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外感發熱中醫診療方案

2021-12-21 01:31:55 字數 2278 閱讀 2475

南澗縣中醫醫院急診科

編寫人員: 鐘鴻飛楊文良普利桃

楊永坤張瑜

201.03制定

外感發熱病(上呼吸道感染)中醫診療方案

(2023年03月)

一、診斷

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zyyxh/t11-2008)。

發熱,體溫高於37.4℃,一般急性起病,初起常伴惡寒、咳嗽、頭身疼痛。

有感受外邪病史。

理化檢查:血白細胞總數降低或明顯公升高,中性粒細胞增高,出現核左移。

2.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2023年)

根據病史、流**況、鼻咽部症狀和體徵,結合周圍血象和胸部x線檢查可作出臨床診斷。進行細菌培養和病毒分離,或病毒血清血檢查、免疫螢光法、酶聯免疫吸附法、血凝抑制試驗等,可能確定**診斷。

血象:因多為病毒**染,白細胞計數常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細胞比例公升高。細菌感染者可有白細胞計數與中性粒細胞增多和核左移現象。

病原學檢查:因病毒型別繁多,且明確型別對**無明顯幫助,一般無需明確病原學檢查。需要時可用免疫螢光法、酶聯免疫吸附法、血清學診斷或病毒分離鑑定等方法確定病毒的型別。

細菌培養可判斷細菌型別並做藥物敏感試驗以指導臨床用藥。

證候診斷:

1. 表寒證:發熱,惡寒無汗,頭身疼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2. 表熱證:發熱、咳嗽突出,伴有發熱,微惡寒或短暫惡寒,咽乾痛,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浮稍數。

3. 表濕證:身熱不揚,惡寒,並見頭重身困。胸烷脹悶,苔膩,脈濡。

4. 肺熱證:壯熱,咳嗽或喘促,痰黃稠或痰中帶血,胸痛口渴,舌紅苔黃,脈滑數。

5.邪鬱少陽證:發熱,往來寒熱,身痛,口幹,口苦,不欲飲食,嘔噁時作,舌紅,苔薄白,脈弦者。

6. 氣分熱盛證:壯熱,大汗出,口大渴,舌紅,苔黃,脈洪大。

二、**方案

辯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

1. 表寒證

治法:辛溫解表

方藥:麻黃湯加減。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咳嗽痰多者合二陳湯。

2. 表熱證

治法:辛涼解表

方藥:銀翹散加減。薄荷、荊芥、豆豉、銀花、連翹、山梔、桔梗、蘆根、竹葉、牛子、桔梗、甘草。

3. 表濕證

治法:透表化溼

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大腹皮、茯苓、陳皮、厚朴、桔梗、白朮、白芷、薄荷、紫蘇葉、法半夏、甘草。

4.肺熱證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化痰

方藥:麻杏石甘湯加減。麻黃、生石膏、杏仁、甘草、金銀花、魚腥草

5. 邪鬱少陽證

治法:和解少陽,扶正達邪

方藥:小柴胡湯加減。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生薑、大棗。

6. 氣分熱盛證

治法:清熱瀉火

方藥:白虎湯加減。知母、石膏、炙甘草、粳公尺。

靜脈滴注中藥注射液

根據病情可辨證選擇痰熱清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

㈢中醫特色**

1、酒劑擦浴:酒精(柴葛酒精浸液)擦患者的雙側頸部大血管、腋下、手心、足心、腹股溝等處,頓挫高熱。

2、冰敷**:高熱病人,可將冰袋敷於病人的前額、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部位,用於高熱病人,需持續應用,且要經常更換冰袋,直至體溫下降。現代稱為冰袋外敷法,用於頓挫高熱。

3、針刺**: 針刺十宣穴。**針:對發熱汗不出及項背疼痛者,沿背部督脈、膀胱經用**針叩打,之後再拔火罐。

4、中藥直腸滴注(灌腸)**:用於腑實患者。

㈣**難點

1.對於體溫超過40℃患者應盡早選用物理降溫方法,可冷敷腋下、四肢,或酒劑擦浴。

2.對於咳嗽、咳痰症狀明顯,肺部聽診可聞及溼羅音,應行胸部x線檢查,必要時選用靜脈抗生素**。

㈤內科基礎**

參照《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2023年)主要包括:降溫、止驚及鎮靜、祛痰止咳,如有細菌感染,可選用適合的抗生素,如青黴素、紅黴素、螺旋黴素、氧氟沙星。

㈥護理1.加強身體鍛鍊,增強正氣衛外能力,養成經常性戶外活動習慣。

2.保持室內外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使室內空氣時常新鮮,並有充足的陽光照射。在感冒流行季節,可用食醋燻蒸法進行空氣消毒。每立方公尺空間以食醋5~10ml,加水1~2倍稀釋後加熱,禁閉門窗,每次燻蒸2小時,每日或隔日一次。

可預防時行感冒。

3.患感冒時,多飲開水,飲食宜清淡,忌油膩辛辣燥熱,保持充足的睡眠。

三、中醫臨床療效評價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中醫病症診斷療效標準》

1.**:症狀消失。

2.好**發熱消退,臨床症狀減輕。

3.未癒:臨床症狀無改善或加重。

外感發熱 上呼吸道感染 診療方案

一 診斷 一 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中醫內科常見疾病診療指南 zuuxh t11 2008 1 診斷要點 發熱,初起常伴惡寒 咳嗽 頭身疼痛。有感受外邪病史。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降低或公升高,中性粒細胞增高,出現核左移。2 主要症狀 鼻和喉部燒灼感,咽癢或痛 鼻塞 打噴...

2023年癭病中醫診療方案

內分泌科優勢病種 2009 癭病中醫診療方案。一 適用物件 中醫診斷 癭病。西醫診斷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二 診斷依據 1.疾病診斷。1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內科常見病診斷指南 頸前結塊腫大,其塊可隨吞嚥動作而上下移動,觸之多柔軟 光滑,病程日久則質地較硬,或可捫及結節。西醫診斷標準...

腰背肌筋膜炎中醫診療方案 2019

一 診斷 一 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zy t001.1 94 1 可有外傷後 不當 勞損或外感風寒等病史 2 腰背部痠痛 肌肉僵硬發板 有沉重感,疼痛常與天氣變化有關,陰雨天及勞累後可使症狀加重 3 腰背部有固定壓痛點或壓痛較為廣泛,背部肌肉僵硬,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