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2023-01-30 00:30:07 字數 2286 閱讀 2899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培養對古詩的興趣。

2、聯絡上下文並結合插圖理解「不知處」的意思及詩句的含義。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詩中意境及隱者的高潔品格以及詩人對隱者的仰慕之情,感受人物鮮活形象,感受詩歌的內蘊美。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聯絡上下文並結合插圖理解「不知處」的意思及詩句的含義。

難點: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詩中意境及隱者的高潔品格以及詩人對隱者的仰慕之情,感受人物鮮活形象,感受詩歌的內蘊美。

3、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1、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讀這首詩的題目,推敲推敲,理解它的意思。〔尋,尋訪。「隱者」是什麼樣的人?

(古代隱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學問的賢士。)遇,遇到,碰到。〕誰能說說課題的意思?

(詩人賈島尋訪隱者沒有遇到)

過渡:詩人為什麼沒有遇到隱者呢?讓我們一起去讀讀、品品、推敲。

(2)初讀感知把握韻律

1、課件出示全詩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邊讀邊劃出詩歌的停頓、重音,讀準節奏。

2、分組讀,齊讀。

3、師:初讀了古詩,你知道詩中涉及了哪些人物?

(三)精讀詩歌體味意境

1、師:(出示插圖)那麼,圖上畫的這兩個人是誰?(詩人和童子)

2、詩人是在**碰到這個童子的?從詩中的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松下」指出了事情發生的地點,也是隱者的隱居之地。為什麼作者要寫「松下」而不寫樹下或其他的地方呢?我們一起來推敲。

出示「青松」一詩,你一定能找到答案。我們知道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古人寫松樹大多是為了表現什麼?(表現孤傲高潔的品質)詩中是為了突出誰呢?

(隱者遠離塵俗的風骨)

3、這個童子與隱者是什麼關係?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

4、隱者採藥的地點你找能到嗎?這是怎樣的一座山呢?理解「雲深」(山深雲霧濃),因為雲深所以——「不知處」。

5、請同學們認真默讀古詩,讀著讀著,你彷彿聽到了什麼?(詩中的人在說話,也就是對話)他們在問什麼?說什麼?請你試著填一填。

問答 松下問童子

(你師傅到哪去了言師採藥去

賈島(你知道他在**採藥嗎?) 童子只在此山中

(具體是在山的什麼地方呢雲深不知處

6、你怎麼知道賈島這樣問?

小結:通過童子的回答,這首詩中哪些是童子的回答呢?我們來對讀一次,師是詩人,你們就是——童子。

同學們,你們真會揣摩,通過童子的回答能推測出賈島在問什麼。明明三番問答,賈島採用了以答含問的手法,把詩精簡為二十字,可見他在謀篇布局上的「推敲」,真了不起。

7、來,我們同桌對敘,指名角色扮演,注意禮貌。

(4)拓展昇華體悟詩情

1、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於簡鍊,還貴在善於抒情。讓我們再細細品讀這首詩,從中你還能讀出詩人在問答中的情感變化。

(1)首先,我們看這個「問」字,當賈島去拜訪隱者時,是怎麼的

心情?乙個問字,就透露出詩人飽含仰慕之情,他滿懷希望而來。(板書:問滿懷希望)

(2)古時候交通不便,詩人千里迢迢前來尋訪隱者卻聽童子「言師

採藥去」,詩人心情如何?答非所想,不遇隱者,滿懷的希望一下子墜入失望,感情起伏跌宕,真如從沸點降至冰點。(板書:不遇失望)

(3)當得知隱者在山中採藥,「只在此山中」,這時如果進山尋找,

有沒有可能遇上?這又使失望之中萌生了了什麼?一絲希望:隱者沒有遠去,或許還有見面的可能。(板書:可遇一線希望)

(4)可是,當聽童子說「雲深不知處」,他一陣茫然:看,雲海漫

漫,深遠飄渺,隱者究竟在什麼地方呢?此時,他又是怎樣的心情?(板書:難遇徹底失望)

是呀,滿懷希望去拜訪隱者,結果失望、又懷一線希望,最後徹底失望,一問一答,幾起幾伏,曲折、盡情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波瀾。你們能再次通過童子的回答體會到詩人心情的變化嗎?

2、我們再來演一演這首詩的情景,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心情的變化。評價。

3、詩人以答代問,六句話簡化成三句,而且一波三折,很了不起,同學們的表演也像這首詩一波三折,這是很難做到的,真不簡單!

4、這首古詩平淡中蘊含深沉,這就是苦吟詩人推敲的結果。讓我們再一次齊讀賈島的這首尋隱者不遇(配樂吟誦)。

練筆我們體會了《尋隱者不遇》一詩所描繪的情景,現在,讓我們動筆把它寫下來吧。(把古詩改寫成一篇短文)

4、板書:

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問滿懷希望

言師/採藥去。不遇失望

只在/此山中,可遇一線希望

雲深/不知處。難遇徹底失望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

一 有空白的語言才是美的 詩,語言簡潔,文字精練,詩句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很多人都覺得是語言表達的最高峰。尋隱者不遇 主要的特點是寓問於答。但奇怪的是,只有答卻沒有問,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三句都是答,問是空白的。而正是這樣的缺失,讀起來才有了詩味。三句是跳躍式的向前發展的,本身三句詩是...

尋隱者不遇反思

尋隱者不遇 是長春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古詩。對於三年級的孩子,這首詩並不陌生。因為他們從小就背誦過這首詩。但是怎樣讓學生通過簡單的詩句理解古詩的內涵,成了本節課的乙個難點。首先我通過 讀出詩的意思 通過反覆的誦讀來理解詩的意思。並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做到了有層次的閱讀。然後 畫出...

《尋隱者不遇》課後教學反思

金水區南陽路第三小學白君妍 尋隱者不遇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課本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語言平實,通俗易懂。對於五年級的同學來說,理解古詩的大意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正確 流利的朗讀故事 背誦古詩 理解古詩大意是學習本詩的基本目標。憑藉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