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制度和規範方案

2023-01-02 13:51:02 字數 3834 閱讀 5173

為加強我院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以下簡稱預防用藥)的管理,改變過度依賴抗菌藥物預防手術感染的狀況,規範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依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生部辦公廳關於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09〕38號等檔案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供所有手術診療預防用藥工作相關的醫師、藥師、**及其他醫務人員遵照執行。

一、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組織機構和職責

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由醫院主管院長負責,藥事管理委員會提供諮詢與技術支援,醫務科、藥劑科、感染科、質控科、護理部、外科病區、麻醉科、檢驗科等共同參與,並由醫務科組織協調,負責本機構相關人員的培訓、指導、管理等工作,確保本制度貫徹落實。

二、外科手術預防用藥目的

預防手術後切口感染,以及清潔-汙染或汙染手術後手術部位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及術後可能發生的全身**染,但不包括與手術無直接關係、術後可能發生的感染。預防用藥不能代替嚴格的無菌操作。

三、手術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適應症

1.外科手術預防用藥基本原則:根據手術野有否汙染或汙染可能,決定是否預防用抗菌藥物。

2. 清潔手術:為i類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應嚴格控制,用藥比例不超過30%,用藥時間不超過24小時,通常不需預防用抗菌藥物,如:腹股溝疝修補術(包括補片修補術)、甲狀腺疾病手術、乳腺疾病手術、關節鏡檢查手術、顱骨腫物切除手術等。

僅在下列情況時可考慮預防用藥:(1)手術範圍大、時間長(大於3小時)、汙染機會增加;(2)手術涉及重要臟器,一旦發生感染將造成嚴重後果者,如頭顱手術、眼內手術等;(4)存在感染相關高危因素者:年齡超過70歲、糖尿病控制不佳、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愛滋病患者、惡性腫瘤放化療患者、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者等)、營養不良等。

3.清潔-汙染手術: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術,或經以上器官的手術,如經口咽部大手術、經直腸前列腺手術,以及開放性骨折或創傷手術。

由於手術部位存在大量人體寄殖菌群,手術時可能汙染手術野引致感染,故此類手術需預防用抗菌藥物。

4.汙染手術:由於胃腸道、尿路、膽道體液大量溢位或開放性創傷未經擴創等已造成手術野嚴重汙染的手術。此類手術需預防用抗菌藥物。

術前已存在細菌**染的手術,如腹腔臟器穿孔腹膜炎、膿腫切除術,屬抗菌藥物**性應用,不屬預防應用範疇。

5. 經監測認定在病區內或手術室內某種致病菌所致手術部位感染發病率異常增高時,除應針對性預防用藥外,手術科室、感染科還應積極調查和處理感染原因。

四、藥物的選擇

1.選擇抗菌藥物基本原則:應根據手術部位的常見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狀況、抗菌藥物的抗菌譜、抗菌藥物的藥動學特點、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等綜合考慮。

原則上應選擇療效肯定、安全、相對廣譜、使用方便及**相對低廉的抗菌藥物,頭孢菌素為首選。作為外科圍手術期預防用藥,氟喹諾酮類藥物應嚴格控制使用。

2.為預防術後切口感染,應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以下簡稱金葡菌)選用藥物。預防手術部位感染或全身**染,則需依據手術野汙染或可能的汙染菌種類選用,如結腸或直腸手術前應選用對大腸埃希菌和脆弱擬桿菌有效的抗菌藥物。

3.普外科ⅰ類(清潔)切口手術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選第一代頭孢菌素作為預防用藥。經**內窺鏡的胃造瘻口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內窺鏡逆行膽胰管造影術是進入腹腔空腔臟器的手術,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蘭陰性腸桿菌,建議使用第二代頭孢菌素。

4.下消化道手術除預防用藥外,術前一日要分次口服很少被吸收的腸道抗菌藥物如慶大黴素,並用口服瀉劑或灌腸清潔腸道。

5.對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過敏者,可選用克林黴素預防葡萄球菌、鏈球菌感染,選用氨曲南預防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必要時可聯合使用。

6.在甲氧西林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檢出率高時,如進行人工材料植入手術(如人工心臟瓣膜置換、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人工關節置換等),也可選用萬古黴素或去甲萬古黴素預防感染。

五、預防用藥的時機

1.嚴格把握預防用藥時機,以保證在發生細菌汙染之前血清及組織中的藥物已達到有效濃度(>mic90)。一般應於切開**(或粘膜)前0.

5~2小時或麻醉誘導時在手術室開始給第1劑抗菌藥物,剖宮產術應在鉗夾臍帶後立即給藥。

2.術前及術中初次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由手術醫師開具,手術室**執行,登記用藥並簽名,手術室不得干預抗菌藥物的使用。

六、預防用藥的方法

1.預防用藥宜靜脈滴注,溶**積≤100ml,對沒有禁忌症的患者,一般應30分鐘滴完以達到有效濃度。克林黴素、甲硝唑等用法按藥品說明書有關規定執行。

2.血清和組織內抗菌藥物有效濃度必須能夠覆蓋手術全過程。選擇半衰期短的抗菌藥物時,若手術時間≥3小時,或失血量≥1500ml,應補充乙個劑量,必要時還可用第三次;選擇半衰期長的抗菌藥物(如頭孢曲松)則無須補充給藥。

3.一般應短程預防用藥,擇期手術結束後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顯感染高危因素,或術前已發生細菌汙染(如開放性創傷)時,可再用一次或數次至24h,特殊情況可延長至48h。

其中,清潔手術和介入**預防用藥時間應≤24小時,汙染手術可依據患者情況酌量延長至3-7天。手術中發現已存在細菌**染,手術後應繼續用藥直至感染消除。

七、監督管理

1.嚴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用於預防用藥。

2.對於有特殊病理、生理狀況的患者,預防用藥應參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藥品說明書等規定執行。

3.術後如發生手術部位感染屬**性用藥,應及時採集標本送病原學檢驗,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藥物進行**。病程記錄中應註明使用抗菌藥物的目的是「預防用藥」還是「抗感染**」,不能寫成「對症」、「抗炎」等。

4.臨床科室應加強科內督查,並將督查結果記錄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科內督查記錄》上。質控科、醫務科每季度將對督查結果進行檢查,並將檢查結果進行全院通報,作為科室年終評優的指標之一。

5.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監測工作,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定期組織專家,結合細菌耐藥監測情況,對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品種進行分析評估,並根據耐藥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藥狀況,調整預防用藥的品種,及時通報。

6.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會同處方管理組每月對預防用藥實施專項點評。

附件1:常見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表

手術名稱抗菌藥物選擇

顱腦手術第

一、二代頭孢菌素;頭孢曲松

頸部外科(含甲狀腺)手術第一代頭孢菌素

經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術第一代頭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乳腺手術第一代頭孢菌素

周圍血管外科手術第

一、二代頭孢菌素

腹外疝手術第一代頭孢菌素

胃十二指腸手術第

一、二代頭孢菌素

闌尾手術第二代頭孢菌素或頭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結、直腸手術第二代頭孢菌素或頭孢曲松或頭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肝膽系統手術第二代頭孢菌素,有反覆感染史者可選頭孢曲松或頭孢哌酮或頭孢哌酮/舒巴坦

胸外科手術(食管、肺)第

一、二代頭孢菌素,頭孢曲松

心臟大血管手術第

一、二代頭孢菌素

泌尿外科手術第

一、二代頭孢菌素,環丙沙星

一般骨科手術第一代頭孢菌素

應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術(骨折內固定術、脊柱融合術、關節置換術)

第一、二代頭孢菌素,頭孢曲松

**手術第

一、二代頭孢菌素或頭孢曲松或頭孢噻肟;

涉及**時可加用甲硝唑剖宮產第一代頭孢菌素(結紮臍帶後給藥)

注:1.ⅰ類切口手術常用預防抗菌藥物為頭孢唑啉或頭孢拉定。

2.ⅰ類切口手術常用預防抗菌藥物單次使用劑量:頭孢唑啉1-2g;頭孢拉定1-2g;頭孢呋辛1.

5g;頭孢曲松1-2g;甲硝唑0.5g。3.

對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過敏者,可選用克林黴素預防葡萄球菌、鏈球菌感染,可選用氨曲南預防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必要時可聯合使用。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檢出率高的醫療機構,如進行人工材料植入手術(如人工心臟瓣膜置換、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人工關節置換等),也可選用萬古黴素或去甲萬古黴素預防感染。

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應用管理制度

根據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和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及各級相關要求,結合我院工作實際,制定以下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管理制度。一 預防用藥目的 預防手術後切口管理,以及清潔汙染 汙染或者嚴重汙染 感染手術後手術部位感染及術後可能發生的全身 染。二 手術預防用藥的基本原則 根據手術野是否有汙染或...

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應用管理制度

根據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和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及各級相關要求結合我院工作實際制訂以下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管理制度。1 預防用藥目的預防手術後切口感染以及清潔 汙染 汙染或者嚴重汙染 感染手術後手術部位感染及術後可能發生的全身 染。二 手術預防用藥的基本原則 根據手術野是否有汙染或汙染可...

類切口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

元江縣中醫院 類切口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 為加強我院 類切口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改變過度依賴抗菌藥物預防手術感染的狀況,根據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和衛辦醫政發 2009 38號檔案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 類切口手術定義 手術野為人體無菌部位,區域性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