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實驗教學設計

2023-01-28 19:39:05 字數 1326 閱讀 3066

「力的分解」是在學習了「力的基礎知識」和「力的合成」後的一節內容,這節內容進一步加強了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應用,同時也為「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奠定了基礎,所以說本節內容承前啟後.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實效性,本人利用生活中一些廢舊用品,自製實驗教具,設計如下的一些實驗來更好地達成三維教學目標.

實驗一(教師演示實驗,引入課題)

實驗名稱:木楔子楨緊鬆動的凳子腿桄.

實驗器材:鬆動的凳子腿、木楔子.

實驗材料的準備:家庭、學校或舊貨市場找廢舊的凳子腿,在卡口處削掉一小塊,讓其變得鬆動,再削一小木楔子.

實驗教學過程:新課引入階段,教師拿出準備好的鬆動的凳子腿,請一位女生演示很輕鬆地將凳子腿與腿桄分開,然後教師偷偷地將木楔子楨緊凳子腿和腿桄,嘴裡喊著「變」,然後叫一位男生再試著將凳子腿與腿桄分開,一般情況是不能將它們分開的,即使分開了也是要費很大力氣.接著教師追問:

「這是為什麼呢?這裡面到底有什麼奧秘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來**的問題.

」引入課題――力的分解.

實驗設計思路:本節課開始教師利用變魔術的方式演示乙個簡單的實驗,給學生新穎、出乎學生意料的實驗現象,好奇心就會促使他們積極地思考,產生一些疑問,並且渴望得到解決,從而快速切入主題,引入新課.

實驗二(學生分組實驗,突破難點)

實驗名稱:**力的兩個作用效果

實驗器材:長薄木板、重物、細線、橡皮條、鉛筆等.

實驗材料的準備:到正在裝修處找廢棄的面板當長薄木板,鐵塊當重物(重砝碼盒).實驗室找幾根橡皮條,學生用的鉛筆等.

實驗教學過程:本節課的難點是:「怎樣找到乙個具體力的作用效果?

」.在**斜向上的拉力,斜面上物體的重力,支架末端向下拉力等都會產生哪些作用效果時,學生分組進行科學猜想,相互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 學生可以用書墊起軟木板的兩端(圖1),(也可以兩個學生配合,乙個學生兩手端著木板的兩端,圖2)讓木板水平,將重物放在木板中間,然後用繩斜向上拉動重物, 根據重物的運動情況以及薄板形變變化情況就能理解斜向上拉力的兩個作用效果.

(實驗時教師作必要的指導,讓學生明確要觀察什麼) 接下來,教師只要讓學生抬起木板的一端,讓重物沿木板下滑.學生通過觀察重物的運動情況和木板的形變情況.就可知道斜面上物體重力的兩個作用效果.

最後,給支架末端施加向下拉力時,學生通過手指及手掌的感覺體驗就能明白這個力產生的兩個效果(圖3).

實驗設計思路:在**力的兩個作用效果時採用學生分組實驗的策略,讓學生動手實驗,直接觀察獲得直接經驗和直觀感受,親身體驗到力的兩個作用效果,輕鬆自然地突破難點,達成學習目標,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小組協助能力等.

實驗三(學生演示實驗加強知識的鞏固應用)

實驗名稱:仿造拱橋、彈簧秤拉重物、逆風駛船等.

力的分解教學設計

青銅峽市鋁業學校王京 教材分析 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均是向量運算的工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是第三章相互作用的難點之一。本節內容從拖拉機拉著耙的生產例項入手,引入力的分解概念,介紹力的分解同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與力的合成相比,力的分解難點是乙個確定的力可以對應無數對分解的方法,力的分解具有多解性,但在...

《力的分解》教學設計

平遙三中張國峰 一 課標要求 通過觀察與體驗認識力的作用效果,學會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對力進行分解,會用力的分解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二 教學分析 1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在學此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概念 力的表示及分類 力學中的三種力 力的合成。2.力的分解是等效思想的具體應用,等效思...

力的分解教學設計與反思

力的分解 新課教學案例分析 哈爾濱鐵路第一中學田慧穎 設計理念 為適應21世紀科技 人材 技術經濟競爭的需要,世界性的新一 規模教育改革已勢在必行。教育改革的第一步所涉及的就是課程改革。在傳統的課程觀念中,課程被認為只是學科知識的載體,是教師傳遞知識的手段,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媒介。這樣,不僅使課程的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