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勞動經濟學列印

2023-01-07 23:03:07 字數 4745 閱讀 9767

一、單項選擇題。

1、馬克思的勞動力商品理論認為: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關鍵在於(勞動力成為商品)

2、在遠古時期,在(赫西奧德的《勞動與時日)著作中,熱情謳歌了人類的勞動,認為只有勞動才能得到財富、榮譽、家庭和朋友。

3、產業革命後,提出「勞動則為財富之父和能動的要素」觀點的經濟學家是(配第)。

4、(索羅門·布拉姆的《勞動經濟學》著作出版)標誌著勞動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進行獨立發展階段。

5、勞動經濟學的研究起點是(人的勞動和人力資源)。

6、在知識經濟時代,就業最重要的乙個條件是(具有知識和不斷創新的能力)

7、按照行為科學家的研究,人的行為鏈條為(需要→動機→行為→目標)。

8、美國行為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順序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

9、在人力資源所包括的幾個素質中,(身體素質)是基礎。

10、狹義的人力資源開發是指(人力資源的智力和技能開發)。

11、在影響勞動力供給的諸多因素中,最為主要的因素是(市場工資率)。

12、現代勞動經濟學認為,在工時固定的情況下,要實現最大的勞動供給量,最好的辦法是(實行獎勵工資)。

13、勞動力供給等於(勞動力數量×勞動力的時間×勞動力的效率)。

14、影響勞動力供給的非經濟因素有(個人偏好)。

15、影響勞動力市場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市場性要素)。

16、勞動力市場的歧視主要可分為(工資歧視、職業歧視)兩類。

17、在支配勞動力流動的內在機制中,最基本的機制是(工資機制)。

18、勞動力流動的經濟合理性是指(勞動力流動的收益大於勞動力流動的成本)。

19、影響勞動力流動的決定性因素是(經濟因素)。

20、與年輕的勞動力比較而言,年老的勞動力流動率較低,主要原因是年老的勞動力流動的(心理成本增加)。

21、在我國所有勞動力流動問題中,最為突出的,也是我國工業化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動問題)。

22、勞動力理論認為,減少農業剩餘勞動力流動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農業的比較利益)。

23、(人力資本)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第一經濟發展要素。

24、人力資本作為一種經濟學說的思想則源遠流長,第一次論證了人力資本投資和勞動技能如何影響個人的收入和工資結構的古典經濟學家是(亞當·斯密)。

25、在人力資本配置時,考慮的是人力資本所受的專業化教育,那麼這種人力資本配置就是(技能型人力資本配置)。

26、認為學習成績可以作為人力資本配置依據,並認為接受同等教育的勞動力,人力資本在工作上的表現相同的人力資本配置就是(一般型人力資本配置)。

27、認為教育只在人力資本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人力資本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經驗和積累,這種人力資本配置就是(組織管理型人力資本配置)。

28、現代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源泉。

2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工資的多少取決於工資率與工作時間兩個方面的因素)。

30、關於勞動報酬的說法錯誤的是(它就是勞動者的收入)。

31、下列等式不正確的是(收入 - 工資 = 非勞動報酬)。

32、關於貨幣工資與實際工資的關係,說法正確的是(實際工資不過是經過某種**調整後的貨幣工資

33、下面哪一因素,不是確定工資水平的因素(勞動者消費水平的差異性)。

34、各類人員工資在水平上的差異是指(工資差別)。

35、下列不屬於計件工資的優點的選項是(有利於提高質量)。

36、在職業選擇中,首要的和基本的制約因素是(能力)。

37、就業的社會經濟功能中,最基本的經濟功能是(增加財富功能)。

38、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之間一般是一種(正)相關關係。

39、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的規定,下列情況下哪一類人不能稱之為就業者。(義務地給街道打掃衛生的退休人員)

40、以下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粗放型增長主要是通過提高要素生產率來實現經濟增長)。

41、勞動就業中的歧視主要表現為(工資歧視和職業歧視)。

42、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勞動年齡內的學生屬於勞動人口)。

43、反映產業政策對就業結構以及就業水平影響的指標是產業的(就業彈性)。

44、就我國實際情況來看,為了提高就業水平,應該發展就業彈性(較高)的產業。

45、市場開放與進口的增加會使國內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少,從而(阻礙)就業的增長。

46、與教育水平較低的雇員相比,接受過正規教育較多以及在職培訓較多的雇員(一年中工作的時間較多)。

49、基尼係數越大,則它所代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

50、「滯脹」是指通貨膨脹與(經濟停滯)共有的局面。

51、下列屬於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是(擴大**開支)。

52、貨幣政策是**通過控制(貨幣**量)來調節經濟的一種手段。

53、在總需求膨脹的情況下,**應實行(減少轉移支付)。

54、由於工業技術變化而引起的,在生產中採用了節省勞動力的新技術後所造成的失業叫(技術性失業)。

55、在我國目前的勞動力市場上,存在大量國企下崗人員,他們大多數人屬於普通勞動力。然而與此同時,新興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很大。勞動力的過量需求和過量供給同時存在。

這種現象稱為(結構性失業)。

56、在社會保障體系中,最基本的形式是(社會保險)。

57、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是(社會或國家)。

二、多項選擇題

1、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包括(人的勞動、勞動物件、勞動資料)。

2、馬克思把勞動分為三種形態,它們是(潛在形態的勞動、流動形態的勞動、凝固形態的勞動)。

3、馬克思的相對過剩人口理論認為,相對過剩人口的存在形式有(流動的過剩人口、潛在的過剩人口、停滯的過剩人口、相對過剩人口的最底層)。

4、造成工資國民差異的原因(國民勞動強度不同、價值規律在國際上的應用所形成的商品**和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商品的國際價值的貨幣的相對價值的差異、不同國家名義工資的差別、各國的自然、歷史、文化條件不同)。

5、對勞動經濟理論論述最集中的是(勞動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說史、人力資源經濟學)。

6、勞動力市場交易的行為,以下哪些情況符合「互惠」的標準(所有人都受益沒有人受損、部分人受益,但沒有人受損、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損,但受益者受益可補償受損者之損)。

7、人的勞動與動物求生活動相比的特點有(人的勞動具有主動性、人的勞動具有自覺的目的性、人的勞動具有創造性、人的勞動具有多層次性、人的勞動具有相依性)

8、勞動作為生產要素與土地、資本等要素相比的特點是(勞動的所有者是自然人、勞動的所有權不能轉移、勞動力在流動中具有一定主動性和決定性)。

9、在農業、工業經濟時代,勞動者就業最主要的三個條件是(健康的身體、充沛的體力;忠於雇主,勤於勞動;身懷一技之長)。

10、勞動報酬業績化表明(知識含量高的勞動,其報酬就高、勞動報酬與勞動業績成正比、崗位工資制被業績工資制所取代)。

11、馬克思主義者把人的需要分為三個層次,它們依次是(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發展的需要)。

12、人的行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非動機行為,另一種是動機行為,下列行為哪些是動機行為?(工作行為、社交行為、學習行為)

13、與物力資源相比,人力資源具有以下特徵(時限性、能動性、再生性、智力性、核心性)。

14、影響人力資源數量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勞動力參與率、社會制度、風俗習慣、教育)。

15、廣義的人力資源開發包括(人力資源的生理、心理開發;人力資源的智力開發;人力資源的倫理開發;人力資源的技能開發;人力資源的環境開發)。

16、當今人力資源的教育開發呈現出以下特點(教育開發一體化、教育形式多樣化、培養目標國際化、課程設定綜合化、教育手段現代化)。

17、市場型人力資源配置,具有配置的(及時性、有效性、客觀性、自發性、盲目性及調節的不全面性)。

18、在人力資源的產業配置方面,第一產業勞動力向第二產業轉移的原因是(工業勞動者收入高於農業勞動者收入、工業效率高於農業、農產品需求下降,工業品需求上公升)。

19、勞動力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是有效需求、取決於生產要素的替代能力、受產品需求彈性和其他生產要素的供給彈性的影響)。

20、影響勞動力需求的正式制度因素有(就業制度、工資制度、福利制度)。

21、我國勞動力供求狀況表現為(就業增長率較低、不同產業就業增長率差別顯著、就業增長率彈性較低、國有企業就業增長率低於民營企業)。

22、影響我國勞動力供求的因素有(人口、經濟因素、制度因素)。

23、影響勞動力供求的經濟因素有(勞動力與資本比率、工資、勞動的邊際產品)。

24、勞動力市場作為一種特殊市場,它的執行體系包括(勞動力市場主體、勞動力市場的執行規律、勞動力市場規則、勞動力市場的服務體系)。

25、為了保證勞動力市場的正常執行,必須建立勞動力市場的服務體系,勞動力市場的服務體系包括(職業介紹、資訊服務、職業培訓、失業保險、諮詢服務)。

26、根據勞動力市場的執行原則,我們把勞動力市場分為(完全競爭勞動力市場、非完全競爭勞動力市場)。

27、根據勞動力市場主體地位的不同,我們可將勞動力市場分為(需求約束型勞動力市場、資源約束型勞動力市場)。

28、影響勞動力市場的社會性要素包括(家庭背景、階層、文化、歧視、習慣)。

29、導致勞動力市場歧視的因素有(種族、性別、原有國籍、宗教信仰、身體障礙)。

30、勞動力流動(是社會生產過程中技術基礎不斷變革的客觀要求、有利於勞動者地位的提高、能夠使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有利於勞動者自由選擇職業和單位、能夠促進經濟增長)。

31、勞動力流動既有社會原因,又有個人原因,就個人方面主要包括(知識、技巧、社會關係)。

32、影響勞動力流動的社會因素包括(人事制度、戶籍制度、福利制度、社會分工、經濟福利差異)。

33、非經濟因素對勞動力流動決策的影響正確的表述為(勞動力的流動率隨年齡增加而降低、技術水平越高的勞動力,流動率越低、受教育程度越高,勞動力流動可能性越大、交通距離越短,勞動力流動可能性越大、專業技術人員在特別的需求和較高的待遇下也具有強烈的流動願望)。

勞動經濟學

1 勞動力需求在一定時期內,在某種工資率下雇主願意並能夠僱傭的勞動力的數量。2 影響勞動力需求的因素 1 工資率2 企業商品的市場 3 企業商品的市場需求4 企業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成本5 技術進步6 巨集觀經濟環境。3 勞動力需求的分類 勞動力的企業需求 行業需求和市場需求 長期與短期勞動力需求。...

《勞動經濟學》複習

2011年9月26日整理 考試時間 150分鐘 考試題型 單選題多選題改錯題名詞解釋題簡單題論述題知識考點 第一章p2 勞動力概念 p3 勞動力資源概念 p4現實的勞動力資源概念 p6 勞動力需求的分類 p12 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 p13 勞動投入增加引起的產量的變動的三個階段p34 勞動力需求彈性...

00164勞動經濟學

高綱1245 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 00164 勞動經濟學 南京師範大學編 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 第一章導論 考核要求 一 勞動經濟學的產生 識記 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勞動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歐洲中世紀的勞動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 重商主義的勞動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 領會 勞動經濟學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