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身份與社會責任》教學設計

2023-01-28 05:18:05 字數 1493 閱讀 7766

(第二課時)一、創設情境匯入:**和欣賞甘蘋的歌曲《乙個真實的故事》flash(見附錄)。師:

是什麼促使她這麼做的?匯入「責任」(設計意圖:視聽結合,號召「各種感官」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興趣。

)二、你說我說話「責任」:1、比一比:看哪一小組說出有關責任的句子最多?

(設計意圖: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找到新舊知識聯絡的切入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填一填:

我的責任。3、說一說:哪些做得比較好,哪些做的還不夠。

三、社會調查大展示:在一次社會調查中,同學們發現了很多平凡而感人的事蹟,同時也發現了一些不良的現象,當這些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不良現象集中起來時,大家頗為感慨。以下是社會調查中記錄的一些不良現象和行為:

社會身份子女學生公民社會責任

1)有些同學看到同學無辜被欺負,卻視而不見,只怕招惹麻煩。2)

有些同學輪到值日時,出錢僱其他同學代勞,或是敷衍逃避。3)

有些同學考試經常作弊,甚至以技術高超為榮,沾沾自喜地「傳授」給低年級同學。4)

有些同學看不起成績不佳、家境貧寒的同學,不願與他們交往。5)

有些同學不願意在公開場合與在家務農的父母說話,嫌父母沒地位。6)

有些同學花錢大手大腳,超前消費,相互攀比。……(1)這些現象看似小事,與學習無關,卻可能會影響乙個人一生的生活態度。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日常小事中體現的社會責任。

針對上述現象,分析我們應負的社會責任。學生分組討論

歸納:1)維護社會正義的責任(負有道義上的責任)

2)勞動的義務(責任)

3)誠實守信

4)團結友善

5)孝敬父母

6)勤儉節約(2)在上述現象中,選擇你最有感觸的一點,談談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見聞。(設計意圖:1、意在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反思青少年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學生的日常行為。

2、社會調查本身是對社會負責的行為。)師:每一種身份都意味著一種責任,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還負有道義上的責任,請看

四、道義大看台:1、出示李學生見義勇為的英雄事蹟感動了中國(見附錄)學生討論回答:李學生的行為是不是法律規定必須要做的?

他的行為體現了什麼?他的行為有什麼意義?2、你還能說出感到中國的人物嗎?

(設計意圖:從具體的事例中讓學生感受到道義上的責任心最能體現人性的高貴和光輝,及負責任的意義。)五、小品表演:

《負起責任》(見附錄)小品中的少年負起了什麼社會責任?付出了什麼代價?對你有什麼啟示?

六、出謀劃策:(見教材)小陳該怎麼辦?你日常生活中也碰到過類似的問題嗎?

你是怎麼做的?(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負責任要承擔代價,需要時間精力和金錢,需要承擔某些精神上的代價,還需要放棄一些個人的興趣和利益)七、名言賞析:

儘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不認真工作的人什麼也不是。——[美]劉易斯問: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八、課堂小結: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不同的社會身份意味著不同的社會責任,在我們為別人負責的同時,別人也在為我們負責,只有我們人人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身份,人人都負起社會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

8 3社會身份與社會責任

8.3 社會身份與社會責任 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明確乙個人首先是公民,這是他的基本社會身份。了解社會身份的含義,懂得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中,每個人有多種社會身份,並明確人們的社會身份是會發生變化的 明白什麼叫社會責任,理解社會身份不同承擔的責任也不同。理解負責任的意義和代價。2 情感 態度...

8 4《負起我們的社會責任》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當代青少年不論是在政治觀念 思想認識和道德行為方面都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一方面,他們在認知方面十分注重直接經驗與現實感受,主體性增強。另一方面,社會現象具有多重性,學校 家庭 親友的政治認識 思想觀點 道德準則具有多樣性甚至矛盾性。他們在受到多種不同思想和價值觀影響的過程中,往往感到無所適...

《公民的社會責任》教案

第六課明確社會責任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 使學生懂得公民社會責任的含義 公民社會責任的客觀性,理解公民社會責任的範圍及特點。2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理解 討論交流 小組競賽等形式理解和鞏固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問題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3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