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欣賞第一章一節

2023-01-11 23:06:06 字數 4432 閱讀 7885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教案

導論藝術欣賞是以藝術作品為物件,通過欣賞者的主觀想象和思維創造,獲得審美愉悅和審美趣味的過程。藝術欣賞是藝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欣賞,藝術的認識功能、審美功能、娛樂功能才能得到實現。因此,通過開設藝術欣賞課,擴大學生的藝術基本知識,提公升人的思維結構,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具有特殊的意義。

一、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提高人的藝術修養。《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緒論》中寫道:

「乙個沒有藝術的社會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沒有空氣便沒有呼吸,沒有藝術的社會和民族無法生存」。這裡從民族存亡的高度對國民的藝術修養提出了要求。

但要真正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還需要掌握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在藝術欣賞中不斷提高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把欣賞中的感性經驗上公升為理性認識。因為欣賞本身就是一種再創造和再評價,只有欣賞者具有較高的欣賞能力,通曉藝術的基本知識,才能從更高的起點上去欣賞藝術作品。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

「對於不辨音律的耳朵說來,最美的**也毫無意義。」藝術欣賞課的開設正是要提高人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使人們在藝術欣賞活動中,真正地充分地得到藝術的享受。

二、激發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知性教育是一種科學的理性教育,思維的特點是講究邏輯推理,這種方法在保證思維的正確性方面有其重要的意義。但是,也帶來思維的機械性和現實性,阻礙人們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藝術作品中展示的世界是既不同於客觀事實,又區別於主觀世界的「第三世界」。藝術是創造性思維的產物,這種創造性思維可以突破現有的時空,對接毫無「聯絡」的事物組合,以實現情感的表達,是一種從有限趨向無限的思維過程。藝術欣賞同樣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需要欣賞者調動自己的聯想、想象等多種心理因素,完成「文字」的原型向欣賞者藝術形象的轉化。

因此,通過藝術欣賞,能夠拓展人的思維空間,達到靈思飛動的境界,激發人的靈感,促**的創造成果。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他還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給予我的東西比任何科學家給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還要多。」愛因斯坦從藝術激發想象,想象促進科學研究的角度,論述了藝術欣賞活動的重要作用,是非常深刻的。

三、應對異化的世界,實現人格的完善。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分工更加專門化和職業化,人們的日常生活都被程式化和符號化,對物質利益的無限追求使人們的精神世界顯得荒蕪和空虛。「時代的艱苦使人對於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瑣屑興趣予以太大的重視,現實上很高的利益和為了這些利益所作的鬥爭,曾經大大佔據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們沒有自由的心情去理會那較高的內心生活和較純潔的精神活動,以致許多較優秀的人才都為這種環境所束縛,並且部分地被犧牲在裡面。

因為世界精神太忙碌於現實,所以它不能轉向內心,回覆到自身。」這是哲人黑格爾為我們描繪的現實圖景。人類被分工所束縛,被物慾所淹沒,人降低為只追求生理需求滿足的動物,從而喪失了人的本質,孤獨、頹廢、悲觀瀰漫於精神領域。

人們渴望超出有限的物質生存需要,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面對**的精神世界,人們需要藝術活動來恢復自身的全面發展,防止感性與理性的**,在藝術田地裡恢復心理平衡與精神和諧,通過對藝術與美的追求,提高人的價值,達到個性的發展,實現人格的完善。

第一章藝術和藝術欣賞

藝術欣賞是以藝術為物件的審美創造活動,藝術是藝術欣賞的基礎和起點,為了充分展開對藝術欣賞的論述,有必要對藝術的本質特徵、審美構成、種類等基礎內容有乙個初步的了解。

第一節藝術的內涵及種類

一、藝術的本質特徵

藝術是乙個耳熟能詳的名詞,在一般人的常識中,藝術總是與一幅畫、一尊雕塑、一部電影、一場**會聯絡起來,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要對藝術給出乙個學理上令人滿意而又經得起推敲的表述,確實不易。這正如美學家w.

肯尼克所說的:「當沒有人問藝術是什麼時,我倒清楚藝術是什麼。只是當別人問我藝術是什麼時,我才答不出來。

」(參見美。李普曼編《當代美學》224頁,北京,光明**出版社,1986。)中外藝術史上,許多思想家、美學家和藝術家們都曾經對此問題進行過研究和探索,據不完全統計,給藝術下的定義至今為止已有一百多種,其中影響較大的主要有「客觀精神說」,「主觀精神說」、「摹仿說」或「再現說」這三種代表性觀點,可見問題的複雜性。

限於篇幅的限制,我們無法對各種理論展開詳細的分析,也難以歸納出統一確切的定義。但從這些說法中,對於藝術特徵的論述還是清晰的。藝術特徵和本質是乙個統一的整體,本質是內在的規定性,特徵是本質外在的表現。

從特徵分析也同樣能得出對藝術本質的認識,比較統一的意見,藝術有以下幾個特徵:

1、形象性

形象性是藝術最明顯的特徵,藝術是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科學以理性抽象實現對客觀世界事物必然聯絡的概括,文學藝術以生動活潑的形象反映現實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情感。兩者雖可能達到相同的目的,但表現的手段卻迥然不同。德國著名學者黑格爾曾經說過「藝術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去把真實呈現於意識。

」 普列漢諾夫也指出:「藝術既表現人們的感情,也表現人們的思想,但並非抽象地表現,而是用生動的形象來表現。」藝術有許多門類,建築、繪畫、**、舞蹈等,表現的手段形式多樣、所用的媒介和材料也異彩紛呈,給人以琳琅滿目的感覺。

但是,在這多彩的背後,有乙個共同的東西,即呈現在欣賞者面前鮮活的藝術形象。

任何藝術形象既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也是個性和共性的統一,是藝術家主觀和客觀融合的結晶。藝術形象首先給人的是具體可感的形式,是乙個特殊的個體。但是,在這些形象的背後,包含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廣泛的社會概括性。

羅丹《巴爾扎克像》就是藝術形象塑造的典型,作品選擇作家深夜寫作時穿著睡袍漫步構思作為雕像的外形,以樸實、簡練的藝術手法,摒棄一些細節,將文豪的手腳掩蓋在長袍之中,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頭部,尤其是那炯炯有神、氣宇不凡的雙眼,更是突出了這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眾不同的氣質。

2、主體性

歌德指出:「藝術要通過一種完整體向世界說話。但這種完整體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實。

」社會生活是藝術創造的源泉,藝術家總是從現實生活中獲得創作的動機和創作的靈感,藝術反映的內容也來自社會現實生活。但是,藝術創作是創造活動,任何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凝聚著藝術家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感,帶著藝術家個人的主觀色彩與藝術追求,體現出藝術家鮮明的創作風格和藝術個性。

在中外藝術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唐代畫家韓幹和元代畫家趙孟頫筆下的馬,就體現兩位畫家各自的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追求。韓幹畫馬注重觀察實際馬的形態和習性,例如《照夜白圖》就是歷代公認的傳世名作。

「照夜白」是唐玄宗的一匹愛馬,韓幹只用了寥寥幾筆便繪出了這匹御馬碩大的身軀和不安靜的四蹄,給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覺。而趙孟頫的《秋郊飲馬圖》,畫中的十匹馬姿態各異,但匹匹都精神抖擻,表現出馬的健美和善於奔跑的習性。顯然,同樣的馬,在兩位畫家的筆下卻有如此鮮明的區別,正是由於藝術家主體性的融入,使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

3、審美性

任何藝術作品都必然是人所創造的,凝聚著人類勞動和智慧型的結晶。然而,並不是人類一切勞動和智慧型的創造物都可以稱為藝術品。只有那些能夠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快感,也就是具有審美價值或審美性的人類創造物,才能稱之為藝術品。

正因為如此,我們聽一首樂曲,看一首繪畫,都一本**,看一部電影,都會感覺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感,獲得了一種審美享受。

藝術的審美性首先體現為美的形式,任何高尚的感情,豐富深刻的生活,都必須以美的形式表現出來,才能成為藝術。中外藝術史上,形式美的問題受到許多藝術家的重視。南齊畫家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的「繪畫六法」,有五法是對繪畫形式美的總結。

德國十八世紀著名美學家萊辛認為:「在古希臘人看來,美是造型藝術的最高法律。」古希臘羅馬時代將畢達歌拉斯學派的「**分割」理論作為形式美的法則。

如古希臘的帕提農神廟,造型端莊,比例勻稱,被視為古希臘神廟的典範。尤其是這座神廟獨特的柱列,完美的立面比例,反映出古希臘人對建築形式美的刻意追求。世界建築師一致認為,帕提農神廟之所以這樣美,是因為它的高、寬和柱間距等都符合「**分割」理論。

當然,藝術的形式美必須以深刻的內容作為依託,光有形式,內容空虛、貧乏,只能是徒有其表的「繡花枕頭」,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精品。上面提到的帕提農神廟是為保護神雅典娜建造的,也是平民百姓歡慶節日的廟宇,它既是神廟,又處處表明人的存在,它是在雅典的奴隸主民主制度下的產物,集中體現出這個時代和這個民族的社會背景。這個例子從乙個側面說明,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

二、藝術品的審美構成

藝術品是藝術家審美意識的凝集和物化,它既是藝術生產的成果,又是欣賞者的基礎和起點。因此有必要對藝術品本身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藝術作品作為藝術生產的產品,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

分析的角度不同,結果也不同,文化的、材料學的、歷史的、心理的、經濟的等。藝術欣賞主要研究的是藝術品的審美構成,從藝術欣賞出發,可以將藝術品的審美構成劃分為三個層次:藝術語言、藝術形象、藝術意蘊,下面進行逐個分析:

1、藝術語言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但人類不僅僅就這一種交際工具,藝術就是其中的一種。因此,「語言」一詞在「藝術語言」中並不是指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而是指交流的工具和中介之意。

所謂藝術語言,就是藝術家表達審美情感和思想的獨特的方式和手段,它包括物質材料、藝術媒介、藝術手段三方面內容。任何藝術作品的形成,任何藝術形象的創造都離不開一定的物質傳達手段客觀化、物件化的過程。正是由於藝術語言或藝術符號的作用,藝術創造才得以完成,藝術家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構思才得以從藝術狀態物化為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人類才可能在相互之間進行藝術交流。

第一章第一節

七年級地理學教案 課題 第一章 第一節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姓名班級 一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能夠舉例說明什麼是地理,能夠說出日常生活與生產建設及風土人情等方面相關的地理現象,理解地理環境對生產 生活的影響和制約。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共同研討地理與生活的關係,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從我們平時聽到的...

化學第一章第一節

第一章第一節空氣的成分 第一課時 雲衢中學李冰 教學目的 1 記住空氣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體積百分含量。2 能說出氮氣的一些性質用途。重點 空氣的成分。難點 氧氣含量的測定。教具 教具 教本教法 講授法教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複習 1 物理,化學變化的概念,區別及聯絡。伴隨 發光 發熱的變化一定...

第一章第一節編輯文章

學生活動 通過思考,聯想到小學時學過的文字處理軟體的知識,自然得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設計意圖 通過問題情境的設定,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利用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引導學生輕鬆得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匯入新課。二 新授 一 替換文字 1 查詢文字 教師活動 首先,咱們進行一場比賽,請同學們開啟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