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科學複習

2021-03-04 06:45:48 字數 3946 閱讀 6071

五年級科學第一單元複習沉和浮

1、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自身的大小、輕重無關。如乙個回形針是沉的,兩個串在一起還是沉。一塊木塊是浮的,分成一半還是浮的。

2、不同種材料製成的物體,

(1)同體積時與物體的輕重有關,輕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輕重相同時與物體的大小(體積)有關,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2)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的重量來實現沉浮的。

3、各種形狀的實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

(1)要讓橡皮泥浮起來,可在大小不變下改變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變下改變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種形狀。

(2)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排開水量有關。排開水量大,所受浮力也大。

(3)鐵製的大輪船能浮在水面上,因為它排開的水量特別的大。

4、要用橡皮泥造乙隻裝載量比較大的船(方法),

(1)重量不變的前提下造得盡量大,使船排開的水量大,

(2)做些船艙,放物品時使船身保持平穩。

5-6、水對浸入其中的物體會產生乙個向上託的力,這個力是浮力。

(1)上浮的物體,浮力大於重力;(測浮力時,浮力=重力+在水中的拉力)

(2)下沉的物體,浮力小於重力;(測浮力時,浮力=重力-在水中的拉力)

(3)當物體靜止在水面時,浮力等於重力,且方向相反。

7、當液體溶解了足夠量的其它物質時(如鹽、糖等),可能會使馬鈴薯浮起來。

(1)輪船從江河進入大海,船身會上浮一些。因為海水的含鹽量比江河大。

(2)死海淹不死人是因為海水裡溶解了大量的鹽。

8、物體在不同的液體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1)判斷物體在某種液體裡的沉浮時,往往利用相同的體積比較輕重。

如馬鈴薯在濃鹽水中浮,是因為相同體積的馬鈴薯比濃鹽水輕;馬鈴薯在清水中沉,是因為相同體積的馬鈴薯比清水重。

(2)比重計是一種比較液體輕重的儀器。

(3)幾種常見物體的密度(單位體積下物體的重量叫密度)。

第二單元複習熱

1-1、當我們感到冷時,我們可以通過運動、多穿衣服、吃熱的食物、靠近熱源等方法來保暖。

1-2、衣服等本身不能產生熱量,它只能減緩身體熱量向空氣散發,起保暖作用。

2-1、裝有熱水的塑膠袋能浮在冷水中。因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熱時體積會變大,而重量不變(從加滿水的試管上麵包一塊氣球皮,加熱時氣球皮鼓起來了這一現象說明)。

2-2、裝有冷水的塑膠袋放入熱水中,冷水袋會慢慢從底部浮到水面;

裝有熱水的塑膠袋放入冷水中,熱水袋會慢慢從水面沉到水底。

3-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水的熱脹冷縮(但水在4攝氏度時正好相反,是熱縮冷脹)。

3-2、其它的液體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所以裝液體的瓶子都不會裝滿。

4-1、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空氣的熱脹冷縮比水的變化要明顯。

4-2、物體的熱脹冷縮和物體的微粒運動有關。

5-1、銅球在加熱後不能穿過鐵環,冷卻後能穿過鐵環;

鋼條加熱後會變長加粗,冷卻後會變短減細。

說明大多數金屬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5-2、銻、鎵、鉍等金屬正好與大多數金屬相反,是熱縮冷脹。

6-1、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向較冷的一端傳遞。離熱源越遠,熱傳遞的時間越長。

6-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乙個物體傳遞給另乙個物體,或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熱傳遞。

7-1、一般來說,金屬的傳熱能力強於非金屬。

7-2、我們把傳熱本領強的物體叫熱的良導體(如金屬);傳熱本領弱的物體叫熱的不良導體(如非金屬銅鋁鋼傳熱效能比較:銅》鋁》鋼

8、用熱的不良導體製作杯身,能有效地減緩熱量的散失,起著保溫作用。

第三單元複習時間的測量

1-1、鐘錶是現代人們用於計量時間的常用工具,鐘錶以時、分、秒來計量時間。

1-2、時間沒有快慢之分,它以不變的速度在流逝。我們要珍惜時間。

2-1、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古時人類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2個小時。

2-2、太陽鐘計時原理:隨著時間的變化,物體在陽光下的影子的方向和長短會隨之發生變化。(根據太陽和影子的關係,古人製成了「日晷」用於計量時間。)

3-1、夜間計時工具——蠟燭、沙漏……

3-2、古代的水鐘:

受水型水鐘:水滴以固定速度滴入圓筒,使得浮標隨水量的增加而逐漸上公升,從而顯示時間。

洩水型水鐘:容器內的水面隨水的流出而下降,從而測出流逝的時間。

4-1、將兩個塑料瓶去頭去底進行組合,就可以製成乙個簡易水鐘。設計製作的一般步驟為:⑴先選擇製作水鐘的型別(受水型還是洩水型)⑵確定總水量,⑶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樣。

⑷測出一分鐘的水量。⑸推測出其餘十分鐘的水量。

4-2、影響水鐘計時準確的因素主要有:水滴的滴速、水位的高低、刻度精確度……

5-1、擺鐘(機械鐘)計時原理:在規定時間內,秒擺擺動速度相同(60次/分)。

5-2、一條細繩和乙個小重物可製成乙個簡易擺。

6-1、不同的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不同的,這主要與擺的長度有關,與擺錘重量、擺動幅度無關。

6-2、擺長越長(短),擺動的速度越慢(快)。

7-1、擺繩的長度不等於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點到擺錘重心的距離(即擺繩加擺錘的長度)。

7-2、要調整乙個擺的擺動速度只需要調整重物的位置就可以了。由慢變快,重物上移,由快變慢,重物下移。

8-1、機械擺鐘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聯合工作的。

8-2、製作乙個一分鐘的計時器:計時器的組成——齒輪操縱器、支軸、長針短針、擺錘、齒輪、垂體。設計乙個分鐘的計時器,可以製成水鐘、擺鐘等。

第四單元複習地球的運動

1、形成地球上晝夜交替現象的假說有4種:①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②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③地球自轉;④地球圍著太陽轉,並且自轉。

● 為了證明假說,我們可以進行模擬實驗:用手電筒代替太陽;用桌球代替地球。

2、古時對地球的形狀和運動方式提出了兩種可能的解釋:

(1)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說」,認為:地球是球體;地球是宇宙中心,靜止不動;日月星辰圍著地球轉

(2)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認為:地球是球體;太陽是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地球及其他天體圍著太陽轉,而且地球自轉。

3、法國科學家傅科研製的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雖然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但傅科擺擺動的方向與刻度盤指示的方向發生了偏轉(順時針)。

4、地球圍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叫地球自轉。

(1)地球自轉的方向總是自西向東(逆時針)。地球自轉週期為1天(約24小時);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

(2)晝夜交替、太陽東昇西落說明了地球的自轉。

(3)觀察地球儀或地圖能確認各地的位置關係:如北京在烏魯木齊的東邊,因而北京先迎來黎明。各地迎來黎明的時間是東早西遲。

我國橫跨5個時區,為方便工作、學習,我國統一用北京時間作為標準時間。

(4)國際上把全球分為24個時區(確定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為0度經線,以此每隔15°為1時區);每相鄰兩個時區相差1小時。

5、北極星「不動」,那是因為:地球自轉時,地軸始終傾斜地指向北極星。

(1)夜間觀星,北極星看似不動,其他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轉動。

(2)北極星不在頭頂正上方,而在我們視線往上傾斜的北方天空。

6、地球圍繞太陽自西向東轉動叫地球公轉。

(1)地球公轉週期1年(約365天);地球公轉產生四季交替。

(2)恆星周年視差、四季交替現象證明了地球的公轉。

7、地球上的四季現象產生原因:地球傾斜著圍繞著太陽公轉中,太陽的直射點有規律地發生變化,導致各地形成溫度上的差異。

①太陽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吸收太陽熱量多,溫度高,形成夏季;南半球斜射,吸收熱量少,溫度低,形成冬季。

②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都是太陽斜射,南北半球吸收太陽熱量差不多,北半球形成秋季,而南半球是春季。

③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吸收太陽熱量多,溫度高,形成夏季;北半球斜射,吸收熱量少,溫度低,形成冬季。

④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都是太陽斜射,南北半球吸收太陽熱量差不多,北半球形成春季,而南半球是秋季。

8、由於地軸的傾斜(傾斜度約23°),南北極出現了極晝、極夜現象。

五年級下冊科學複習

五年級 科學 下冊期末重點複習題 姓名 一 科學概念填空題 第一單元 沉和浮 1 物體在水中 有沉有浮 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2 同種材料 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 重量和體積 沉浮狀況不改變。3 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 重量和體積 都有關。4 不同材料 構成的物體,如果 體積 相同,重 的物體容易沉 ...

五年級科學下冊複習

第一單元沉和浮 一 填空 1 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體在水中 沉浮 不同,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2 同種材料 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 重量和體積 沉浮狀況不改變。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 重量 和 體積 都有關。3 不同材料 構成的物體,如果 體積 相同,重 的物體容易沉 如果 重量 相同,體積小...

五年級下冊科學複習

第一單元沉和浮 第一課1 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只要物體不沉入水底,就說明這個物體是浮的。2 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把物體放入水中的操作方法 輕輕從水面放入水裡,而不是把物體扔進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第二課1 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