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中醫診療方案

2023-01-26 10:39:04 字數 5122 閱讀 5486

缺血性中風相當於西醫腦梗死,指腦部血液**障礙,缺血、缺氧引起侷限腦組織的缺血壞死或軟化,而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症狀。

一、診斷

1、中醫診斷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症協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及全國腦病協作組《中風病辨證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2、西醫診斷

根據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進行診斷。

二、中醫**思路

急性期標實症狀突出,急則治其標,**當以祛邪為主,中經絡者常以平肝熄風化痰通腑活血通絡為法;中臟腑閉證當以通腑醒神、豁痰開竅為法;脫証則宜救陰回陽固脫為法:「內閉外脫」可以醒神開竅與扶正固脫兼用。

三、急性期西醫**

根據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進行**。

四、急性期中醫**方案包括:

1、中醫辨證論治:根據病情選擇中風系列方、中成藥(含院內製劑)、中藥針劑。

2、根據病情選擇用藥劑型:湯劑、顆粒劑、中成藥、針劑

3、根據病情選擇給藥途徑:口服、鼻飼、灌腸、靜滴、外洗、外敷、沐足、中藥藥熨

4、針刺**:腦梗死急性期中臟腑患者選用「石氏醒腦開竅針刺法」,中經絡患者按診療規範辯證施針(灸)

5、按摩推拿:辯證施針

6、中藥外治法:中藥外洗、外敷、沐足、藥熨、灌腸。

五、中醫**方法

1、辨證**

(1)中經絡

①肝陽暴亢,風火上擾

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強言謇或不語,或口舌歪斜

兼症:眩暈頭痛,面紅身赤,口苦咽乾,心煩易怒,尿赤便幹。

舌脈象:舌質紅或紅絳,舌苔薄黃,脈強有力

治法:平肝熄風,瀉火通絡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鉤藤20g,菊花15g,夏枯草15g,天麻10g,石決明30g,生龍牡各30g,梔子10g,黃芩12g,珍珠母30g,牛膝12g,赤芍12g),每日1劑,水煎服。

針劑:清開靈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配合活血化瘀類藥物如:脈絡寧注射液,丹紅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寧注射液等。

②風痰瘀血、痺阻經絡證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強語謇或不語

兼症:頭暈目眩

舌脈象: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膩,脈滑

治法:熄風化痰,祛瘀通絡

方藥: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法夏10g,白朮10g,天麻10g,膽星6g,丹參20g,赤芍12g,瓜蔞皮12g,雞血藤30g,竹黃12g,大黃6g,g,每日1劑,水煎服

針劑:川芎嗪注射液配合活血化瘀類藥物如:脈絡寧注射液、丹紅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寧注射液等。

③痰熱腑實,風痰上擾證。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強言謇或不語。

廉症:腹脹便幹便秘,頭暈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脈象:舌質暗紅或暗淡,苔黃或黃膩,脈弦滑或偏癱側弦滑而大。

治法:先治以通腑化痰:大承氣湯加減(生大黃10g,芒硝10g,瓜蔞30g,丹參20g,枳實10g),大便通瀉後,改清化痰生活血通絡,星蔞承氣湯加減(全瓜蔞10g,膽星6g,丹參20g,赤芍12g,雞血藤30g,竹黃12g,大黃6g,枳實10g),每日一劑,水煎服。

中成藥:化痰通腑口服液1次1-2支,每天2次。

針劑:清開靈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

④氣虛血瘀證。

藥: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3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赤芍10克,歸尾10克,地龍10克,川芎10克,丹參20克,雞血藤3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中成藥:芪歸通絡口服液1次1-2支,每天2次。通絡。

方針劑:川芎嗪注射液或參麥注射液,北芪注射液配合活血瘀血類藥物如:脈絡寧注射液、丹紅注射液、舒血寧注射液等。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

兼症:面色蒼白,氣短乏力,口流涎,自出汗,心悸便溏,手足腫脹。

舌脈象: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細緩或細弦。

治法:益氣活血,化瘀

⑤陰虛風動證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強言謇或不語。

兼症:煩躁失眠,眩暈耳鳴,手足心熱。

舌脈象:舌質紅絳或暗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細弦數。

治法:育陰熄風通絡。

方藥:鎮肝熄風湯加減(生地20克,玄參15克,麥冬15克,珍珠母30克,牡蠣30克,丹皮12克,丹參15克,白芍15克,女貞子15克,鉤藤20克,桑寄生30克),每日1劑,水煎服。

針劑:脈絡寧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2)中臟腑

①肝陽暴亢,風火上擾清竅證。

主症:神情恍惚,甚至昏迷,半身不遂。

兼症:平時多有眩暈、麻木之症,情志相激病勢突變,肢體強痙拘急,面紅,口幹便秘。

舌脈象:舌質紅絳,舌苔黃膩而幹,脈弦滑大數。

治法:清熱熄風,開竅醒神。

方藥:羚羊角湯加減(羚羊角3g,生石決30g,黃芩12g,白芍20g,梔子10g,竹黃12g,牛膝12g,丹皮12g,大黃10g),每日一劑,水煎服。

②痰溼蒙塞心神證。

主症:神昏,半身不遂。

兼症:素體多是陽虛濕痰內蘊,肢體鬆懈癱軟不溫,繼則四肢厥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

舌脈象:舌質暗淡,舌苔白膩,脈沉滑或沉緩。

治法:溫陽化痰,醒神開竅。

方藥:滌痰湯加減(法夏10g,陳皮6g,枳實10g,膽星10g,菖蒲10g,鬱金12g,茯苓20g,運志20g,竹茹10g)每日1劑,水煎服。

針劑:醒腦靜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配合參麥注射液北芪注射液滴注。

③痰熱內閉心竅證:

主症:神昏,昏憒,半身不遂。

兼症:起病急驟,鼻鼾痰鳴,肢體強痙拘急,項強身熱,躁擾不寧,甚則手足厥冷,頻繁抽搐,偶見**。

舌脈象:舌質紅絳,舌苔褐黃乾膩,脈弦滑數。

治法:清熱化痰,醒神開竅。

方藥: (黃芩12g,珍珠粉3g,鉤藤20g,法夏12g,竹黃12g,石菖蒲10g,丹參30g,生石決30g,丹皮10g,牡蠣30g,夏枯草15g,遠志10g)每日1劑,水煎服。

針劑:清開靈注射液或醒腦靜注射液。

④元氣敗脫,心神散亂證。

主症:突然神昏,昏憒,肢體癱軟。

兼症:手厥冷汗多,重則周身濕冷,二便自遺

舌脈象:舌淡,舌質紫暗,苔白膩,脈沉緩,沉微。

治法,益氣回陽救逆。

方藥:參附湯加減(人參20g,制附子15g,山萸肉10g,五味子10g),煎湯灌服或飼鼻,每日1—2次。

2、應急與搶救

(1)吸氧:中經絡者間歇吸氧,中臟腑者持續吸氧。

(2)痰涎壅盛者應吸痰,呼吸道阻塞出現呼吸困難時行氣管切開,,以免引起窒息

(3)出現吞嚥困難時或中臟腑昏迷者,視病情可在48小時後給予鼻飼。

(4)尿瀦留或尿失禁時,留置尿管。

(5)出現中臟腑之閉證,證屬風火上擾清竅及痰熱內閉心竅者,予清開靈注射液或醒腦靜注射液滴注。

(6)臟腑之閉證,證屬痰溼蒙塞心神者,予川芎嗪注射液或活血化瘀類滴注。

(7)中臟腑之陰脫者,予參麥注射液、生脈注射液靜脈推注或滴注。

(8)臟腑之陽脫者,參附注射液或參麥液靜脈推注或滴注。

(9)出現高熱、上消化道出血及癲癇發作時,予相應處理

(10)出現顱內高壓症候群、腦疝前期及腦疝等,當給予脫降顱內壓藥物,如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對嚴重感染、休克、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等,行中西結合**,予相應中西醫搶救措施。

六、針灸**

1、中風中臟腑

①閉證運用石氏「醒腦開竅針刺法」:

主方1腧穴組成

主穴:雙側內關

人中患側三陰交

副穴:忠肢極泉、尺澤、委中。

配穴:吞嚥障礙配雙側風池、雙側翳風、雙側完骨

眩暈配雙側天柱。

操作方法:

主穴:先刺雙側內關,直刺0.5—1.

0寸,採用提插捻轉結合的瀉法,即左右手分別持患者左側和右側的針柄,左手拇指食指呈順時針捻轉,右手拇食指呈逆時針方向捻轉,並配合提插瀉法(輕插重提瀉法)捻轉的角度>180°,頻率為轉/分,手法持續操作1—3分鐘,繼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採用雀啄手法(將針向乙個方向捻轉360°,採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濕潤或流淚為度,再刺三陰交,尚脛骨內側緣與**呈45°角斜刺,針尖刺到原三陰交穴的位置上,進針0.

5—1.0寸,行重插輕提之補法,以患者下肢連續抽動3次為度。

副穴:極泉穴,原穴沿經下移2寸的心經上取穴,術者用手固定患肢肘關節,使其外展,直刺進針0.5—0.8寸,用提插瀉法,患者有手麻脹並抽動的感覺,以患者抽動3次為度。

尺澤穴取穴法應屈肘為內角120°,術者用手托住患者肢腕關節,直刺進針0.5—0.8寸,用擔插瀉法,針感從肘關節傳到手指或丟動外旋,以手動3次為度。

委中穴:仰臥位抬起患肢取穴,術者用左手握住踝關節,以醫者肘部頂患者膝關節,刺入穴位後,針尖向外15°,進針1.0—1.5寸,用擔插瀉法,以下肢抽動3次為度

配穴:假穴球麻痺:風池針向結喉,進針刺2—2.5寸,採用小幅度(<90°)、高頻率(>120轉/分)的捻轉補法1—3分鐘,翳風完骨的操作同風池穴

手指握固:合谷穴針向三間穴,進針1—1.5寸,用提插瀉法,以食指抽動為度

上述**方法為1日兩次,10次為1療程,一般需要**3—4個療程。

主方2 主要作為主方1的替換穴位

腧穴組成

主穴:上星、百會、印堂、雙側內關、患側三陰交。

配穴及副穴同主方1

操作方法:

主穴:先刺印堂穴,刺下皮下後使針直立,採有輕雀啄手法(瀉法),以流淚或眼球濕潤為度。繼之,選3寸毫針由上星穴刺入,沿皮刺至百會穴後,針柄旋轉90°,轉速1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鐘。

內關、三陰交及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1

加減:肝陽上亢者加太衝穴;風痰上擾者加豐隆、風池穴,肝腎陰虛者就太溪穴,吞嚥困難者加風池、翳風、完骨穴;手指捏固不能屈伸者加合谷;言語不利或失語者就金津、玉液穴或廉泉穴;脫證者加灸神厥、氣海、關元穴。

②脫証灸百會、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神厥等、每日2次

2、中風中經絡

(1)半身不遂:

治法: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輔以太陽、少陽經穴。初病可單刺患側,久病則刺灸雙側;初病宜瀉,久病宜補。

處方:肩禺曲池、合谷、外關、環跳、陽陵泉、足三里、解溪、崑崙、商丘。

隨症選穴:上肢還可取肩僇陽池、後溪等穴;下肢取風市、陰市、懸鍾等穴病程日久,上肢宜配取大椎,肩外俞,下肢宜配取腰陽關、自環俞、肘部拘孿加曲澤,腕部拘孿加大陵;膝部拘孿加曲泉;踝部拘孿加太溪;手指拘孿加八邪;足趾拘孿加八風;語言謇澀加廉泉、通裡;肌膚不仁可用**針輕叩患部。

2023年癭病中醫診療方案

內分泌科優勢病種 2009 癭病中醫診療方案。一 適用物件 中醫診斷 癭病。西醫診斷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二 診斷依據 1.疾病診斷。1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內科常見病診斷指南 頸前結塊腫大,其塊可隨吞嚥動作而上下移動,觸之多柔軟 光滑,病程日久則質地較硬,或可捫及結節。西醫診斷標準...

痔病中醫診療方案臨床療效總結分析

依從性好的 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點 1.方法的療效有循證醫學證據,被納入到正規教材以及正式發布的指南中,因此臨床患者的依從性好,如手術方式能徹底 痔病,中藥薰洗法 術後疼痛療效比較肯定,應用較好 2.方法能廣泛被患者乃至民眾所認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屬的依從性好,如區域性藥物 中藥薰洗 口服 藥...

2023年中風診療方案總結評估

2011年1月 2011年12月我科腦血管病專科通過運用中風急性期及中風恢復期診療方案 腦血管疾病,並實行中風急性期和恢復期的臨床路徑。科內在中風診斷 上有了很大的進展,取得的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總結如下 2011年全年腦血管病專科共收治腦血管病人356人,其中中風急性期338人,中風恢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