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讀後感

2021-03-04 00:40:24 字數 3397 閱讀 5157

在中學時代學歷史時,就已經對馬克思和恩格斯有所了解,知道了有《資本論》這本書,知到書中有剩餘價值理論這個概念。其餘的就不了了之了。直到今天,經過乙個多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課程學習,才讓我對資本論進行重新審視。

經過十幾天的仔細閱讀,讓我收穫匪淺!

只可惜,由於閱歷和時間的關係,使我無法對《資本論》進行深刻的了解。眾所周知《資本論》不僅是一部不朽的經濟學著作,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融為一體的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全書,並且它又是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兩大貢獻,即歷史唯物論和剩餘價值理論的完美的統一。實際上這部以剩餘價值理論為基石的經濟學巨著,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具體論證和生動體現,即具體的歷史唯物主義論著。

《資本論》建立了乙個嶄新的思想體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於德國哲學、早期社會主義理論和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像黑格爾一樣,相信能夠用乙個辯證法公式概括人類的進化歷程。

他認為,所有哲學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於解釋世界,但他同時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改變世界。他在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之上,顛覆了傳統的「形上學」,建立了乙個現實中得以實踐的最大的思想體系,乙個影響巨大的體系。

《資本論》是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資本論》運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將社會關係歸結為生產關係,將生產關係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從而證明了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乙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同時《資本論》也沒有簡單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一般過程歸結為它們的共同基礎——物質生產過程,而是從物質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中引出了全部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內容和形式。

在此,我將所得所感,陳述如下。

《資本論》的基礎是剩餘價值學說,馬克思根據這一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論證了無產階級必然要為實現無產階級**和消滅人剝削人的現象而鬥爭。

剩餘價值理論中馬克思指出,看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幹活付錢」是錯誤的認識,實際上「幹活付錢」並不是「等價交換」,工人為資本家勞動所創造的財富遠遠大於自己所得的報酬。例如,乙個工人一天勞動所得為8元錢,而他在一天之內為資本家所創造的利潤遠遠不止8元,可能是16元,也可能是24元,還可能更高。

那麼,究竟什麼是剩餘價值呢?馬克思的《資本論》裡面的一段話「其中的g′=g+△g,即等於原預付貨幣額加上乙個增殖額。我把這個增殖額或超過原價值的餘額叫作剩餘價值。

馬克思認為,「勞動過程的第二段時間,工人超出必要勞動的界限做工的時間,雖然耗費工人的勞動,耗費勞動力,但並不為工人形成任何價值。這段時間形成剩餘價值,剩餘價值以從無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誘著資本家。」馬克思又進一步論述,「把價值看作只是勞動時間的凝結,只是物件化的勞動,這對於認識價值一般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同樣,把剩餘價值看作只是剩餘勞動時間的凝結,只是物件化的剩餘勞動,這對於認識剩餘價值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使各種經濟的社會形態例如奴隸社會和雇傭勞動的社會區別開來的,只是從直接生產者身上,勞動者身上,榨取這種剩餘勞動的形式。」在這話裡,很明了地將剩餘勞動時間與剩餘價值掛鉤起來,從而得出資本家通過榨取剩餘勞動時間來獲得剩餘價值。

這種深入透切的分析,使我清楚了解到資本家是如何榨取剩餘價值,即剝削工人。馬克思用乙個個清晰的辯證,乙個個血淋淋的例子,講述了工廠主是如何一點一滴剝削那些工人,如何一步步看似合法的盜走了所有的工人們財產與勞動成果。也明了的敘述了資本家們是如何用工資的形式隱藏了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有酬勞動和無酬勞動,如何把工人的勞動都表現為有酬勞動。

清晰的告訴所有的勞動者,你們被資本家們騙了。你們被資本家盜走了財富卻渾然不知。

其實,我們將剩餘價值理論換個方法表示將有助於我們理解。如:整個工作日a=必要勞動時間a+剩餘勞動時間b。

a在穩定的生產方式的前提下是固定的,所以剩餘價值率的提高必然通過a的增加而增加b;而a在生產方式不斷進步的情況下是續漸減少的,所以在a不變的前提下--這種不變具有現實的重要意義--b在續漸地增加。後面的情況所造成的後果是,由於a的減少而使勞動力的價值降低,然而它被剝削的程度更大了。

或許,大家跟我一樣,一開始也知道剩餘價值理論,看了《資本論》以後才發現,還有個勞動價值理論。讓我再一次發出對馬克思的讚嘆!然我不得為馬克思折服!

勞動價值論是指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批判地吸收了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價值論的合理內容,建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原創含義,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是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的比例的基礎,它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二是創造價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其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是價值的源泉,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腦力體力的耗費,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但它不是價值的源泉;三是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活勞動,即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抽象勞動,物化勞動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在新的商品生產過程中只能轉移自身的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商品價值中不包含任何乙個自然物質的原子。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徹底的一元價值論。

其巨大可行性,讓我們不得不讓其發展與創新。馬克思同歷史上的經濟學家,特別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在方**上的重要分水嶺。馬克思認為,經濟範疇是經濟現實關係的科學抽象,而隨著經濟的現實關係的變化,經濟範疇也應當相應發生變化。

馬克思指出,從方**的角度看,經濟生活、社會經濟結構、生產方式都不是「結晶體」,而是乙個「變化的機體」。因而,人們認識社會生產方式和經濟變化規律的範疇,也不是永恆的,而是處在不斷變化發展和否定的過程中。有些經濟範疇的內涵,會隨著經濟現實的變化不斷更新其內容和性質,有些經濟範疇只說明一定歷史階段的經濟現象,隨著歷史的發展,實質上它已不再適用,這時它只會作為人們認識經濟現象的歷史痕跡保留下來,而一些新的經濟範疇會代替舊的經濟範疇。

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是立足於商品經濟社會的,勞動價值論是對商品經濟現實關係的一種理論反映。沒有商品經濟社會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勞動價值論。我們應該看到,商品經濟發展的歷史是長期的、有階段性的,這一發展過程必然決定著勞動價值論要隨著歷史發展不斷地向前推進。

所以,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科學體系,創新和發展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對商品經濟現實關係的一種確切反映,是科學體系發展的必然途徑。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程序的不斷推進,大量新情況、新問題湧現出來,社會勞動出現了許多新特點,馬克思的資本論有了新的實踐土壤。但是,按照勞動價值論的原創含義,服務性勞動、科學研究勞動、生產精神產品的勞動、經營管理勞動,由於都不直接創造物質產品,都不創造價值。這一原創含義,與現實經濟活動存在著巨大的矛盾,馬克思的資本論遇到了一系列挑戰。

經管管理勞動,生產精神產品勞動,科學研究勞動,服務性勞動等曾被馬克思定義為不能創造價值的勞動,在當今社會已經成為了乙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馬克思的《資本論》指導著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也指導著我們自我價值的實現。每一種學說,每一種論述都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我們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全盤否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產生於130多年前工業化初期的蒸汽機時代,而當時的生產方式、勞動形態、商品形式和財富構成等都與當今有著巨大的差別。

因此,分析馬克思資本論,不能脫離對那個特定時代特點的分析。我們要批判性的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以上,是我此次學習《資本論》一點所得所感!

資本論的讀後感

我今天下午看了 資本論 感觸比較多,他主要的特點是匯集了各家之所長,再加上他理解的東西,通過學習,給我的理解帶來了幫助。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任何科學原理都是對特定條件下的特定問題的分析。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產生於130多年前工業化初期的蒸汽機時代,而當時的生產方式 勞動形態 商品形式和財富構成等都與...

資本論讀後感2019字

關於 資本論 的內容,馬克思在 資本論 第三卷開篇時指出 在第一卷,我們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本身作為直接生產過程考察時呈現的各種現象,而撇開了這個過程以外的各種情況引起的一切次要影響。但是,這個直接的生產過程並沒有結束資本的生活過程。在現實世界裡,它還要由流通過程來補充,而流通過程則是第二卷的研...

資本論小章節讀後感

資本論第三篇第四章讀後感 資本論第三章第四篇論述的問題是 機器和大工業 18世紀的時候,英國掀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創了機器的時代。當時的機器是以蒸汽機為動力,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機器代替人力勞動。這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更是一場社會經濟體制的變革。機器的出現,使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廠。從此之後,自耕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