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素質培養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係

2021-03-04 00:40:24 字數 4117 閱讀 8288

【摘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是在新世紀、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大學生是當今社會的後備軍,要想社會得到更好更完善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當今大學生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需要。

【關鍵字】:和諧社會,大學生

大學生的和諧精神與合作素質的現狀

在大學生自身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人的個性發展上還存在一些不和諧的情況。在大學生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上,集體主義精神容易受到忽視。人們很少提及集體主義精神,往往會用協同精神、合作精神、團隊精神取而代之,然而實際上這幾個概念是有區別的。

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而其他幾個則是不同概念。個人主義思想在部分大學生身上表現的比較突出,例如強調個人的奮鬥、個人價值的實現,使得個人的奮鬥目標與社會的發展目標脫節。過於強調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忽視了他人、集體與國家利益。

而在人際關係上也存在一些不和諧的因素,部分大學生過於強調競爭、排斥,甚至你爭我奪,卻忽視了合作,造**際關係的緊張。在個性全面發展方面也存在不和諧因素,例如重視科學技術教育,輕視人文素質教育,重視智育,輕視德育的現象在一些高校中有著不同程度的表現,進而導致學生身心未能全面發展,甚至還出現了畸形發展。各種調查資料顯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還比較突出的。

一、當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以及大學生素質培養的需要

21世紀是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世紀,面對著日益激烈的競爭,社會對人才應該具備的素質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強法治道德觀念與社會責任感;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塑造健康的道德人格等。也就是說,21世紀的人才更應具備現代化的心理素質,成為智力能力、知識、資訊的合格載體,能夠從事現代化的創造性勞動,並能夠自覺地服務於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的事業。

因此,提高大學生素質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素質的內涵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特徵,即不同的時代對素質有著不同的要求。當今社會是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這就要求我們具備適應競爭,能在挫敗中成長並能從中脫穎而出的能力。

二、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主要內容及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主要內容涉及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質與學習成才等方面,要求樹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中,政治修養是核心,思想修養與道德修養是重點,心理修養是基礎,學習成才修養是出發點和落腳點。縱觀目前大學生,素質狀況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諸多的負面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道德價值觀念: 在市場經濟崇尚個性發展的大浪潮的衝擊影響下,當代大學生道德價值觀與以前已大有不同。一方面,他們的個性已相當鮮明,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思維方式,有了創新意識;另一方面,大學生中「極端個人主義」的消極思想有所抬頭,對為事業獻身的精神與為集體奉獻的精神有一定程度的削弱。

(二)生活價值觀念:受社會上所謂「實惠」 觀念和「個人功利」因素的影響,價值取向漸漸向「功利化」偏移。有的大學生過於看重物質利益,崇尚個人主義,以自我為中心,自我設計、自我奮鬥、自我實現,講奉獻、講責任、講艱苦奮鬥的少了,講報酬、講索取、講享受的多了。

(三)心理健康:據有關調查顯示,全國有28%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有近10%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問題,因精神疾病而退學的人數佔退學總人數的 54.4%,精神行為檢出率為16%,心理健康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約佔30%。

諸多的資料和事實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

(四)就業觀念:與過去相比,大學生對所從事工作的喜愛程度有明顯下降,更多的是關注經濟待遇和行業發展前途,擇業目標趨向多元化,自我評價趨於理性化。然而由於就業選擇的不穩定性和多變性,容易帶來違約的隨意性。

三、如何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念,並且隨著主觀意識的覺醒,價值取向的多樣化和價值追求的複雜性日漸體現,但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提高大學生素質,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校要提高新形勢下對素質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2)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改革教育體制是教育發展的動力。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是思想道德素質和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育者,要培養出高素質的大學生,必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作為堅強後盾。

(4)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5)注重實踐,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6)為素質教育創造優良的環境,優化、淨化校園和社會環境,為大學生提供練武和用武之地,減少錯誤思想觀念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7)學校要結合各專業特點,根據社會需要和學生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創造豐富的社會實踐機會,鼓勵學生到社會生活中去,增加社會經驗,提高自身能力;讓學生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磨練意志,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為了提高大學生多方面的適應能力,我們還應從多方面對大學生的素質進行塑造,使之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增強法治道德觀念及社會責任感;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智力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比較完整的心理特徵,主要包括人的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注意力這五種基本因素,同時它也是成才的基礎,;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塑造健康的道德人格等等。

四、大學生素質的培養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係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大學生素質的培養關係到我國未來國民素質的高低,國家軟實力的強弱以及社會發展的快慢等問題。同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與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素質有較大的要求。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而這一目標的完成要求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有著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覺悟,身體素質以及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是要求身為大學生的我們要要注重素質的培養。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六個必須」,這說明了和諧社會是社會發展的一種良性狀態,乙個理想目標,其中包括人際關係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而大學生素質的提高,有助於協調各種關係,如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與個體發展之間的關係;整合社會資源,有序地組織分配社會資源,從而形成合力;促進社會公平與正義,激發社會活力;推動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社會整體水平的提高以及國民素質文化的提高,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社會的融洽相處等。

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以人為本作為基礎,而大學生正是這一結構中的主力軍,培養大學生的素質,將會為和諧社會的構建起到重要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從人際關係、資源配置、社會結構三個方面對大學生提出了要求:

從人際關係角度來說,想要構建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就需要我們大學生樹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理念;從資源配置角度看,要使社會成員能夠實現多贏互利,協調處理好社會利益關係;從社會結構角度看,和諧社會的建立需要合理的社會結構作為基礎。

加強校園先進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從校園文化概念本身來看,它屬於文化建設的一部分,但校園文化是不能脫離大學生生活的,它應當是大學生學習、工作和生活三者和諧相融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特點,就決定了它是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乙個重要載體。

這個載體,由於文化本身的特性,蘊藏著潛移默化、滲透持久的重要育人功能。近年來,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已經成為高校一道絢麗的校園風景線,但是各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普遍缺乏和諧性。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以培養提高大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大力弘揚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大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團隊精神。

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形成平等互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要正確對待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尤其是要弘揚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合作精神與團隊精神,樹立「競合」意識;同時,大學生身心要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不僅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而且更應在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高素質的建設者。而我國未來先進思想和文化的創造群體將是今天的青年大學生。大學是知識創新力量集中、技術創新手段先進的地方,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示範區和輻射源。

所以大學生素質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我們黨執政目標的實現,關係到我們國家民主富強事的實現;大學生的質量將關係到我們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因此,我們當代的大學生必須從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到主人翁的高度,把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教育貫穿到平時的學習、生活及活動中去,平時注意培養自身如下幾方面的意識:一是民本意識。

重視培養自身的「親民、愛民、為民」意識,努力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鬥。二是民主法制意識。平時多看多聽多想,培養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和體現民意、保障民權的觀念和素質,培養依法辦事、遵守法律的觀念和素質。

三是公平正義意識。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觀念,公道正直地為人處世,維護社會公義。四是生態意識。

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倫理觀念,形成正確的生態責任感和義務感,關心社會與經濟發展的生態後果,選擇對子孫萬代有益的價值取向。五是誠信友愛意識。養成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與人融洽相處的良好品德。

大學生如何構建和諧社會

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域性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是 一要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 互相信任的社會關係 二要全體人民各盡所能 各得其所 和諧相處 三要和諧興國 和諧創業 和諧安邦。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生力軍,是十分...

論大學生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實現社會和諧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適應改革發展客觀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體現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而和諧社會主義的建設是一件偉大,艱鉅而又長期的任務,它需要我們中華民族每乙個人的參與和奉獻。作為當代...

發展企業年金與構建和諧社會

載 學術動態 學術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主辦,第32期 總第1122期 2005年12月5日 拉美所鄭秉文 我國建立企業補充保險的歷史只有十幾年,而將企業年金正式採取dc型信託模式則只有一年多的歷史,且,如果從勞動社會保障部公布第一批獲得企業年金 執照 的金融機構名單開始算起,從法律的意義上說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