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下冊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4教案教科版

2023-01-29 04:51:04 字數 3424 閱讀 6734

第一課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一、教學設計理念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教學設計中突出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的原認知,把學生的前概念作為教學的起點和增長點。

2.指導學生經歷典型的科學**活動,體驗**的樂趣,發展**能力,建構科學概念。

3.體現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交給學生自主權、選擇權,同時注重教學的科學性和自主性的有機結合。

二、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不同的物體放入水中,有的會浮,有的會沉。

2.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與物體的重量和大小有關。大小相同的物體,輕的比重的浮的可能性大;重量相同的物體,大的比小的浮的可能性大。

過程與方法:

1.知道科學觀察要確定統一的標準。

2.經歷「發現-否定-再否定-再發現」不斷衝突,不斷修正的**過程。

3.學會通過控制變數來**影響物體沉浮的原因,初步了解實驗中控制變數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活動,對研究物體沉浮現象產生興趣。

2.願意與同學合作交流,能不斷完善、修正自己的認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物體的沉浮與它的大小、輕重有關。

四、教學關鍵

幫助學生選擇有結構的實驗材料,指導學生準確控制實驗中的變數。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水槽、泡沫、木塊、胡蘿蔔、蠟燭、小石塊、曲別針、馬鈴薯、橡皮泥、硬紙塊、小瓶、細沙、簡易天平、觀察記錄表等。

學生準備:小刀、可以放入水中研究的小物體。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沉浮現象

教師出示幾個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可見度比較大的),如,彩色厚吹塑板、胡蘿蔔、大塊彩色橡皮、啤酒瓶蓋等。(從學生身邊常見物體入手,便於與學生的已有經驗聯絡起來,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談話提出問題:如果把這幾個物體放入水中,會出現什麼現象?待學生回答後,教師逐個演示,根據實驗現象指導學生認識什麼現象是「沉」、什麼現象是「浮」。

演示時,最後放瓶蓋。先把瓶蓋蓋沿朝上輕輕放在水面,會看到瓶蓋「浮」在水面,然後,教師再把瓶蓋放入水底,輕輕鬆手,又會看到瓶蓋「沉」在水底。於是又引出新的問題:

瓶蓋在水中到底是「沉」還是「浮」?驅動學生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明確觀察沉浮的方法有二種:一種是把物體放在水面,觀察物體沉浮;另一種是把物體放入水底,觀察物體的沉浮。

教師建議學生採用第二種方法。

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物體沉浮的方法和判斷沉浮的標準。為後續的**活動奠定方法和知識基礎。

(二)提公升原認知―――觀察更多物體的沉浮。

提出問題:在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物體,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讓我們共同來研究。

教師給各組準備五種實驗材料,允許學生自由選擇三種可以放入水中的材料進行分組實驗。研究的步驟是,首先對各個小組同學對每個物體在水中沉浮情況作出**,並進行記錄。認為沉的畫√ ,認為浮的畫╳ ,有爭議的畫?

**後逐個實驗,把實際看到的沉浮情況作好記錄。實驗中思考:我們**的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

原因是什麼?

(讓學生**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了解學生的原有經驗,便於有針對性地修正和提公升學生的原認知,促進學生的發展。有一部分材料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

學生實驗**後,交流小組的研究情況,指導學生按**、實驗方法、實驗結果幾個方面進行匯報。引導其他同學認真傾聽,鼓勵生生相互補充、質疑,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全班同學再進行一次相互學習與提公升。

(三)建構科學概念―――**物體沉浮和什麼有關係。

1. 根據學生的已有認知,推測物體的沉浮和什麼有關。

師提出問題:我們是根據什麼**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根據實驗你又認為物體的沉浮可能和什麼有關?

生根據實驗和自己的原有生活經驗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質疑、否定等。(一般學生的發現都是圍繞物體的大小、是不是空心的、輕重、材質等)

師生最後總結歸納出大多數同學的發現:物體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輕重有關。

2. 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用實證來檢驗學生自己的初步發現。

師指導學生把幾種實驗材料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展示,並在相應的位置標出沉浮情況。

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產生懷疑:物體的沉浮好像和它的大小沒有什麼關係。

接著師再引導學生把實驗材料按輕到重的順序排列,再研究。

結果學生又否定了自己的觀點:物體沉浮和它的輕重好像也沒有什麼關係?

3. 進行科學的對比實驗研究。

a.在學生產生認知衝突的時候,教師提出問題:為什麼通過剛才的實驗比不出物體在水中沉浮和大小、輕重的關係?

這樣比較公平嗎?怎樣才能做到公平(引出變數的控制)?(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激發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科學**。

)b.指導學生選擇研究方向並設計實驗方案。

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乙個**的主題即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的輕重有關嗎?或物體的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的大小有關嗎?

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 明確選擇的實驗材料的標準,變數的控制,完善實驗方案。

(1)**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重量的關係。

教師為學生提供2類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

指導實驗的關鍵:讓學生知道這個實驗中要控制的是,材料的大小相同,重量不同。

方案1:選大小相同的4個小玻璃瓶,學生嘗試分別裝入不同重量的細沙,按由輕到重的順序排列,推測後進行實驗,看小瓶的沉浮與它的重量是否有關?

方案2 :選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幾種材料:橡皮泥、泡沫板、馬鈴薯塊和木塊,允許學生進一步修整材料,使它們大小盡量相同。具體研究方法、步驟同上。

(2)**物體的沉浮與物體大小的關係。

這個實驗要控制的是,選擇的物體重量必須相同,而大小是不同的。給學生提供重量相近的硬紙片、橡皮、胡蘿蔔、硬幣、木塊,還有簡易天平,讓學生以不容易變形的一種材料為參照,通過自己進一步的比較,修整,使幾種材料盡量同樣重,然後**、實驗,**物體沉浮和大小的關係。

之所以建議學生進一步修整材料,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加深對實驗中變數的嚴格、準確的控制,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c.學生分組實驗**,根據小組選題和實驗研究方法、步驟填寫實驗記錄。

d.交流**發現,建立科學概念。

學生展示匯報小組**結果,通過師生、生生交流、研討,總結、提煉出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的輕重、大小有關。大小相同的物體,輕的比重的容易浮;重量相同的物體,大的比小的容易浮。最後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希望學生延伸到,大的、輕的物體容易浮,小的、重的物體容易沉。

(為了使學生建立科學的概念,在學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總結結論時重點強調「容易」,幫助學生建立科學、辯證的觀點和認識。)

(四)總結交流

思考問題:

物體的沉浮與它的大小、輕重到底有沒有關係?

為什麼用輕重不同的物體進行比較,看不出物體大小對沉浮的影響?

為什麼用大小不同的物體進行比較,看不出物體輕重對沉浮的影響?

(通過這幾個問題的研討,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在沉浮實驗中,控制變數的重要性,從而掌握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五年級科學下冊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學反思教科版

教科版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沉和浮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為了克服 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隨著教師轉 的弊端,改變課堂 滿堂灌 學生處於被動狀態的情況,我在設計教案,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盡可能把最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針對科學課的特殊性,即 科學 能力形成信賴於學生的學習和 活動,必須...

五年級下冊科學第一單元沉和浮

第一單元沉和浮 1 物體在水中 有沉有浮 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2 同種材料 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 重量和體積 沉浮狀況不改變。3 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 重量和體積 都有關。4 不同材料 構成的物體,如果 體積 相同,重 的物體容易沉 如果 重量 相同,體積小 的物體容易沉。5 潛水艇 應用了物體...

五年級科學下冊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學反思教科版

教科版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沉和浮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有這樣一句俏皮話 飯可以隨便吃,但話不可隨便說。在第三節課的學習中,我真的發現了乙個問題,那就是因為前面說話的不慎重,給自己設定了乙個圈套,雖然學生沒有留意 當然還有可能是限於我的淫威不敢提出。西西,還是我自己坦白吧。在第一課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