣41分

這題知識點其實是乘法的定律,這種題型有一定的靈活性,需要平時加強指導。

四、選擇題和判斷題扣分嚴重,共扣249分,這些題型是對本學期所教知識點的靈活應用,從失分上可見學生對知識點的靈活應用缺少練習。也說明平時的作業只是完成了書本要求的,而未有深入的要求。

五、計算題共扣343.5分,平均每人5.725分,這裡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首先說明計算沒過關,更不用說簡便計算;第二證明這些學生的作業態度和***態度不好,至少不是很認真的去面對***和平時的作業,這涉及到習慣問題,好的習慣才能保證正確率的提高,才能保證***不會出現非受迫性失誤。

六、解決問題共扣476分,除去第一題和第三題相對簡單外,其它扣分都很嚴重。

從這類題型中看得出來,學生對於數量之間的關係是缺乏必要的認識的,至少有著很大一部分同學是有點茫然的,因此在計算時,無法很合理的理順資料之間的聯絡,失分就嚴重了。

試卷難度認識:

這張試卷經過與任課老師溝通,有些題型是沒有練習過的,因此學生在做題時思考太久,明顯時間不夠用。如填空5、12,選擇2、4都從來沒接觸過,還有解決問題第4題是比較難的,學生基本沒多少人能做得出來。

努力方向:

1.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知識回歸生活

傳統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現在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本次***學生的答題也反映出了傳統教學只重視學生對知識結果的記憶,忽視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的問題。老師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重視將數學技能回歸到生活中,用生活的思維和方式去理清解題思路和分析數量關係。

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向現實生活延伸,把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落到實處。

2.注重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的培養

現在的數學,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上出現了多種形式的題型,如**題綜合運用題等。這些題大多都是把解題條件放在圖、表之中,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或閱讀來解決。從學生答題情況來看,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較薄弱,原因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不強,而導致找不到解題條件。

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3.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如果只關注學生能否正確解題,而忽視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數學教育的嚴重失誤。學生答題審題不認真,計算不細心,反映出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做事浮躁,責任意識淡薄。本次測試學生的過失性失分還是比較多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書寫訓練,格式指導,嚴格要求,嚴格監控,讓每個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縝密思考,仔細計算,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4.重視教師管理學生和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公升。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麼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並非源於教書,最初出現的「先生」一詞也並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於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

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師」之意,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看來,「先生」之本源含義在於禮貌和尊稱,並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於《禮記?

曲禮》,有「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 管理學生和管理課堂是相輔相成的,班級管理好了,學生上課的思維專注度就高,學習效率也就高,這是環環相扣的。

與當今「教師」一稱最接近的「老師」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時期。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

」於是看,宋元時期小學教師被稱為「老師」有案可稽。清代稱主考官也為「老師」,而一般學堂裡的先生則稱為「教師」或「教習」。可見,「教師」一說是比較晚的事了。

如今體會,「教師」的含義比之「老師」一說,具有資歷和學識程度上較低一些的差別。辛亥革命後,教師與其他**一樣依法令任命,故又稱「教師」為「教員」。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麼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並非源於教書,最初出現的「先生」一詞也並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於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

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師」之意,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看來,「先生」之本源含義在於禮貌和尊稱,並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於《禮記?

曲禮》,有「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 本次***也反映出了一些教師設計題目時的問題,如果教師能夠研透教材,合理的設計出一些相對靈活應用的題型,那麼學生在遇到這張卷子時就不會無從入手了。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 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下面是我教了三年級一學年來的一些感受和反思。對於優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但由於學生人數太多,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在面向全體方面做的還不夠 1 這畢竟是一堂計算課,在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中,練習密度過小,這對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有一定影響。還有就是練習的層次不是十分的明顯,在練習中可以穿插變式練習,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為了使學生靈活使用乘法結合律,防...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垂直與平行 教學反思教師 施娜 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來,大家越來越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的數學課堂也逐漸變得真實而生動,教學的設計樸實而又創新,學生學得紮實而又愉快。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垂直與平行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