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023-01-30 13:57:02 字數 5037 閱讀 4381

培養學生聽的習慣-------《數數》教學反思學教學中,要讓學生特別是中差生會說,則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一、讓學生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

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教學中要讓他們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就要善於選取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素材。教學"數一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書上的主題圖,歡快、溫馨、富有童趣的畫面帶給學生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更是對多彩的小學生活的熱切嚮往。

此時此刻,此材此圖,學生對於老師的要求"觀察圖上是什麼地方,有些什麼,數出圖中人或各類物體的數量"聽得既清楚又明了,於是他們就興趣盎然地說開了:這是兒童樂園,有1個滑梯、2個鞦韆、3只木馬、4架飛機……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數學素材,努力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於學生聽清老師的要求。

二、讓學生專注傾聽其他人的講話。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千年古訓。可是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這個角度來說,或許"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銘心的失敗,往往會摧毀乙個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抑止了學習的慾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卻能啟用乙個人潛在的巨大自信,使他上課時更能專注傾聽他人的講話,走向新的成功彼岸。

例如,在教學數20以內的數時,我讓學生各自數一數:桌上一共有幾根小棒?當學生不約而同報出20根後,我又說你是怎樣數的誰來說給大家聽聽?

被我請到的第一位學生站起來一根一根地數到了20根。我又問誰還有不同的數法嗎?這時我看到了一張充滿自信的臉舉出了稚嫩的手,他站起來,說出了觸動大家心弦的數法:

我是1根1根地數到20根的。受他的啟發,四根四根、三根三根等數法頓然而生。我不失時機地稱讚道:

"××同學那樣專心聽他人的講話,還能想出不同的方法,更好的方法,真棒!"作為教師,把握住這種成功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得到心理的滿足,促使其在今後的課堂上聽課更專注。

一年級數學上冊《數一數》教學反思

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在幼兒園大多已接觸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的小朋友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生數數的方法,並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數數的方法,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開學第一節課同學們對新的校園環境比較好奇,結合這一特點,我用「校園圖」(課件)匯入,讓他們先看看圖上都有哪些自己感興趣的人和物?而不急於給出數數的任務,待小朋友們一一說出校園圖里的人和物後,再給出數數的任務,此時小朋友會說:「有1面紅旗」、「有7隻鳥」、「有4個垃圾桶」等等,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地發問:

「同學們真聰明,數得很好,圖上那麼多東西,哪些數了?哪些沒數呢?你們能不能想個好辦法既不多數也不少數?

」學生會說:「數了的用手蓋住」,「數乙個做乙個記號」、「編號」,還有的學生說:「從上面數,再數下面的」這些想法都很好,教師都應及時給予表揚,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教師問「紅旗有幾面啊?」,「單槓有幾個?」……引導學生按數目從小到大的順序數出圖中的事物個數。

數完圖中的數,我讓學生數數自己身上或同學身上的數,再數教室裡的數,比如「電扇幾台?」、「電燈幾盞?」等。

課後我布置學生口頭作業,回家數數家裡的東西,幾口人?吃飯的時候數數幾個菜碗?幾個飯碗?

幾把椅子?等等。讓學生知道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一年級數學上冊《比大小》教學反思

一年級小朋友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抽象數的大小時有一定困難,教學時我先複習1-5各數,故意打亂數序,然後請學生上台來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以建立學生初步的數感,讓學生獨立地將擺放凌亂的水果**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出誰多誰少。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的方法。 猴子是小朋友喜歡的動物,新課的匯入用「小猴吃水果」這一故事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慾,將猴子吃水果的童話故事與比多少的數學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使學生在幫助猴子分水果的過程中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時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符號簡潔、明了的應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號來刻畫客觀世界中兩個量之間的大小關係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不但要學習運算符號「+」、「-」,還要學習關係符號「<」、「>」和「=」。如何讓剛入校門不久的學生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並正確使用它們呢?

在一節課內小朋友要認識三個符號朋友「<」、「>」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故我讓學生自己說一說「<」、「>」的形狀是怎樣的?開口朝哪邊?尖尖的呢?

引導學生用形象易懂的語言去記憶三種符號。「兩邊數字一樣大,中間填『=』」,「左邊大,大於號;左邊小,小於號」, 「大於號開口在左邊,小於號開口在右邊」,「開口旁邊是大數,尖尖旁邊是小數」等。等學生已理解後,我設計了乙個小遊戲:

「看誰舉得對」,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舉出相應符號;「看誰擺得好」,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相應的符號。最後安排補充練習,以加深學生對符號的印象,並會通用符號表示兩個數的大小。

《比大小》教學反思

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是數概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概念的難點。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從已經掌握的比較物體多少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獨立地將擺放凌亂的水果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出誰多誰少。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的方法。

吃水果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教學時,將猴子吃水果的童話故事與比多少的數學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使學生在幫助猴子分水果的過程中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時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符號簡潔、明了的應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號來刻畫客觀世界中兩個量之間的大小關係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不但要學習運算符號「+」、「-」,還要學習關係符號「<」、「>」和「=」。如何讓剛入校門不久的學生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並正確使用它們呢?

認識了這三種符號後,我讓學生說說你用什麼好方法來記住這三個符號?怎麼來區別「<」、「>」?有的學生說:

「左邊大,大於號;左邊小,小於號」。有的說:「大於號開口在左邊,小於號開口在右邊」。

有的說:「開口旁邊是大數,尖尖旁邊是小數」。有的說「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學生將符號「<」、「>」的形狀內化後用語言描繪出來,經歷這樣的活動過程能加深學生對符號的理解和記憶。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

《認識平面圖形》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是一堂比較抽象的課,他們還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種圖形的特徵。為了讓學生掌握好本節課的知識,我製作了乙個較為生動有趣的課件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深刻感受到平面圖形是由立體圖形的表面抽象出來的,讓他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知識都與我們數學是息息相關的,培養他們多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在本節課開始,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我設計了乙個各種立體圖形娃娃去看望小狗探探這一故事來引發學生的興趣,從中複習了上一節課所學的知識,因為立體圖形娃娃們比較調皮,把小狗探探的家弄得滿地都是腳印,希望同學們幫它弄乾淨——就是找出各種腳印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圖形。

這樣的設計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良好品德。讓學生自己去找出立體圖形相應平面圖形,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平面圖形是立體圖形的乙個面;本節課的第二環節是印圖形,先讓學生思考一下有哪些辦法可以得到立體圖形身上的平面圖形,激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最後是定下一種方法——畫圖形,把畫好的圖形貼到黑板上,這一環節使整堂課的氣氛活躍起來,本節課最關鍵的乙個環節是讓學生區分好正方形與長方形,圓與球;為了讓學生正確區分正方形和長方形,我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張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白紙,為了告訴學生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我叫學生沿著中線上下,左右對折,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過程中感受到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對折完長方形後我叫學生思考乙個問題,我們按剛才的方法對折正方形也得到同樣的結果,到底怎樣區分它們兩個了,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最後有乙個學生發現沿著對角線折時,正方形四條邊都能重合,得出了正方形四條邊是相等的;在教學圓與球的區別時,我告訴學生球可以到處滾,但圓只能沿著乙個方向滾,只是這樣跟學生講解過於抽象,於是我找了乙個可以切開的球,先讓球到處的滾,接著把它分開兩半,把球的乙個面展示給學生看,讓它們深刻感受到圓是球的乙個面。最後就是聯絡生活讓學生自由發言,想想在**曾經見過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

本節課設計較為嚴密,能捉住重點,難點,學生易錯的知識點來著重去講解,能根據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讓學生感悟平面圖形特點,培養學習興趣,發展空間觀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讓學生把畫好的平面圖形貼到黑板上,出發點是好的,但在板書設計上不大好,應該先幫學生分好類,老師先在黑板上貼好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然後一組一組輪流上去貼,但是我卻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學生的能力,沒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級的學生。本堂課能強調平面圖形是由立體圖形得來的,強調學生在回答問題是一定要強調面,例如:

黑板的面是長方形。學生在回答問題是有乙個錯誤就是喜歡把圓說成圓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種說法的影響。總的來說,本節課內容較為充實,設計較為新穎,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分類》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努力使學生在這樣乙個生動愉悅的教學中,自主地利用已有生活積累領悟分類的含義。

整節課我圍繞「自主、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突出了我們數學的研究課題。如:完成教材第39頁的「做一做」出示**,板演這個環節中我把書中的圖做成能活動的,讓學生親自來前面動手操作,給學生提供乙個分類活動的平台,這樣更讓學生一目了然,同時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操作能力。

數學**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所以我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分小組內同學的鉛筆……。進一步鞏固體驗分類的方法,讓數學走進生活、聯絡生活實際學習數學。

  這節課雖然經過了經心準備但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教師在利用情境創設圖時應該指導學生看圖,找到與本課有關的資訊,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這節課中學生只能找到圖中都有什麼,不能感覺到同類的商品分類放在一起,起不到導課的作用。低年級開始要指導學生看圖。學生要思考和回答問題時都是可以適時點撥,指導,不應該替學生說出答案或是說出後半句,都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哪怕是完不成教學任務也不應該教師說,教師說了不符合新課改的理念,如:

學生板演時「可不可以按顏色分?」書包內課本分類,學生如何分的應該讓學生自己說出道理,不應該教師說;貨架上物品的分類讓學生自己說有什麼規律;學生複習鞏固過程中學生答錯的問題應該當作錯例來分析、指導如:5比3少幾時有幾個學生答5減2等問題。

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但讓學生分學具時,學具數量和種類都單一(黑板上的分類教具種類和顏色都單一),所起作用不明顯,像是個小練習。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學中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課堂上體現了合作、**但教師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不單單是了解交流情況還應該注重一下兒指導,低年級孩子還不知道如何小組學習。如:

圖中都看到了什麼東西(發現了什麼?)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數鉛筆 教學反思 南埔中心小學陳月英 1 教材中呈現的是讓學生數100枝鉛筆,在教學中,我嘗試的讓學生去數不同種類的物體。特此課前我將班級分成11個小組,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不同的材料。例如 讓學生去數選票 正 字,有意識地讓學生5個5個地數 讓學生去數 三角形 所用小棒的根數,有意識地讓學生3個3的數...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3 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優生 吃不飽 差生 吃不了 的局面。學習好的學生對於難題點撥一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學習較差的學生說了 三 四遍也消化不了。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乙個頭疼的問題。三 今後努力方向 1 在教學中轉變教師的角色意識,突出...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比一比,課堂上還是比較完整的將這課的內容上完了,但仍發現有很多問題。在比較繩子長短這一內容時,出示主題圖問學生 你們還能比較出兩根繩子的長短?學生回答說 能,因為從上面看,繩子的上端是一樣齊的,而小女孩在小男孩的下面,所以小女孩拿的紅繩子長。我當時是這樣說的 你們回答的很好,但這樣比較方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