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教學設計

2022-10-16 10:36:08 字數 1560 閱讀 2907

平遙三中張國峰

一、課標要求

通過觀察與體驗認識力的作用效果,學會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對力進行分解,會用力的分解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在學此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概念、力的表示及分類、力學中的三種力、力的合成。2.

力的分解是等效思想的具體應用,等效思想是物理學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學習力的合成時學生已有所了解,本節教學要注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運用等效思想。。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通過前幾節的學習已經對力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力學中常見的三種力、合力與分力的等效替代關係有了一定的認識,形成了一定的認知結構,並通過力的合成方法認識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初步學會了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力學問題,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設計思想

1.課時安排

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基礎及本節內容的重要性和認知難度,將本節內容分兩課時處理

2.教學策略

新學知識與原有知識之間的差異就是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了讓學生高效地掌握新授知識必須在新授知識與原有知識之間架設好橋梁。對原有陳述性知識採取回憶、再現的方式,以利於學生回顧舊知識、掌握新授知識,為學生建立新授知識與原有知識的聯結、對新授知識的加工和組織奠定基礎。

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的方法。應用幾何知識計算分力。

應用力的分解方法分析實際問題。

3.指導思想

(1)設定真實問題情境

(2)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

(3)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

(4)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與體驗,加強學科知識與生活的聯絡,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分力的概念,認識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在無條件限制時乙個力可以分解成無數對分力。

(2)認識力的分解可以從力的實際作用效果出發,並能根據具體情況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求解分力。

(3)能應用力的分解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初步領會「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2)通過實驗,讓學生嘗試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並最終掌握規律,體會物理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一門學科和數學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工具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感受主動和他人交往、合作及尊重他人的快樂,並使學生逐步養成認真、仔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擁有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生產實踐的意識和勇氣。

五、教學重點、難點

具體問題中如何根據力的實際作用效果和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力的分解。

六、教學流程圖

七、教學實踐

1.學生知識結構要求──學生在上本節課之前要求掌握以下內容:

①熟悉合力和分力的等效替代關係;

②熟知力的合成及平行四邊形定則;

③熟練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角函式和邊長的關係。

2.學生分組實驗準備──每兩人一組,每組準備如下器材:

繫繩的小車乙個、自製多功能木板一塊(一面貼有白紙)、三角板兩塊、橡皮條一根(系有繩套)、彈簧秤兩隻。

3.演示實驗器材:斜面上物體重力分解數字測力儀(自製)

八、教學過程

力的分解教學設計

青銅峽市鋁業學校王京 教材分析 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均是向量運算的工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是第三章相互作用的難點之一。本節內容從拖拉機拉著耙的生產例項入手,引入力的分解概念,介紹力的分解同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與力的合成相比,力的分解難點是乙個確定的力可以對應無數對分解的方法,力的分解具有多解性,但在...

力的分解教學設計與反思

力的分解 新課教學案例分析 哈爾濱鐵路第一中學田慧穎 設計理念 為適應21世紀科技 人材 技術經濟競爭的需要,世界性的新一 規模教育改革已勢在必行。教育改革的第一步所涉及的就是課程改革。在傳統的課程觀念中,課程被認為只是學科知識的載體,是教師傳遞知識的手段,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媒介。這樣,不僅使課程的創...

力的分解教學設計與反思

例項分析1 已知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受到與水平方向成 角的拉力f 的作用 圖3 5 1 從力的作用效果看,應該怎樣將f分解?如何求分力?演示實驗 將一端固定有細繩的木塊放置在台秤上,使細繩與水平方向成 角,拉物體 說明台秤示數即為物體對台秤的壓力大小 實驗現象 物體向前滑的同時,台秤示數減小 效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