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猴王出世

2023-01-09 18:15:05 字數 3466 閱讀 4907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靈通、迸裂、避暑、楷書、造化、頑劣、明明朗朗、喜不自勝、天造地設、伸頭縮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性格特點。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難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多**課件及**《西遊記》。

2.學生準備:查詢字典、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並做出注釋,標註出實在不理解的字詞。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漫談「悟空」,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人物?

(孫悟空)

你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語來說一說你心目中的孫悟空嗎?

2.同學們,這個嫉惡如仇、英勇無畏、而又極具反抗意識的孫悟空從哪兒來?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呢?今天我們就學習《猴王出世》,了解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孫悟空是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學生通過電視、書籍已經對他有了初步的了解,漫談悟空引發了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讀通語句。

1.自由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師生交流。

2.交流自學情況,匯報難懂的字詞和和句子,教師引導學生大概了解詞語與句子的意思。

注意:名曰:名字叫作。

石竅:石頭邊隙。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乙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怎麼去做人。

拱伏無違:伏在地上,朝上禮拜,沒有違抗的。

抓耳撓腮:亂抓耳朵和腮幫子。形容焦急、忙亂或苦悶得無計可施的樣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無力,精神不好。

「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使學生大概知道「這塊石頭自從盤古開天地時就有了,日久天長,有了靈氣」這個意思就行了。)

古代白話文,學生讀起來有一定困難,理解起來更是吃力,不要求學生字字知其意,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即可。

三、默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同學們,默讀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不僅速度快,而且便於感悟課文內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通過讀你明白了什麼?

2.交流討論:

(1)課文主要講一件什麼事?

(2)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學生自主交流,教師相機引領。

預設交流:

①明白了石猴是從**來的,課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話介紹了石猴的來歷。

②懂得了石猴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是從課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乙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乙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

我進去!』」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

裡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課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橋頭要求眾猴信守承諾拜他為王等語句感受到的。

課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講述了石猴成為美猴王的過程,其中有些關鍵語句在學生的交流中相機指出,以便了解事情發展的脈絡,為用自己的話複述做準備。

四、品讀課文,細節中感悟「悟空」形象。

1.明白了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過程,你對這個孫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嗎?

(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對悟空的認識,活潑可愛、無私無畏、敢作敢為等。)

2.再讀課文,從課文的哪些細節描寫中可以看出他的這些個性、品質特點?

3.交流,指導朗讀:

(1)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乙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①讀到這裡,聯絡你平時在電視中看到的孫悟空,說一說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情景?

②眼前的孫悟空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勇敢無畏,毛遂自薦,聰明伶俐,身手不凡……)

③想象當時的情景讀一讀相關語句。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

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乙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①通過石猴的語言,你感受到了什麼?

②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美猴王的個性特點。

五、複述課文,感悟寫法。

1.用自己的話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2.比較課文的敘述和我們的敘述有什麼不同之處?感受古代白話文的語言簡練、概括的特點,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淺顯、易懂的特點。

六、置留作業,鼓勵閱讀名著。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夠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們接觸到了四大名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你也可以讀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學們有乙個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寫批註,也可以在日記本上寫出讀後的感受。

【板書設計】

花果山福地

猴王出世

水簾洞洞天

【課後小結】

課文生動地敘述了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美猴王的一段經歷,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吳承恩 (約1506—1582),字汝忠,號射陽居士,出生在乙個由書香門第而衰落為商人的家庭。其先世為漣水人,早在五世祖前就遷居淮安;高祖吳鼎,素為白衣;曾祖吳銘,始躋身儒林,做過浙江餘姚縣學訓導;祖父吳貞,由年例入監,當過浙江仁和(今杭州)縣學教諭;父吳銳,因家庭敗落,同街坊商人之女徐氏結婚,遂襲徐氏家業,成為店鋪老闆。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但科舉失意,直到年近半百才考取了歲貢生,後在好友禮部侍郎李春芳的幫助下,六十一歲時屈就長興縣丞,後因對官場不滿,憤然辭職,返歸故鄉。

七十一歲時,始執筆寫《西遊記》。

《西遊記》 中國古典神話**,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共一百回,分為三部分:一至七回寫孫悟空花果山稱王和大鬧天宮;八至十二回寫取經的緣由和唐僧的身世;十三至一百回,寫唐僧師徒在取經途中所經歷的八十一難。

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它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幾百年間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久盛不衰。至今已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

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已經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更是婦孺皆知,耳熟能詳。幾百年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電影、電視劇集、動畫片、***,版本繁多。

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

孫悟空法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偽裝的伎倆;乙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小到繡花針,大到頂天立地。他佔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長生不老金丹,打敗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又自不量力地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後來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三打白骨精,收服紅孩兒,熄滅火焰山,一路上降魔鬥妖,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韌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鬥戰勝佛。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

張德 猴王出世 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在於學生們喜歡文中人物 孫悟空,可以在孩子們的愉快心情中展開教學。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

猴王出世 一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教學時,我以讀為...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

猴王出世 一文是一篇講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教學時,我以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