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紅棗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其對策

2023-01-02 23:12:03 字數 5036 閱讀 6100

摘要:本文介紹了陝北紅棗的現狀和發展優勢,分析了紅棗產業發展程序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促進陝北紅棗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關鍵詞:紅棗;產業;問題;對策

一.現狀:棗樹是我國最具民族代表性的果樹之一,早在遠古時代它就與桃、杏、李、慄並稱為我國的「五果」。目前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的開展,作為陝北地區特殊資源優勢的紅棗產業出現了迅猛發展的新勢頭,紅棗產業從面積、產量、栽培管理、果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等方面已形成初具規模的產業系統,紅棗主要集中在陝北黃河沿岸,年產約20萬噸,居全國第五位,近年紅棗產業發展前景看好。

二.發展優勢:1,栽培歷史長,品種多。

陝北黃河沿岸河谷地帶是中國棗的起源中心,距今已有兩三千年的紅棗栽培歷史。陝西省佳縣朱家窪鄉泥河溝村至今仍儲存有1300 多年的棗樹群。20 世紀80 年代棗資源調查表明,陝西共有138 個品種,5 個變種,而陝北就有100 多個品種,其中鮮食品種和蜜棗品種主要有世川狗頭棗、牛奶脆棗、高園團棗、梨棗、脆棗等,製乾品種主要有佳縣油棗、大木棗、方木棗、長條棗等,抗裂果品種主要有陝北白棗,還有極具觀賞價值的磨盤棗、羊奶棗等。

近年來,陝北地區又相繼從外地引進、篩選出一批優良品種並具備了一定栽植規模,如西農1 號,贊皇大棗、駿棗、晉棗、梨棗等,特別是經過多年選育已通過陝西省審定的晚熟製乾棗新品種「佳縣長棗」,長勢旺、抗旱、耐病薄,早熟、豐產、個大、色紅、肉厚、味甜,熟期可避開雨季,發展前景看好。長期以來,棗區群眾採用根樂苗建園,自然變異型別很高,豐富的棗品種資源為陝北紅棗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自然條件好,栽培面積大。

陝北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為暖溫帶乾旱大陸性氣候,乾燥少雨,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地廣闊,年降雨量490 mm,年日照時數2700 h,生長期晝夜溫差15 ℃以上,人均耕地0.2 hm2 以上,屬於棗的優生區和主產區。近十年紅棗產業發展迅猛,2023年栽培面積11.

88 萬 hm2,年產鮮棗約34.9 萬噸。生產的乾棗具有個大、色紅、肉厚、核小、糖量高、品質佳、無汙染、耐貯運等特點,馳名中外。

1.3 產業化體系正在形成,發展前景廣闊自陝北紅棗基地(百萬畝)建設及產業化開發專案實施以來,鮮棗年產量迅速上公升,加工量持續增加,以企業為龍頭的產供銷體系正在形成。據統計,陝北已成立紅棗加工企業60 多個,年加工能力約8 萬噸。

加工品主要是烘烤乾棗,其次有蜜棗、酒棗、薰棗、棗醬、棗酒、棗泥、棗醋、棗汁、棗露、速溶固體飲料、高維c 香脆棗片等產品。紅棗產區建立了3 0 多個批發市場,以南方和東北市場為重點,全國大中城市設有乾棗及其加工品銷售網點,棗產業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3,企業建設已顯成效,發展前景廣。

棗區**注重棗產品的深層加工與開發,鼓勵國有、集體、個體、股份、合資等多種形式發展紅棗加工。同時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滿足廣大消費者多樣的需求,棗區開始建起大批紅棗烤爐,且少數紅棗在包裝上改變了過去**袋式的傳統習慣。自有「中國紅棗之鄉」的清澗縣和延川縣,湧現出了巨鷹集團公司、蘭花花棗業公司、北方飲料公司、紅海棗業****、巨金棗業食品責任****、永州保健食品****、益康農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紅棗經銷加工企業,促進了陝北紅棗產業的快速發展。

4,效益高,市場前景看好。

紅棗是陝北繼蘋果、獼猴桃之後,市場經濟和生態效益均看好的優勢果樹樹種。目前,我國紅棗及其加工品年出口量約1 萬噸,其中8% 銷往東南亞國家,2% 銷往歐美市場,在紅棗出口**中我國占有絕對優勢和主導地位。當前,在國內市場對紅棗及其加工品需求增長和國家的退耕還林政策支援下,紅棗產業強勢發展,面積、產量持續增加,產業水平不斷提高、市場前景看好。

三.存在的問題

1, 棗區乾旱缺水,基礎設施落後。

陝北地區乾旱少雨,尤為春旱發生頻率高,建園栽植成活率難以提高,長期徘徊在30%~50%,需2~3 年補植才能成園。大多數棗園沒有健全的生產道路,且缺乏灌溉設施裝置,嚴重制約了大量肥、水的投入和產品的外運,額外增加了大量勞動力。將近90%以上的棗園沒有灌溉條件,制約了新品種、高密度、集約化管理的棗園建設,同時也影響了老棗園的產量和質量,僅此制約因素使紅棗產量降低約30%[6],棗區年均減少收入上億元。

2,品種多而雜,良種比較少。

經過幾年調查初步查明,陝北棗區現有品種56個,佔陝西省棗樹品種的45%,其中佳縣45 個,清澗縣18 個,延川縣20 個,在主產縣中不少重點村棗樹品種也在10個以上,加上長期應用根樂苗建園、自然變異多,良莠不齊和品種退化現象嚴重,地方品種選優和更新尚未引起各方面的足夠重視。綜合性狀表現好的方木棗和品質優良的狗頭棗、牛奶脆棗僅在部分主產縣的個別鄉鎮有小規模栽植。同時對引進的優良品種和專用加工品種缺乏研究和開發。

3,科技水平低,棗樹抗禦災害能力差。

防疫困難春季病蟲為害,夏季落花落果,秋季遇雨裂果霉爛是紅棗生產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嚴重制約著紅棗生產的產量和質量。其中又以棗瘋病、紅棗縮果病、裂果病和綠盲椿蟓、食心蟲等難以防治的重大病蟲害的危害地區越來越廣,危害程度越來越嚴重,致使紅棗豐產不豐收、減產甚至絕收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挫傷農民種棗的積極性,嚴重影響紅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重發展,輕管理,單產水平低。

2005-2008 年,陝西全省紅棗每667 m2 平均產量304 kg,而佳縣僅為264 kg,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遠低於河北、山東、河南等省一些主產縣800 kg 的產量水平。究其原因:一是栽植密度小、土地空間利用率低,原有棗園一般每667 m2 栽30 株左右,新建棗園多在40 株左右,加之土壤貧瘠、棗樹生長慢、樹冠覆蓋率低,導致土地空間利用率低。

二是多數沒有科學規劃,隨意建園,尤其是山地棗園,栽培前未整修梯田,栽植時也未按等高線成行定植,直接影響棗樹的生長發育,並給以後的規範管理帶來很多困難。三是施肥量偏少,肥料種類單一。目前施肥仍以尿素為主,農家肥和鉀肥使用量很少,葉面噴肥多數棗園年均1~2 次,多在花期和幼果發育期進行,難以滿足棗樹生長和結果對肥料的需求。

四是生產性投資偏少,與技術規範要求相差很大。據對近幾年全縣棗樹生產投資統計,每667 m2 年均投入78.45 元,其中肥料投入40.

81 元,而佳縣、清澗縣等多數棗園的投入均在35 元左右。

5,產業化,加工技術水平低。

從產業化來看,一是產地批發市場數量少、檔次低、利用率低,國際市場開拓力度不夠,出口量小,貨值較低。二是流通體系不健全,直接經銷人員少,市場資訊不靈,豐年價跌,欠年價漲,棗價波動大,棗農和加工企業增產不增收現象越來越明顯。三是由於產地從縣域角度考慮的多,而從區域經濟角度考慮的少,對眼前市場和效益看得重,而對長遠市場和效益看的輕,導致棗果加工「小而全」,低檔次重複建設普遍,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和名牌效應。

四是當前乾製紅棗普遍含水量偏大,致使貯運銷售過程中爛果較高,加之主產區缺少龍頭企

業和名牌企業,直接影響陝北紅棗的聲譽和市場競爭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陝北紅棗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瓶頸。

四,陝北紅棗產業發展的對策

1,發揮區位優勢,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陝北區域地表破碎,溝壑縱橫,許多宜棗荒山坡均需採取工程措施才能達到高標準建園要求。要繼續推廣蓄水保墒的工程措施,坡窪地栽植棗樹要修成水平梯田或水平帶,土石山區要壘石造田,平川上要深翻改土,以有利於採收,有利於水土保持和棗樹生長。其一,根據不同棗樹品種生長發育特性和特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選擇適宜的品種,搞好跨縣域布局。

棗樹生長週期較長,在分割槽過程中,要注重其巨集觀結構的合理性。其二,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加工能力等,對紅棗市場進行分析和**,突出名、特、優、新品種。城市近郊、交通便利、肥水條件較好的地方以發展鮮食品種為主;丘陵、山區、鹽鹼地和沙漠地應以乾製品種為主;居民庭院可發展觀賞品種。

其三,穩定農民土地使用權,調動農民發展紅棗的積極性,要對林地權屬已經清楚的棗園發放林權證,真正做到定林權,穩人心,誰栽誰擁有,誰經營誰享受的措施。

2,全面推廣科技種樹,培養優質紅棗。

首先把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作為指導思想,切實把紅棗產業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培育優質棗苗上。把新園建設與低產劣質老棗園改造結合起來,因樹制宜,採取改土肥田、加密補稀、高接換頭、整形修剪、保花保果、品種改良、施專用肥、科學防治病蟲害等綜合管理技術措施。二是堅持開展品種資源調查和選優,同時引進和推廣國內外名優品種,建立母本園,做好良種貯備。

三是有關市縣和科教單位應聯手開展科技攻關,對單產偏低、品質下降、裂果、棗瘋病等難題進行立項研究,盡快解決生產問題。四是各棗區應建立良種苗木繁育基地,為當地品種改良提供苗木和接穗,對老棗園採取高接換頭,改良品種,對新建棗園應當根據不同用途和土地條件,選擇適生、抗性強,高產優質。在發展生態農業的帶動下,強化優質高產紅棗無公害產品,大力發展有機紅棗種植,瞄準市場銷售前

景好的品種,在發展優良晚熟製乾棗品種的同時,引進培育鮮食、製乾鮮食兼用品種。

3,擴大企業規模,大力扶持龍頭企業。

應該完善紅棗流通機制大力扶持紅棗龍頭企業,普及初級加工以工業化發展的思路引領紅棗產業化經濟,使紅棗產業從以農業形態為主轉變為以工業形態為主。各級黨政部門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相關扶持政策,調動全社會參與紅棗產業發展的積極性,為企業搭建乙個健康發展的平台。注重總結近幾年各地創造的好經驗、好辦法,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充分尊重群眾意願,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投身到紅棗產業發展上來,為紅棗產業的大發展奠定基礎。

實行名企聯合入股組建陝北紅棗有限責任公司,將分散運作的紅棗種植業、採收處理與儲藏加工業、相關的科技服務和營銷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優化紅棗資源,合理配置技術、資金、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整合紅棗品牌。在跨區域發展中通過組建跨區域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推動公司一體化,一方面有利於發揮紅棗產業分工深化和規模經濟的優勢,另一方面有利於有效的打破條塊分割,進一步推動資源、生產要素在地區間自由流動與優化配置,消除地區間、行業間企業聯合的障礙。企業集團通過跨地區收購、兼併、聯合、重組等形式實現規模擴張,逐步形成紅棗產業規模

經濟,增強綜合經濟能力,提公升產品科技含量,著力提高優果率、轉化率、出口率和交易誠信度。同時疏通紅棗流通渠道,通過紅棗「綠色通道」***理各種流通手續,減少流通障礙,為紅棗的外運提供乙個快捷、安全的流通環境。

4,加強紅棗多元化加工和深加工。

深加工鏈條是乙個增值鏈條,這個鏈條越長,產品增值可能性越大。陝北地區有著上千年的紅棗栽培歷史,紅棗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今後應在不斷挖掘紅棗傳統加工工藝的同時,依靠現代科技不斷研發新產品,實

現紅棗產品的差異化,瞄準大市場,打造紅棗食用、藥用、營養、保健一體化產品。好的產品需要有好的包裝,這樣可以無形中提公升產品的檔次。我們應當改變紅棗產品過去採用「粗放型」包裝甚至沒有包裝的狀況,生產出方便、安全、衛生、易於保鮮的新包裝產品。

另外,產品的包裝不僅具有保持產品品質的作用,更是產品、企業甚至產地的特色文化符號,因此陝北紅棗的包裝上應注重體現陝北的特色文化,做到在包裝上宣傳產品。

我國物聯網產業現狀及其發展對策分析

6 培養和引進核心人才,強化智力支撐 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加強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再培訓,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平台建設 進一步拓寬政策扶持範圍 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各研究機構 企業和科研院所積極引進和培養優秀研發人才 高階管理人才 積極探索人才引進機制,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

達縣林業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作者 覃朝谷等 現代農業科技 2010年第07期 摘要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達縣林業產業近年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經營層次低 科技支撐不夠 發展思路不明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大力發展工業原料林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林果業 適度發展種苗花卉業 重點發展精深加工業 優先發...

長蕩湖河蟹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摘要介紹了長蕩湖河蟹養殖發展歷程,分析了其產業優勢,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對策,以期促進長蕩湖河蟹產業的發展。關鍵詞河蟹產業 現狀 問題 發展對策 長蕩湖 長蕩湖又名洮湖,是太湖流域第三大湖泊,跨金壇 溧陽2市,西傍茅山,北連長江,東接滆湖,是乙個集飲用水源 漁業生產 農業灌溉等多功能於一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