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菜豆高產栽培技術

2022-12-26 23:24:05 字數 3641 閱讀 5732

一、菜豆的特性

1、菜豆是喜溫性作物,有發達的根系,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肥,且根系有固氮作用(吸收空氣中的氮),故在生產中少施氮肥。具有一定的耐土壤乾旱能力,但喜濕怕澇,適宜在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60-70%,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是65-75%,所以在生產上,土壤中過多的水分和過多的空氣濕度,特別是陰雨連綿、多露、多霧,尤其是田間積水常常引發各種真菌、細菌和生理性病害的發生。

2、大家所從事的是「旱作農業」中的一部分,「旱地菜栽培」旱作農業是指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雨進行的農業生產,其本質是提高降水利用率,技術核心是綜合運用農藝、生物、工程及資訊管理等技術措施。最大限度地依託當地自然優勢、氣候條件、土壤結構、地形地貌等,充分提高降水利用率,實現高產、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二、栽培技術

在充分認識和了解以上兩個問題後,在生產上就應調整安排,實施科學種田,前面提到了菜豆是喜溫性作物,喜濕怕澇,根系再生能力差,所以在生產上應採取以下做法:

1、起壟栽培

(大行90cm,小行60cm,壟高10-15cm左右)

它的優勢在於增加熟土層面積,提高土溫,提前播種,創造適宜的根系生長和發育的小氣候環境,培育壯苗,一般說10cm地溫穩定在8℃時播種,起壟能提2℃左右,過早播種地溫低,種子發芽慢、出菌遲、幼菌易受低溫危害,所以採用提前起壟,輔膜,盡量提高土溫,給播種創造條件。

起壟栽培能有效地控制蔬菜苗木在7-8月份雨季期間,田間積水,致使根部長時間浸泡,土壤缺氧,透氣能力差,缺乏活力,造成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發生。

2、稈杆覆蓋

旱地菜的本質是利用自然降水進行生產,那麼充分提高雨水的利用率是確保豐產豐收的前提條件。在生產上多從「節水」和提高「利用率」上做文章。

節水是一項比較廣泛的概念,內容豐富,工程龐大,那麼提高降水利用率上實施哪些辦法。

秸杆覆蓋地面,減少暴露面積,降低蒸發量,確保土壤擁有一定比例的水分,供植物根系吸收和肥料有效轉化使用,同時提高了廢舊資源秸杆的增值利用,減少農田焚燒秸杆,汙染環境,破壞生態的惡劣行為,秸杆就是一種綠肥,它含有豐富的氮磷,鋅和碳水化合物,通過風化,腐熟能達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一般說,大田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也就是1%,而栽培菜豆的地,有機質含量最多超不過3%,通過全年的使用秸杆,能極大地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從而增加土壤中的通透性,實現保水、促肥,創造乙個適宜根系發育的小氣候土壤環境。再一秸杆覆蓋在春季播種後能提高土溫,夏季高溫乾旱,缺雨能起到降溫和減少蒸發量,雨季能起到降低雨水擊濺,減少養分流失,避免土傳性病害的侵染。

基本可達到中雨無徑流,大雨不衝地,連陰不泡漿,天晴不龜裂,雨後不板結,還有一點是在操作行覆蓋秸稈控制雜草,減少病蟲害的寄生,同時降低勞動強度,減少除草人工費用,最主要的是減少除草劑的施用,降低危害,避免2.4d除草劑,侵染菜豆致使中毒現象發生,給生產和農產品的食用安全帶來隱患。

3、合理栽培

菜豆的生長靠的是:葉片從地面上吸收co2,根系從地下喝水和吸收各種礦質營養元素,在光的作用下二者匯集於「葉片工廠」中合成有機物,白天合成,夜間運轉,儲存於植物各個器官中,植株由矮變高,果實由小變大,在確認這一理論的成立後,合理栽培是關鍵問題。栽培防治也是農業防治,必須運用各種農業調控措施,剷除和減少病源與蟲源,增強植株活力和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以及改善環境條件,使之有利於植株生長發育,而不利於病蟲害發生。

首先要南北種植,不要東西種植,因為東西種植北面是弱光帶,影響作物生長,南北種植沒有弱光帶,而且通風好,

透氣好,從而加強了環境調控,創造了適宜的生長小氣候條件,如:夏季高溫,南北種植,大行距。

通風能力強,可降低溫度,減少蟲害的發生。雨季可降低葉片結露,減少病菌的萌發和侵染。如:

合理栽培能降低菜豆落花落莢,因為菜豆落花、落莢的原因中有一條是光照強度弱,落花增多,在過度密植的情況下,植株下部最易鬱閉,大部落花落莢增多,弱光比低溫減產嚴重,可以說合理栽培可調節農田生態環境,又有利於作物生長發育,同時還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4、輪作

同一種作物在同一土層土長時間吸收大量相同的營養元素,會導致某種微量元素的缺乏,破壞了植物適宜生長的營養結構,引起了體內營養的不平衡,常常會引發各種病蟲害發生。在生產上常採用倒茬的辦法,合理地利用土壤肥力,防止病蟲雜草的危害,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使蔬菜生長在良好的土壤環境中,既能降低生產成本(病蟲害少了、用藥、人工少),又能提高產量和質量,通常是採用深根性作物與淺根性作物輪作,如菜豆和蔥、糧菜輪作,玉公尺和茴子白輪作。

喜水性作物與耐旱作物輪作(玉公尺和高粱),還有一點,就是合理套種,高桿作物與低桿作物套種,不僅使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協調,而且充分利用時間空間,改善環境條件,提高了水肥和光熱的利用率,發揮了作物間的互補作用,將不同種類和不同形態、不同生育期的作物進行合理搭配,形成多層次的復合群體種植結構,地面生長,地下生長。

5、病蟲防治

首先堅持農業植保方針,「預防為主、**為輔」走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合理使用化學防治的綜合路線。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結構的調整,凌井店旱地菜面積迅速增加,菜豆和甘藍已成為當地農業的重要支柱和強有力的經濟增長點,但是由於是旱地作業,受自然因素及病早害的危害,嚴重地制約著「產量」、「質量」,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和農產品的質量問題,控制病蟲害已成為發展旱地蔬菜,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所以,大力培訓農民,推廣常規技術,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是一項迫在眉睫而任重道遠的長期主要工作。

菜豆在整個生育過程中,主要的病害是:炭疽、疫病、銹病、褐斑、枯萎等。只有充分了解病害發生的條件(如:

濕度、溫度、水分、光照)和病害症狀特徵,才能正確防治,合理用藥,達到把損失降到最低,資金投入降到最低,效益達到最大化程度。

(1)菜豆的銹病

發病的條件是:氣溫20-25℃,相對濕度95%以上最適於銹病流行,葉面結露是鏽菌孢子萌發和侵入的先決條件。當季節降水早、雨次多、雨量大,銹病將嚴重發生。

再一種植過密,通風差,施用氨肥多,植株長,都有利用發病。一般情況銹病主要在生長期發生,秋季日照變短,日照時間的變化誘導病原菌產生孢子堆和冬孢子。

(2)菜豆的炭疽病

發病的條件:同樣是20-24℃,相對濕度100%最適於炭疽病發生。當溫度27℃以上,相對濕度低於92%,發病少或不發生,溫度低於13℃,病情停止發展。

由此看出,濕度是產生真菌性病害的主要原因,在防治工作上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①選用抗病品種:如雙豐2號。

②加強栽培管理(前面主要談了)

③從種子處理,50%福美雙拌種,用藥量是種子重量的0.4%,舊架桿在使用前用50%代森銨水劑800倍消毒高錳酸鉀消毒。

(3)化學防治

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①是熟悉各類病害的發生,流行規律,了解農藥情況和理化性質,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如:菜豆炭疽病,福美雙、福美鋅多於前期使用,起預防作用,但病重使用不理想,如福為廣譜內吸性殺菌劑(是多菌錄、福美雙組成復混藥),具有保護和**作用,對炭疽病有較好的防效。

如苯丙速甲環唑,為內吸性廣譜殺菌劑,它不僅對炭疽病有效,還能對銹病起**作用。如:味鮮銨,為廣譜殺菌劑,不具有內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傳導性能,對炭疽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還可以用作果實採後處理,防治貯藏期病害,可與大多數殺菌劑混配。

②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使用劇毒、高毒和高殘留農藥,大力推廣高效、低中毒、低殘留農藥。

③嚴禁超劑量、超範圍、超次數使用農藥。由於農民專業技術水平低,在防治病蟲害時,常常出現亂用、亂配,隨著加大使用農藥的使用劑量和使用次數,不僅造成了投入的增加,而且延誤了治病的最佳時間,同時加大了農藥殘留,嚴重地威脅著人體的健康。

④嚴格掌握農藥安全間隔期

安全間隔期是合理使用化學防治病蟲害的最後一道閘口,也是確保農產品產量及保證廣大消費者健康的有力措施,加大力度,建立健全農藥的管理使用制度是必要的。

玉公尺高產栽培技術

摘要 玉公尺是我國的農作物,是我國東北地區的主產農作物。隨著種植技術的提公升玉公尺的產量也越來越高。因此從整地 播種 施肥 田間管理等系統考慮,對東北地區的玉公尺高產提出整治。關鍵詞 玉公尺 高產 技術 田間管理 施肥 1.選地整地 在土地的選擇上首先要選擇地勢平坦 土質肥沃的。在土壤上最好選擇較為...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一 小麥的生長發育特性 根據小麥生長過程中對溫度和光照的要求,分為三種型別,即冬性 半冬性 春性小麥。我市種植的揚麥系統均為春性小麥,主莖葉片11 12張。小麥的一生經歷著發芽 出苗 分蘖 越冬 返青 撥節 孕穗 抽穗 開花 灌漿和成熟等生育過程。小麥的根 莖 葉 櫱 穗和籽粒等器官就在各生育過程中...

土豆高產栽培技術方法

1.土壤備播應選擇土壤肥沃的沙壤土和兩合土種植,在前茬收穫後,及時滅茬耕翻,耕深30em左右,並結合整地,一般每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左右,磷肥25 50公斤或磷酸二氨50公斤,播種前,應起寬70 80em 的壟待播。2.播前切塊催芽切塊每公斤種薯切50塊為宜。切塊時,首先縱切,然後橫切,要求切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