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畢業文言文

2023-01-24 04:30:03 字數 5039 閱讀 6406

學弈 《孟子·告子》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讓弈秋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乙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乙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心裡卻一心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這兩個人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後乙個同學不如前乙個學的好。

難道是後乙個同學的智商不如別人?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注釋】

學弈(下棋)

弈秋(人名,原名秋,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通國(全國)之(的)善弈者(擅長下棋的人)也。使(讓)弈秋誨(教導)二人弈,其(其中)一人專心致志,惟(只聽)弈秋之(的)為聽(教導);一人雖聽之(弈秋的教導),一心以為有鴻鵠(天鵝)將(即將)至(來到),思(想)援(拉,引)弓繳(箭)而射之(指天鵝)。雖與之(前者)俱(一起)學,弗(不)若(比)之(指前者)矣(好)。

為(因為)是其(後者)智(智力)弗若(不一樣)與(嗎)?曰(答):非(不是)然(這樣)也(的)。

【讀法】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ei)\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hu)將至,\思\援弓繳[zhuo]\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fu)若之矣(yi)\.

為是\其智\弗若與[yu]?\曰:非\然也.

讀課文時的基調:用懷著一種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識的感覺去讀。

【感悟】 學習任何東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專心致志才能學好東西

兩小兒辯日 《列子·湯問》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學,看見兩個孩子爭辯不已,就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乙個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公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乙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公升起時距離人遠,而到中午時距離人近。

第乙個孩子說:「太陽剛剛公升起的時候像車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來就像盤子一樣,這不是遠的東西看起來小而近的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乙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很清涼,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熱,這不是越近感覺越熱而越遠感覺越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兩個孩子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讀法】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科學解釋:】

原因根據不同感覺來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並不正確。

《兩小兒辯日》裡的乙個小孩說因為早晨太陽冷,中午的熱所以早上遠中午近另外乙個說早上的太陽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遠而且事實的觀察的確如此,那麼如何解釋?到底又是怎麼回事?

一種觀點是:早上地球表面有雲氣,透過雲氣來看太陽,就顯得太陽大。中午雲氣消散,就顯得太陽小,其實太陽的大小並沒有變。

另一種觀點是:太陽高度不同,大氣折射率不同,早上太陽高度角低,折射率大,所以太陽看起來大。

還有一種觀點是:看起來早晨的太陽比中午時大些是因為眼睛的錯覺。我們看白色圖形比看同樣大小的黑色圖形要大些。

這在物理學上叫「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公升時,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陽顯得明亮,而在中午時,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對之下,太陽與背襯的亮度差沒有那樣懸殊,這也是使我們看起來太陽在早晨比中午時大些的原因。總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陽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還有,中午較早晨時熱,是不是因為中午時太陽離我們較早晨時離我們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為什麼呢?

中午時較早晨熱,是因為中午時太陽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陽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陽光直射時,地面和空氣在相同的時間裡、相等的面積內接受太陽的輻射熱較早晨太陽光斜射時多,因而受熱最強。所以中午較早晨時熱。

而實際上,天氣的冷熱主要決定於空氣溫度的高低。影響空氣溫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陽的輻射強度所決定的,但太陽光熱並不是直接使氣溫公升高的主要原因。因為空氣直接吸收陽光的熱能只是太陽輻射總熱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

地面吸收了太陽輻射熱後,再通過輻射、對流等傳熱方式向上傳導給空氣,這是使氣溫公升高的主要原因。

總之,每天中午較熱,早晨較冷,並非太陽離我們地面有遠有近之故。

【作者介紹】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

《列子》相傳是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所著。禦寇是戰國時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來是列子(戰國初期鄭國人列禦寇)、列子**、列子後學著作的彙編,約在戰國後期成書。

人物  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兩小兒:聰明可愛,善於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還敢於爭辯。

人物介紹

孔子(前551.9.28~前479.

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漢族。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

逝世後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實詞的運用

矛與盾 《韓非子》

楚人有鬻(yù)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故?」其人弗能應也。

譯文:  楚國有乙個賣盾和賣矛的人。他誇耀自己的盾,說:

「我的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鋒利,什麼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

」有人說:「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注釋:1、矛:古代的一種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槍頭。2、盾:盾牌,古代作戰時遮擋刀劍用。

3、鬻:賣。4、譽:誇耀。5、曰:說。6、吾:我的。

7、陷:這裡是穿透的意思 , 後面的就有刺的意思。8、或:有人。9、以:用。

10、子:您,對人的尊稱。11、何如:怎麼樣12、應:回答。13、利:鋒利,銳利。

14、其:那個這裡指賣矛和盾的那個人。15、弗:不能。16,之:語氣作詞沒有意思。

中心思想:

《矛與盾》說的是乙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牴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矛與盾》的寓意是說話辦事要說實話,辦實事,不要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律,自己先說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矛盾或牴觸。 出自《韓非子·難一》。

作者介紹

韓非子(約西元前280—前233)即韓非。戰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當時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學生。

韓非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西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讒害,被殺於秦。他的著作後人稱作《韓非子》,現存55篇。

他反對以血統為中心的等級制度,提倡「貴族」「民萌」(氓)平等;反對「用人唯親」,提倡「用人唯賢」;反對儒家的「禮治」,提倡「法治」;同時還提出「術」(君主駕馭臣民的手段)和「勢」(君主的權力)來和「法」相輔相成。

矛與盾的道理就是:

什麼事都不能誇大其詞,使人感到漏洞百出。

有關成語:自相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鄭人買履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在家裡量了自己的腳,把量好的尺碼放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時候,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已經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帶尺碼,於是就說:

「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你的腳試鞋呢?」他說:

「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注釋】

鄭——春秋時代乙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lv),革履,就是鞋子。

先自度其足:度——音(duó),忖度,這裡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量長短

吾忘持度、寧信度:度——音(dù),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裡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通假字),就是座位,這裡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家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反——同「返」(通假字),就是返回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裡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裡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且——將要,打算。置——購置。

【中心思想】

《鄭人買履》講了鄭國有個打算買鞋的人,先在家裡量好了腳的尺碼,到了集市上卻忘記拿了,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碼再返回時,集市已經散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用腳去試試,他卻回答,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條,而不注重客觀現實的人。

【寓意】

說明做事要善於變通,要根據實際情況做事;做事不能迷信教條;不尊重客觀實際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理論點選】  諷刺了那些固執己見,死守教條,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採取靈活對策的人。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韓非子(約西元前280—前233)即韓非。我國戰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是當時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學生。韓非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西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讒害,被殺於秦。

他的著作後人稱作《韓非子》,現存55篇。他反對以血統為中心的等級制度,提倡「貴族」「民萌」(氓)平等;反對「用人唯親」,提倡「用人唯賢」;反對儒家的「禮治」,提倡「法治」;同時還提出「術」(君主駕馭臣民的手段)和「勢」(君主的權力)來和「法」相輔相成。

文言文小學語文常考文言文

1 1 舊,舊的 或答 原來的 或答 過去的 2 邊 或答 際 或答 邊際 2 因為他到朋友家玩,見到破筐裡的舊書,就向人家討要回來讀。意思對即可 3 圍繞 好學 愛書 回答即可。從任何 乙個角度談即可 示例 歐陽修小時候生活條件如此艱苦逐這樣刻苦好學,我們今天的學生更應該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示例 ...

文言文自傳

老師垂鑑,今余以拙略數言自我介紹,望師聽聞。吾姓x名xx,琅琊郡人。自古至今,吾鄉琅琊,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餘之不才,欲以拙詩一首描 家鄉風物 琅琊八景 沂水拖藍藍幾許 泥沱雙月映古今 蒼山疊翠翠如何 平野曉霽換新顏 野館湯泉話炎涼 孝河凝冰說到今 神峰積雪雪映天 普照夕陽幾度紅 光陰似箭,如如而過...

文言文自傳

自傳寫法及範例 含文言文自傳及現代文自傳 吾生於九六年六月,姓黃名子樂,未有字,人送外號曰可樂,心中好不歡喜。乃廣東珠海人氏。性格開朗,好與人交談,活潑好動。吾不汲汲於富貴,只因時時盼橫財之至!噫!朽木不可雕也。自幼愛好讀書,因而倍受讚譽。讀書時不求甚解,卻善記內容,遂精通課外之史焉,亦自稱之 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