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實驗研究報告

2023-01-26 22:00:03 字數 4587 閱讀 7813

一、課題的提出

在全面實施新課程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狀況已悄然發生了變化:教材的編排體系呈現多樣化,版面設計內容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興趣日漸濃厚;學生在課堂活潑多了,變得敢於舉手,敢於質疑,敢於發表不同見解;同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學資源多元化也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的便捷。實施新課改應讓課堂孕育著生機和活力,應讓其成為學生個性張揚和生命湧動的舞台,但隨著課改的深入和推進,我們也逐漸感受到課改後的一些反常現象,特別是在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學生學習狀況,課堂教學整體效益上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如果我們深入到高中地理教學課堂,就會發現,低效、無效甚至根本不講成效的教學現象俯拾即是,某些所謂的「新課堂」仍然明顯帶有師生劇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動式」、「研究性」等新型教學課堂教學在本質上仍沿用了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有些教師因一味追求教學的的動態生成性、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處理和開展所謂的「研究性學習」而影響了新課改有效實施的現象大量存在,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仍然是目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課題主要針對目前我市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存在效率低下的實際而進行的應用性探索研究,其目的在於從現有的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理論和實驗研究成果上,提出一些實踐操作措施,並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得到驗證,為新課程改革的健康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鑑。

基於上述思考,我們選取了「新課標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實驗研究」這一課題。本研究選取某些地理教師及高一部分學生為研究物件,試圖在對高一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的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有效教學的若干對策和建議,並為新課程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構建提供一定的證據。

二、理論**

(一)課題研究所涉及的主要術語

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

有效教學,就是指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從教與學自身的屬性揭示教學內在的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所開展的活動(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提高學習科學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有效性,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涵義: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動結果和預期目標的吻合度;有效率則是重點考慮活動結果與活動投入的比例關係;而有效益則是有效性最高體現,是在保證效果和效率的基礎上,實現整個系統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特定的目標,依據教學的主客觀條件,特別是學生的實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等的總體考慮。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有效性,是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在高質量完成文化知識傳承和基本技能訓練任務的同時,實現學生道德品質、審美情趣、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概括地說有效教學就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學習任務多、學生的學習興趣濃,整個課堂體現了有效、高質、創新特點。

(二)本課題所涉及的主要理論

建構主義、教學最優化、多元智慧型、有效教學和「最近發展區」等經典教育教學理論是開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的主要理論基礎。這些教育理論的主要觀點如下:

1、建構主義理論。現代建構主義把學習看作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裡表徵的過程,古寧漢( cunningham,1991)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的心理表徵的過程,學習者並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學習要建構關於事物及其過程的表徵,但它並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包括原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策略)對新資訊進行加工而建構成的。

當今的建構主義者更多地強調在具體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經驗背景的作用,即非結構性的經驗背景。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研究,就是將這一先進的教學理論實施於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去,充分發揮其指導意義。

2、教學最優化理論。巴班斯基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理論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i)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概念;(2)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理論基礎;(3)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原則;(4)實施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程式;(5)預防和克服學生成績不良而採取的最優化措施;(6)對優秀學生實施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途徑。

認為:要達到教學最優化的目的,就必須分析學生狀況和教學任務,明確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擬定教學進度,對教學結果加以測定和分析等等。要達到最優化的關鍵:

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質的東西,確保學生能掌握這些內容;二是選擇能有效地掌握所學內容、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方式,進行有區別的教學。

3、多元智慧型理論。2023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加德納提出了關於智力的新理論——多元智慧型理論。他認為,智力是一種能力或一組能力,這種能力或這組能力可以使個體順利地解決有關問題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創造時尚產品。

多元智慧型包括這樣七種智力:**智力、身體——運動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語言智力、空間智力、人際智力和個人內省智力。除此以外,加德納認為可能還存在其他的智力,如靈感、直覺、幽默感、創造力、烹調能力、嗅覺以及綜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

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倡導教師角色、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在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產生了極大影響。美國教育家阿姆斯朗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理論,提出了最優的教與學的方式。。

4、有效教學理論。該理論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它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乙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決策。

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研究,就是在這一先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具體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5、「最近發展區」理論。由前蘇聯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維果茨基被尊為當代建構主義的鼻祖之一。什麼是「最近發展區」?

當學生能夠獨立解決一問題時,稱這種問題處於該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區)」;當其不能獨立解決某問題,卻能在教學的情境中,在教師的啟發、同伴的幫助下解決該問題,則稱此問題處於其「最近發展區」。當教學內容處於學生之兩區(最近發展區,現有發展水平)以外(即b點以遠)時,教學不可能進行;當所教學之內容處於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區)之內(即oa以內)時,教學是沒有效益的;當且僅當內容處於其「最近發展區」時,教學才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教學的基本目的,就是不斷地把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轉換為現有發展水平,或者說,就是不斷地創造新的更高水準的最近發展區。

教學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如學習內容過難或過易,或以往教師不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等,再加上在班級教學過程中學生間學習差異性,要在同一時空中按劃一的目標發展,因此造成學生無效學習的現象十分明顯。在教學實踐中,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實施分層遞進目標教學,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圖1所表現的,是一維空間的情形,座標軸的方向表示思維水平的層次,區間oa即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區間ab就是該生之最近發展區。當要解決的問題處於oa間時,他可以獨立解決;當問題處於ab範圍時,他需要同伴或教師的幫助;當問題的思維水平要求在b以遠,則即使有幫助,該生也不能解決這問題。從座標軸上看,我們可以說,教學過程就是最近發展區ab的移動(其實是b點的移動)過程。

正是由於這樣的移動,使得原本處於最近發展區里的問題,被置於現有發展水平(區)裡。

教學必須促進學生的發展,只有促進了學生發展的教學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而要想讓教學有價值,就必須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或者說,必須找到那些他們不能獨立地解決,卻能在課堂教學的環境裡、在同伴或教師的幫助下得到解決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在教學之前確實是他們不能獨立解決的,而在教學之後卻能夠獨立解決了,教學就顯現了它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

由於新課程的倡導者宣稱它以建構主義作為理論基礎,而建構主義又十分重視學習環境的社會性,強調「合作學習」,因此,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們都普遍採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但是,我們所看到的討論,常常只是乙個形式,是「為討論而討論」。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告訴我們,討論的意義在於幫助學生解決他們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

圖2、圖3分別表現了二維、三維空間時的情形,在這裡,現有發展水平(區)、最近發展區都被多維化了。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新課程的目標正是多元的。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習慣於從兩個甚至三個維度思考問題,應當認識到,只有當教學內容(p)處於矩形obb1(或長方體obb1b2)之內,教學才可能進行;只有當內容(p0)處於矩形oaa1(或長方體oaa1a2)之內,教學才是完全沒有價值(效益)的。

由於新課程強調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以上的多維分析就更有意義:某問題在知識技能維度上對於學生甲來說處於最近發展區,對於乙則可能是處於現有發展水平;但同時或許在過程與方法的維度上,這問題對於學生乙來說處於最近發展區,對於甲卻處於現有發展水平,-----。更概括地表述,就是:

不同的學生可能在不同維度的目標上需要同伴或教師的幫助;不同的學生可能在同一節課裡得到不同方向的發展。

三、 現狀分析

以往的有效教學研究主要以傳統的教學觀為基礎的。新課程實施,師生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都已產生可喜的變化,但也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有效性問題。為此,我們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學生學習狀況,課堂教學整體效益三方面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調查。

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課堂教學預設、生成有效性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教學目標設計以偏概全,以認知目標代替所有目標

2)教師課堂教學問題設計不能真正啟發學生思考

如:問題過多、過淺,導致課堂形成滿堂問;設計的問題太難,學生百思不得其解,加之教師如果不會降坡引路的話,導致結果是教師代替學生將答案和盤托出。

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摘要 新課標理念下教學有效性,是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不斷激發學生知識生命的潛能。所以提高地理課堂的有效性首先就要了解學生,實施差異教學,並對課標進行認真解讀,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適時滲透各科知識,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努力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關鍵詞 高中 地理課堂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經驗

作者 刀延軍 學園 2014年第25期 摘要 高效地理課堂的宗旨是在單位時間的地理課堂教學內高效率 高質量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如何構建地理學科的高效課堂,不僅是地理教研和地理課改的主題,而且是地理教學實踐的最大目標。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經驗,認為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主要應從教師的 教 ...

例談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性教學何豔

1.有效引入新課教學 創設不同的情境,激發學生課堂的學習興趣,這是現在大多數教師在新課匯入過程中都會考慮到的。但是,怎樣匯入更有效仍值得我們不斷地探索。以往在講 農業的區位選擇 這一節課時,我用投影不同農業地域型別的景觀 來匯入新課。雖然亞洲水稻水種植業和大牧場放牧業等 一出現,學生就一下子來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