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學片斷及反思

2023-01-28 06:18:04 字數 1882 閱讀 9041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高兒童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語感」……這是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的理念。如何使兒童在讀古詩的同時,真正感悟到古詩的意境,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下面乙個教學片斷,我們會有所啟發。

【案例片斷】

(通過「自讀———同桌檢查糾正———齊讀」等方式使學生把古詩讀正確)

師:同學們讀書的水平真高,一會兒就把這首古詩讀通順,讀正確了!請同學們再輕輕讀讀這首古詩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一下,你們讀懂了什麼?

還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生小組學習,師巡視指導。)

師:哪一組先來交流?

生:我們組知道「遠上寒山石徑斜」中後半部分的意思:山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

生:我們組來幫助他們小組的同學補充一下。「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意思是說遠遠看去,山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

生:我們知道「白雲生處有人家」是說白雲的深處有一戶人家。

師:是嗎?(師隨機板畫山中雲霧繚繞的地方有幾座房子)

生(看了黑板上的畫後舉手):老師,我覺得不是白雲的深處,應該是在山上有幾戶人家的房子。

師追問:那古詩為什麼說是「白雲生處」呢?(教室裡一片沉默,片刻,有一名學生舉手)

生:因為山很高,比天上的雲還要高,所以是「白雲生處」。

師:我今天驚奇地發現,我們的同學讀書的水平已經超過了老師。讀書的方法也越來越高明,像剛才結合圖畫來讀懂古詩,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其他組還讀懂了哪幾句呢?

生:「霜葉紅於二月花」就是說霜葉比二月的花還要紅。

師:你說得不錯,但這裡的「霜葉」是指什麼葉子呢?(教師隨即出示書中的插圖)

生:「霜葉」指楓樹的葉子。老師,我知道「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意思。

師:那你說說看。

生:我是從書中看出來的。作者在小路上走,看見傍晚路邊的楓葉太美了,就停下車來。

師:你們真是太棒了,自己讀懂了這首古詩的意思。(這時,一名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

生:老師,我不知道「寒山」是什麼意思?

生:「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

師反問:真的嗎?

生:我認為不是。

師繼續追問:那為什麼要用「寒山」呢?(教室裡鴉雀無聲)

師啟發:同學們你們想想,這首詩是描寫什麼季節的呢?

生:秋天。

師補充:而且是深秋時節,這裡的「寒山」指的就是深秋時節的山。因為深秋時節,天氣轉冷,因此作者在這兒用了「寒山」。

生:第四行為什麼說「霜葉」呢?

師:誰能回答這位同學的問題呢?

生:天冷了,早上就會下霜。所以說是「霜葉」。

師:說得準確一點,應該是被霜打過的楓葉。同學們,杜牧用短短的四句詩寫出了深秋時美麗的景色,使我們看到了深秋時節生機盎然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讓我們也來讚一贊這美麗的深秋,好嗎?(引導學生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的基礎上,以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悟空間。在《山行》的教學中,正因為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如此有滋有味。

2. 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要使學生通過學古詩文,既受到文化薰陶感染,又從情感上得到美的體驗,就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去研究,去感悟。(1)多層次的誦讀。

「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和背誦在古詩教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詩節奏鮮明,音律和諧,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指導工作,給學生以美的感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

(2)要求自主質疑。古人云:「學起於思,思源於疑」。

疑是思維的火花,是**的動力。在古詩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放手讓學生感悟詩韻 山行教學片斷及反思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提高兒童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語感 這是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的理念。如何使兒童在讀古詩的同時,真正感悟到古詩的意境,體會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下乙個片斷,我們或許會有所啟發 案例片斷 通過自讀 同桌檢查糾正 ...

橋教學片斷及反思

生讀第十二和第十五自然段。師 從老漢的這一系列言行舉止中,你體會到什麼?生1 我感覺他很生氣。生2 他很憤怒。生3 他非常無情。生4 他很兇,很粗暴。師 明知是自己的兒子,為什麼還這樣?沉默片刻 生1 雖然說黨員也是人,可老漢覺得黨員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師瞪大眼睛吃驚地望著他 你真了不起,你還知...

《認識厘公尺》教學片斷及反思

一 教材簡介 蘇教版國標本二年級教材在讓學生 認識厘公尺 的同時,安排了學會用直尺測量物體的長度。二 案例 課始,老師在引發出學生 要有統一標準來測量物體長度 的需要後,介紹了直尺上的厘公尺,並讓學生到直尺上找出1厘公尺,學生找到了0 1 4 5等。老師繼續讓學生找出2厘公尺 5厘公尺 10厘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