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之反思系統

2023-01-29 22:12:07 字數 5271 閱讀 6312

第七章反思系統

反思系統的全稱是「自我反思系統」,它是高效課堂的助推器。沒有教師的自我反思,就沒有高效課堂的效益提公升,也就沒有教師的專業成長。

第一節自我反思的涵義

一、什麼是自我反思?

什麼是「自我反思」?北京師範大學肖川教授說:「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師對各種教育觀念、言論、教育方法、教育活動、教育事實和教育現象進行的自主判別和認真審視,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檢視和反省。

」(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第104頁,嶽麓書社2023年6月版)何謂「反思型教師」?教育專家李振西認為:「通俗地說,就是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從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就是通過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實踐而不斷超越和提公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師。

」所謂自我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物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過程及教學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它不是簡單的教學經驗的總結,而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動監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具有研究性質,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形式。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本質是一種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解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心靈上的溝通。

自我反思隱含著教師的三個基本角色:第一,教師是專業人員。這裡的「專業」不是把所教的「學科內容」作為其專業表現,而是把教師的「教育行動與教育活動」視為其專業表現的領域。

第二,教師是發展中的個體,需要持續成長。教師作為專業人員,由「新手」成長為「專家型」教師,是需要過程的,而且這個過程是無止境的。第三,教師即學習者與研究者。

教師專業發展是「自我引導」的結果,因此,教師始終是乙個持續的學習者。教師有能力對自己的「教育行動與教育活動」加以思索、研究、改進,由教師來研究改進自己的專業實際問題是最直接、最確切的方式。

教師自我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重構自己對教學理論與實踐基本看法的過程,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讓教師真正意識並切身體驗到反思對其專業發展的意義,對於督促教師自覺進行反思,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責任感是教師自覺進行反思的前提。

責任感是師德的核心,是教師持續發展的基礎。只有增強責任感,教師才能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自覺反思,才能把反思與履行好自己的角色義務聯絡在一起,才能把個人專業發展與教育的終極目標聯絡在一起,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成為反思型教師。其次,頑強意志是教師堅持進行反思的保證。

反思需要勇氣和毅力,因為反思是把自身作為研究物件,是對自己的剖析甚至否定,同時反思也是乙份艱苦細緻、勞神費力的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反思的勇氣和頑強的意志,能夠自覺地、積極地、持續不斷地思考自己的理念和行為。最後,良好的反思氛圍是教師深入進行反思的必要條件。反思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事,教育行政部門、專業研究人員、學校領導和其他教師及管理人員都應對教師的反思給予引導、支援與合作。

沒有這種引導、支援與合作,教師的反思將難以深入開展,或者淺嘗輒止,或者半途而廢,或者不得其法。因此,良好的反思氛圍對教師養成反思習慣至關重要。

二、自我反思的實踐意義

(一)自我反思能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

反思總是指向自我的,教師的反思過程實際上是使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充分地體現雙重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評論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因此,教師的反思過程實際上是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通過提公升教學實踐的科學性,使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

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就要把自己作為研究物件,研究自己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通過反思、研究,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行為,提公升教學水平,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創造性見解,使自己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和合理性。實踐證明,教學與研究相結合,教學與反思相結合,還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中獲得情感上的愉悅,提公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位,從而可以改善教師的生活方式,使教師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二)自我反思能提高教學經驗的質量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

新課程對教師的傳統教學經驗提出了全新的挑戰,自我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師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課堂作為研究的實驗室,把學生作為研究的物件,在實踐中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不斷進行重組,形成在研究狀態下的職業生活方式,才能適應新的變革,從容面對新的挑戰,實現從經驗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的轉變。

(三)自我反思能形成優良的職業品質

教師的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的自我反思意識是改變教師教學行為的基礎,只有當認識到自己固有的教學思想確實跟不上形勢以後,他才能夠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事物,如果教師沒有將自己頭腦中錯誤的或陳舊的觀念清理出來,那些與其已有的觀念不一致的科學教育觀念就很難進入他們內在的知識結構中,所以教師的反思過程也是教學觀念的轉變過程。要想使校本教研不流於形式,真正落到實處,教師的自我反思必須體現而且實現自覺自願。

教師形成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習慣,本身就是對事業、對學生、對自己的責任感,它有助於形成教師愛崗敬業、虛心好學、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等優良職業品質。

第二節反思的途徑和方法

一、反思的內容

(一)反思收穫

作為教師,每一節課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處。或是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目的的做法,或是對課堂教學中突發事件的應變過程,或是對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運用的感觸,或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或是雙邊活動開展得很成功,或是備課時未曾考慮到而課堂上突然迸發出的靈感和火花等等。教師課後及時反思,通過歸類整理、反思提公升,形成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對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探索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大有好處。

(二)反思失誤

任何一節課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或對教材處理不當,或對教學中偶發事估計不足,或對某個問題闡述有失偏頗,或感到對某個問題的處理力不從心等等。如果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反思、**,使之成為引以為戒的教訓,就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

(三)反思疑點

每節課學生或多或少會存在某些疑問,有時課堂上無法及時解決,教師把從學生方面反饋過來的疑點記錄下來,細加琢磨,有利於今後的教學和複習。另一方面,教師對教材中的問題並非理解得十分透徹,有時甚至似是而非,通過深刻反思,使之明白透徹,可以幫助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四)反思難點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難點的突破事關整個教學的成敗。如果教師在每一輪教學中都把教材難點處理方法、教學資訊反饋、今後改進的教學設想等記下來,並且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比較、研究,必將提高教師處理教材難點的能力。

(五)反思創新

一節課下來,教師應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寫出新教學設計,這樣就能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避免再走彎路。

二、反思的過程

奧斯特曼和可特凱普的反思過程理論值得廣大教師借鑑。他們認為反思過程主要包括四個環節:積累經驗—觀察分析—重新概括—積極驗證。

(一)積累經驗

教師通過對實際教育教學的感受,意識到自己教育中的問題,並明確問題的性質和結構。在此階段,獲取更多的資訊很重要,他人成功的教學經驗、自己的經驗、各種相關理論等都會起作用。教師一旦意識到存在的問題,心理上就會感到不適,並試圖改變這種狀況,於是開始進入反思活動。

(二)觀察分析

教師廣泛收集並分析有關經驗,特別是關於自己活動的資訊,以批判的眼光反觀自己的思想、行為、信念、價值觀、目的、態度和情感等。獲取一定的資訊後,教師要對它們進行深入分析,明確問題的根源所在。

(三)重新概括

教師在分析和認識到問題的成因後,重新審視自己教育教學的思想依據,並積極尋找新的思想和新的策略以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四)積極驗證

教師積極驗證上階段所形成的假設和教育方案。在驗證的過程中,教師又積累了新的經驗,發現新的問題,開始新的迴圈。

三、反思的型別

(一)按教學程序,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教學前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和分析能力。

第二階段: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教學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

第三階段:在教學後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教學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

(二)按反思的途徑,教學反思可分為內省式、學習式、交流式和研究式四種。

1.內省式反思。內省式反思意味著教師開始以自己的課堂為背景去反觀自己和觀察世界,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給出合理解釋,從而促進教師進入思考的層面,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這就意味著教師開始不再依賴別人的思想而生活,開始走出成為教育家的第一步。

2.學習式反思。教師通過理論學習或通過與理論對照進行反思。

理論學習即教師系統學習理論,從而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教學真諦,樹立全新教育教學理念,並對自己已有教育教學理念和行為進行反思。與理論對照即教師用相關理論自覺地審查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行為,從而矯正自身的理念與行為並使之符合理論要求。

3.交流式反思。交流式反思是指教師通過教師間或者與教師與學生間就教學過程中的得失進行**和分析,得出經驗和不足,為以後教學做準備。

新課程要求教師學會協作,在與同事的交流中獲取更多有益的經驗,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教師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在新課程改革中有重大意義。

4.研究式反思。通過教學研究進行反思。

為弄明白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實質,探索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教師通過反思進行調查和實驗研究。它不同於探索普遍教學法則的研究,而是直接著眼於教學實踐,反思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

四、反思的方法

(一)自我提問法

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導學案時,可自我提問:

「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等。在實際教學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在計畫時間內完成合作**,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出現理解分歧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資訊,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畫,怎樣的策略與措施更有效」,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執行。

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等。

(二)教學診斷法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思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高效課堂之反思

3 運用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要必要 恰當 有效 多 手段能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因而為許多教師所接受和實施。但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只適合於創設文學情境的文學欣賞課與加大課堂容量的常識介紹課。如果不注意課型特點,濫用多 也會弄巧成拙,干擾教學效果。多 課件盡可能地適應教學內容的需要,適應...

構建高效課堂之反思

剛參加工作,就捲入了構建高效課堂的浪潮中。我深信通過高效課堂孩子們更能受益,他們獲得的不單單是死板的知識點,而是能力。在當今知識 的時代,能力比知識更重要。所以我積極努力的踐行著高效課堂的理念,且行且思,且行且分析。關注課堂表象,忽視 內在學習 的過程。我們的課堂,特別是公開教學,還或多或少地存有表...

高效課堂之教師反思

2 學習就是開闊視野。英語課和其他學科有著不同的特點,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具備對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引領 應該通過英語課堂讓學生學習語言時不僅僅是為了獲取英語知識,更要通過英語的學習來接受世界各地的人文精神,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 態度 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從而提高乙個人的思維能力,鍛鍊人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