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與餵養

2023-01-12 23:18:05 字數 5264 閱讀 4875

一、 現代營養觀

(一) 食物的多樣化、平衡、適量

1.多樣

沒有一種食物能夠具備所有的營養素,因此食物的多樣化實際是保證孩子獲得全面營養的基礎。同時食物的多樣還可以讓孩子享受到多種的美味,讓吃成為人生中的一種樂趣。食物的多樣化何以讓孩子獲得豐富的味覺、嗅覺、視覺、觸覺的感知刺激,有利於孩子的早期發展。

食物的多樣化可以避免孩子日後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的形成。實現食物多樣化就要盡早讓孩子嚐到同一類食物的諸多口味。比如同為蔬菜類,就應該提供胡蘿蔔、綠葉菜、黃瓜、西紅柿等多品種、多口味的蔬菜。

對於剛新增泥糊狀食物的孩子來說,食物的多樣化和從一種到多種的新增並不矛盾。為了讓孩子有乙個適應的新食物和發現過敏但的機會,每新增一種新的食物要觀察3~5天,而不能實現食物多樣化同時新增幾種新的食物,不遵循新增原則往往會造成孩子消化不良,腹瀉,這與我們給孩子新增泥糊狀食物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2.平衡

食物平衡的原則是指同時在四個方面使膳食供給與機體生理需要之間建立起平衡關係,即指氨基酸平衡,熱量營養素構成平衡,酸鹼平衡,各種營養素攝入量之間平衡,只有這樣才有利於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參照中國營養學會提出的中國居民膳食塔的原理,三歲以下的嬰幼兒的平衡膳食可以用乙個特殊的金字塔來表示。作為嬰幼兒營養基礎的底層~金字塔最下一層,是奶和奶製品,這是嬰幼兒主要的營養**,自下而上的第2層~第5層可以從中間分開左側代表工業化泥糊狀的食品;右側代表家庭製作的嬰幼兒食品,他們從2~5層依次為穀類、蔬菜水果類、肉豆蛋禽魚類、油醣類以數量遞減關係構成。

為達到膳食平衡,每一層食物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僅僅了解這些還不足以達到平衡,還必須了解同類食物中複雜的替換關係,了解各種食物的不同的烹飪方法下的血糖生成指數等更為深奧的營養學知識,這就是提醒我們兒童保健工作者要不斷的學習營養學新知識。

3.適量

適量的營養是指所攝入的營養素即能滿足機體的需要量,又不危機機體健康。生理需要量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同的嬰幼兒處在人的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其單位體重對於各種營養素的的需求量是最大的;而嬰幼兒的消化系統未臻成熟,咀嚼、胃腸蠕動、酶的活性、消化、吸收等等功能比較差,所以一旦餵養不當導致營養紊亂,出現消化系統疾病的機率也最高。消化不良可導致生長遲緩;過度餵養則可導致肥胖,最終會導致**慢病的罹患率增高。

為提高**慢病的兒童期干預水平,加強兒保醫生和家長營養計算能力是科學育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二)「吃」和「動」的平衡

吃是為了健康。孩子每日攝入產能的營養素所產生的熱量50%用於維持生命即基礎代謝,比如維持體溫、呼吸、心跳等。約20~30%用於生長發育,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環境下哪怕是同乙個孩子的遺傳、生長速率、活動多少、氣候、內分泌調節等因素的影響下對營養需求也會有所不同,這是兒童營養不同於成年人的最主要部分。

還有10~15%的熱量用於運動,這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這裡強調運動的另乙個寓意在於運動是我們維持體重的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孩子體重超胖、肥胖;夜裡不好睡覺;情緒不佳等等,往往都和運動不足有關。

(三)「總量控制」是關鍵

「總量控制」是使我們有可能做到享受美味的基礎,在了解一日總的營養需求後我們才有可能靈活的變通我們的食譜。比如,今天你很想吃一塊奶油蛋糕,為了享受美味你可以吃,但是要注意的是適當的減少主食、奶、油、糖、蛋的攝入量。總之是將一日的總攝入量控制在乙個合乎生理需要的範圍之內。

二、 科學餵養

(一) 母乳餵養

《生命知識》第三版中明確指出:與用其他液汁(體)和食物餵養的兒童相比,用母乳餵養的兒童患病較少,營養也更豐富。如果全球所有的兒童在出生後6個月內都用母乳餵養,那麼每年將約150萬的嬰兒的生命能被挽救,還會有數與百萬計的其他兒童的健康和發育狀況能得到改善。

嬰幼兒期是兒童體格生長和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營養是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孩子生長過程中,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營養需求,對嬰幼兒而言,母乳餵養和食物新增期餵養的科學合理是保證嬰幼兒達到良好營養狀況的關鍵。

在液體食物餵養階段,母乳餵養永遠是人們最關注的話題。

1.哺乳母親的營養

乳母膳食的質和量直接影響乳汁的分泌量和各種營養成分的含量。因此乳母膳食的多樣、平衡和適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乳母每日膳食供給量中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需求,以便嬰兒能通過母親的乳汁獲得豐富的營養。

一般哺乳的母親為能給孩子提供充足的營養,每日需攝入500~800千卡的熱量,25克蛋白質,加上自身的營養需求,一日總的能量需求應達到3000~3300千卡,折合成食物大約為每日需主食類穀物450~600克;蛋500~100克;肉類100~150克;豆類、豆製品100克;牛奶1杯(約250ml)蔬菜450克(其中綠葉菜應不少於50%);適量水果(不少於100克)。在母乳的膳食中我們還需主張少吃油膩食品,多吃湯汁多的食品。

2.母乳餵養的好處

科學的發展讓我們認識到在哺喂嬰兒的方式選擇上,尊重自然,回歸自然,用生理的方式給予生理的需求是最佳選擇。母乳是嬰兒天然的食品;母乳餵養方式有利於嬰兒的生理、心理發育;哺乳有利於母親身、心健康,有利於母性的生成和母子依戀的建立。

who關於母乳餵養的最新觀點是「母乳應該是嬰兒出生頭6個月的唯一食品,不需要加其他食品、液體,甚至不需要喝水。

(1) 母乳營養完備,各種成分比例合適且生物利用率高,是嬰兒最佳的食品。

(2) 母乳中所含礦物質和維生素比例恰當,易於吸收。

(3)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役活性物質,如較高濃度的分泌型lga可附在胃、腸道黏膜上防止病毒和細菌的入侵,減少腹瀉發生。

(4) 母乳可提供充足的水分滿足嬰兒對水的需求。

(5) 母乳經濟、方便、溫度適宜、衛生。

(6) 母乳餵養對母親來說可以減少產後出血、加快子宮復舊;抑制排卵,從而達到避孕目的。母乳餵養還可以減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生。

(7) 母乳餵養對家庭和社會都有好處。

母子之間情感的交流會增強母子感情,從小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戀有利於孩子的心理發育和良好的社會適應性的建立。孩子健康不僅減輕家庭的負擔,同時也減低了社會的負擔,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3.哺乳方法、姿勢、時間及常見問題

● 建立信心

要想成功地實現母乳餵養,很重要的一點是乳母對自己用母乳餵養孩子有充分的信心。當然實現母乳餵養還離不開家人和社會的支援。

乳汁的產生直接受大腦的控制,乳母緊張焦慮的不良心態;勞累、生活無規律;自己食慾不佳、營養搭配不當等因素都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其中情緒和信心是成敗的關鍵。

● 姿勢

哺乳的最佳姿勢是母子均感到舒服的姿勢,可選擇坐姿或臥姿。在哺乳過程中,必須注意孩子的嘴和乳房的銜接是否正確,正確銜接可分歸納為「三貼」(1)嬰兒的嘴及下頜部緊貼母親乳房。(2)母與子胸貼胸。

(3)母與子腹貼腹。在孩子的覓乳過程中我們要切忌「抓頭」和「捏腮」。

● 防漾奶

小嬰兒**後從口中溢位奶我們稱之為漾耐或溢奶。只要我們加強護理就可以避免漾奶的發生。當乳汁分泌多得向外噴時,孩子來不及吞嚥,可以先讓乳汁噴出一部分再哺乳;哺乳後應將小兒豎抱拍背5~10分鐘,你可以將孩子的頭靠在母親的肩上,輕輕拍背,讓他把吞進去的空氣排出來。

然後再輕輕地將小兒放在床上,可取右側臥位,並避免過多翻動孩子。

● 開始哺乳的時間

我們主張早開奶。一般正常分娩的新生兒可以在結臍帶後半小時內開奶。

● 初乳的重要性

初乳是指母親產後最初4、5天分泌的乳汁。在分娩後1~2天初乳分泌量少且稀,它含脂肪少,抗體多,正好滿足此時新生兒的需要。大約第2~3天乳汁分泌量就會增多了。

初乳還具有通便的作用,可以幫助胎兒順利地排出。這也同時利於膽紅素的清除,有利於減輕新生兒黃疸。初乳中的生長因子還可以促進新生兒小腸的發育,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

● 母嬰同室

同處一室媽媽可以隨時見到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減少了很多因為母嬰分離而產生的憂慮和擔心。母嬰同室有利於母乳餵養的實現。

● 按需餵養

指母乳餵養過程中不要嚴格地限定哺乳的間隔時間,尤其在孩子出生後的前幾周,孩子**還沒行成規律之前。新生兒需要頻繁的餵奶一方面是孩子的生理狀態所決定的;另一方面通過吸吮,強化了對母親泌乳和排乳的刺激,有利於嬰兒獲得充足的乳汁。

● 判斷飽餓

一般新生兒每日哺乳8~12次,每次至少吸空一側乳房,在節律吮吸的同時也聽到吞嚥聲。生後3天起每24小時排屎達6~8次。大便每天至少3、4次且為黃色糊狀為正常便,每次大便量多於一湯勺;如果量少,大便次數可達10次。

基本就可以判斷母乳充足。客觀指標是孩子體重的增長,每週大於125克,滿月體重增加大於600克。

母乳不足的訊號:每日排尿少於6次;排便少於3、4次;餵養次數少於8次或次數不少但嬰兒總是飢餓和不安;孩子**是聽不到吞嚥聲;嬰兒過於安靜,連續睡眠4到6個小時,極少哭鬧(與低血糖有關);出生後5天每日體重增長少於15到30克;生後10天仍為恢復到出生水平(生理性體重下降應小於7%,5天後上長。)

孩子一次**不應超過20分鐘,但也不應少於10分鐘。如果**時間過短或一側沒吃完就吃另一側,又會出現孩子總吃不飽的現象。這是因為母親分泌的乳汁有前奶和後奶只區別。

前奶中含蛋白質和乳糖較多,後奶中含脂肪較多,這是讓孩子吃飽的重要因素。

● 母乳中的水分足以保證孩子的需求

每100ml母乳中含88ml水,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水量:

<1歲120~160 ml/

2~3歲100~140 ml/

4~7歲90~110 ml/

與5公斤嬰兒為例:每日需求量為5公斤x150毫公升,即750毫公升.以每日可以吃到的母乳為800毫公升計算,每100毫公升母乳中含水88毫公升,可獲得704毫公升水,加上食物代謝產生的內水68毫公升,共773毫公升,足以滿足嬰兒對水的全部需求。

● 漸成規律

孩子進入第2個月**就會逐漸形成規律。這是隨著每次的奶量增多,奶在胃中停留和排空時間漸漸延長,自然就會形成**的間隔和規律。一般正常發育的孩子餵奶間隔會延長至3~4小時,2個月的孩子每日規律餵奶6~7次左右即可。

滿2個月後,吃飽奶的孩子,餵奶間隔可達4小時,夜間可連續睡5~6小時不餵奶,這樣有些孩子一喂5次奶亦可。

常見問題:

● 胃— 結腸反射

孩子往往吃完奶就排便;更有甚者,邊**邊想排便。這只因為每當人的胃中裝滿食物時會對腸道從上至下產生刺激,這種刺激到達結腸便會產生排便感。在嬰兒期的前幾個月這種反射最為活躍。

● 攢肚

有的在餵母乳的孩子在2~3個月時,2、3天甚至4、5天不排便。我們把母乳餵養幾天不排便,但排出大便為黃色軟便的現象稱為攢肚。它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 便秘

便秘表現為大便乾燥、堅硬、排出困難,答辯次數也會減少。孩子感覺不舒服。用力便後可見糞塊外粘有血絲或粘液。大而硬的糞塊還會造成**裂、**疼痛。

預防嬰兒便秘,首先要選擇母乳餵養。第二,人工餵養兒如選擇配方奶餵養要特別注意別把奶兌濃了;如喂鮮奶一定要加水加糖,以克鮮奶蛋白質、礦物質含量過高的缺點並以加糖來彌補稀釋後熱能的不足。人工餵養還要注意水分的補充,第三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使排便形成條件反射。

第四每日要有適量運動,戶外活動、主被動操、洗澡、撫觸等都有益於胃腸道的活動和排便。

營養與膳食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年盛 向成年過渡的時期。不僅身體需要足夠的營養,而且繁重的腦力勞動和較大量的體育鍛煉也需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質。因此,合理的飲食和營養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習效率。1.充足的主食 豐富的副食 大學生飲食除應保證充分的能量需要外,還應補充足夠的 多樣的副食品,一般每人平均需提供給肉...

營養與健康

a理論作業 闡述三大產能營養素的功能特點 主要食物 及每日需要量。碳水化合物 糖 糖是人體熱能的主要 糖供給人體的熱能約佔人體所需總熱能的60 70 除纖維素以外,一切醣類物質都是熱能的 也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有機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糖 的功能特點 1 供給熱能,1g碳水化合物在體內氧化可產生4kca...

營養與食療

食療 現在營養與食療課差不多已經接近尾聲,通過這麼多天的學習,我收穫了許多生活方面的營養知識。其實,剛開始選課的時候,毫無目的。看著那麼多的選修課,不知道該選啥。後來同班同學的一句話,說咱們選營養與食療吧。當時,我心裡就猛地一下被觸動了。想起來自己一直想了解一點營養知識,但自己又懶不想自己看書,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