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物體分類》教學設計

2022-12-28 02:21:06 字數 3774 閱讀 3893

【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第4課,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初步了解了物體有很多特徵,這些特徵可以描述為大或小、輕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等。本課要根據物體的特徵進行分類,開展「分類」這一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和實踐,幫助學生了解分類的意義以及分類的方法,對學生學習科學和培養科學素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本課的學習主要分為四個活動:

1.聚焦分類話題;2.制訂分類標準,進行分類;3.研討,回顧學習過程:4.了解分類的意義。通過四個活動,一方面使學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體的各種特徵,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科學地觀察、描述之後進行科學的分類,了解分類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分類方法,明確分類標準的細化是準確分類的要素。教材中提示選用的教學器材為前三節課觀察的物體。在本課中,教師要盡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徵的物體,便於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學生分析】

經過一段時間的科學課學習,一年級學生逐漸了解了科學課程的特點。學生開始初步接觸科學觀察、記錄、表達、交流等科學**方法,逐步培養出合作學習和實事求是等科學態度。但是學生各方面的科學素養和學習能力仍處於培養階段,在行為能力上相對較弱,無意注意大於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

同時,對於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傾聽習慣等仍需進一步培。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了解分類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

2.根據物體的特徵進行分類,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認識物體。

科學**目標

1.能夠根據乙個特徵對物體進行分類。

2.了解給物體分類時,依據的特徵不同,分類的結果會有所不同。

科學態度目標

1.繼續發展對物體進行研究的興趣。

2.認同物體可以根據某一特徵被歸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人們可以利用分類的方法整理身邊的各種資訊。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根據乙個特徵對物體進行分類。

難點:了解科學準確的分類需要將標準細化。

【器材準備】

桌球、大木塊和小木塊、與木塊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塑料塊、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塊、玻璃珠、紙片、不幹膠貼紙、記號筆、印有圓圈的白紙、學生活動手冊、若干個帶有兩個大圓圈的小組記錄單、班級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買酸奶,你能幫他找到酸奶嗎?(**課件,選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在超市怎樣找到酸奶的)

設計意圖:通過乙個找酸奶的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類,體會分類對於人們生活的幫助,分類可以讓人們更便捷的生活。

2.我們也觀察了許多物體的特徵,你能描述一下嗎?這些不同物體的特徵有相同的方面嗎?

(學生根據前幾節的活動手冊和班級記錄單描述前幾節課上觀察的物體特徵)

設計意圖:從物體特徵入手,聚焦分類標準指向的是物體的特徵,並貫穿全課。

3.我們能不能用一種特徵作為標準給它們分類,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它們。(板書:給物體分類)

設計意圖:聚焦話題,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教師利用任務驅動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

二、給物體分類

1.描述物體特徵,確定分類標準。

(1)教師分發活動器材,學生拿出活動手冊。

(2)說說自己計畫以什麼特徵作為標準進行分類,並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中。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討論,理解分類是以特徵作為標準的,而且標準有很多,為開展分類活動明確主線和目的。

2.初次體驗分類並為物體編號。

(1)引導學生根據制訂的分類標準進行首次分類活動(全班統一確定一種相對簡單的分類標準,如:大小),將物體放在小組記錄單的圓圈中。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利用直觀實物進行初次分類,幫助學生明確分類活動的目的和過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2)引導學生發現使用實物擺放的方法不便於同時開展不同標準的分類,並且這種方法的分類結果無法懸掛展示,不便於交流。

(學生思考,商量改進辦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進行給物體做編號的活動做好鋪墊。

(3)指導全班同學按照統一標準為物體進行編號。

我們有什麼辦法進行編號呢?上學期,我們在比較恐龍大小的時候,有個編號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我們也來給這些物體進行編號吧。

(學生按照相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編號)

設計意圖:學生在真實任務的驅動下,先對物體進行分類的初步嘗試,學會分類的基本操作方法,為後邊的活動開展打好基礎;再從中發現不方便、無法反覆使用以及不便於交流的問題而找尋改進措施,從而開展編號活動,為後邊的活動開展以及交流研討活動做好鋪墊。

3.開展小組分類活動。

(1)小組總結物體特徵。

觀察前幾節的記錄單,你們都發現了物體哪些方面的特徵?

(學生發現有大小、形狀、輕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徵,根據物體大小進行分類的活動已經做過,不再重複)

(2)根據特徵制訂分類標準,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上。

(學生制訂分類標準,明確分類標準,將小組制訂的分類標準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中,一張記錄單填一種標準)

(3)小組合作開展給物體分類的活動。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開展**活動,將分類結果以物體編號的形式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不同的圓圈裡)

(4)教師適時指導學生填寫小組記錄單。

(5)學生懸掛展示小組記錄單,並遮擋住分類標準部分。

(學生遮擋住分類標準,並向全班同學展示小組記錄單)

設計意圖:根據特徵制訂分類標準,指向分類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物體特徵,便於尋找和生活便利。學生通過形狀、輕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特徵作為標準對物體多次分類,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體的特徵,而且對分類的科學**方法有更深的學習與體會。

展示小組記錄單,並遮擋住分類標準是為了給下一環節做鋪墊。

4.解密活動。

(1)全班共同解密各組的分類標準。

通過觀察小組記錄單的分類結果,逆向分析分類標準是哪種特徵,並說明理由。

(2)相應小組進行展示揭秘,說說自己的分類標準和分類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對於分類標準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到分類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觀察、總結物體的特徵,方便我們的生活。

三、交流研討

1.大家是根據物體的哪些特徵分類的?

學生通過交流發現分類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種方式分類的標準,都是物體比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徵。

2.根據同一特徵分類,分類結果有哪些不同?

你發現在哪個相同標準的分類中有不同的結果,為什麼?你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讓大家統一?

學生通過交流發現,有些相同分類標準的分類結果要想達成一致,還要有相同的細化標準界限。以輕重這一特徵為標準的分類,不同於大小的比較。同樣的物體有大有小,可以通過比較得出結論,但是對於輕重這一特徵,在制訂標準的同時還要細化輕重標準的界限,也就是說只有將標準制訂得更準確,才能進行更準確科學的分類。

3.根據發現細化小組記錄單的分類標準,確定關於輕重的分類界限,再次調整輕重的分類。

設計意圖:學生在上一活動的交流中已經發現這一問題。本環節是讓學生對於相同標準,分類結果卻不同的現象進行研討交流,進而發現分類的標準除了特徵之外還要有細化的標準,從而掌握科學分類的正確方法。

四、完成個人、小組、班級記錄單內容

1.學生完成個人活動手冊。

2.各小組共同完善小組記錄單。

3.師生完善班級記錄單。

設計意圖:教師指導學生填寫並修改完善記錄的過程就是梳理和總結本課知識的過程,從而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4.觀察生活中身邊的分類。

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分類給我們帶來幫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類?是如何給我們帶來幫助的?

(**課件,學生根據課件演示分別說說是哪些方面的分類,又是如何幫助我們便捷生活的)

設計意圖:理解分類的意義不僅是更好地了解特徵,還能幫助我們便捷生活。

【板書設計】

特徵分類標準細化標準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2 物體可以根據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質來描述,也可以根據這些性質來區分一組物體或材料。過程與方法 1.根據可觀察到的特徵和性質,對物體和材料進行描述和分類。2.將學習到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3.通...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西江實驗學校康巧明 教學背景分析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已步入二年級的第一學期,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如 獨立審題 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本節課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收集背景材料。但二年級學生大多注意力難以持久 容易分散,容易對新鮮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慾望。因此在教學中主要運用情景教...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觀察物體 重在 觀察 本節課設計了形式多樣的觀察活動,為學生展開空間想象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 觀察物體 又不能僅僅停留在 觀察 的層面上,我讓學生和電視中的小朋友一起經歷了觀察 猜想 推理 驗證的過程,意在激發學生的思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第三,本節課中充分利用農遠教學裝置和資源,讓班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