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和諧社會的構建談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

2023-01-26 03:54:03 字數 1204 閱讀 9279

作者:李良導

**:《文教資料》2023年第13期

摘要: 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構建呼喚大學生感恩教育的重構,只有將和諧社會目標與大學生感恩教育緊密結合,真正實現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不斷促進大學生自身的全面和諧發展,進而推動社會不斷進步。

關鍵詞: 和諧社會大學生感恩教育構建

感恩,是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給予自己帶來的恩惠和方便在內心產生認可並意欲回饋的一種認識、情懷和行為,是每個人都應具有的基本道德準則和做人的最基本修養。而感恩教育,則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對受教育者進行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以至於施恩的人文教育。[1]感恩是一種做人的道德,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人性的高貴之所在。

拒絕感恩,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現。高等學校作為和諧社會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直接為和諧社會培養、輸送高素質人才的基地,是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高等學校教育要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宗旨,不斷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大學生的感恩教育,這既是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又是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內在需要。

一、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現狀及分析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已進入乙個全新、高速的社會轉型期,開放的現代化社會經濟體制帶來了生產力的解放和物質財富的增長,給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創造了優越的成長環境。「80、90後」學生也有著非常可愛的精神特質,如個性鮮明、心態開放、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參與生活[2]。汶川、玉樹**後的義務獻血和捐款、奧運會志願者的滿腔熱情、為西南乾旱災區捐水等,都說明作為當代大學生的「80、90後」是能夠勇敢地承擔起社會責任的。

但是,仍有部分當代大學生的個體意識、權利意識日益增強,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冷漠、自私,社會責任感逐漸淡化。當今家庭中的孩子,獨生子女佔絕大部分,在生活中,他們幾乎沒有經歷過艱苦環境的磨練,感知不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思想上,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對自身道德品質的提公升,部分大學生甚至認為家庭、學校、國家和社會給予他們的都是理所當然的,視父母、親人、朋友為自己服務的工具,毫無感激之情。近年來,許多大學生通過社會資助、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貸款及國家、省市的獎助學金完成學業,但其中一些大學生從不知感激,更不知回報[3]。

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感恩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高校應當不斷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幫助大學生提高道德修養,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支援。

大學生如何構建和諧社會

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域性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是 一要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 互相信任的社會關係 二要全體人民各盡所能 各得其所 和諧相處 三要和諧興國 和諧創業 和諧安邦。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生力軍,是十分...

論大學生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實現社會和諧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適應改革發展客觀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體現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而和諧社會主義的建設是一件偉大,艱鉅而又長期的任務,它需要我們中華民族每乙個人的參與和奉獻。作為當代...

大學生的素質培養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係

摘要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是在新世紀 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大學生是當今社會的後備軍,要想社會得到更好更完善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當今大學生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需要。關鍵字 和諧社會,大學生 大學生的和諧精神與合作素質的現狀 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