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2022-12-25 00:45:05 字數 4744 閱讀 2715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能力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以建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為突破口,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大膽創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的具體做法是:

1、成立小組。

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力情況,按座次前後桌每4人一組,做到搭配合理,小組成員中男、女搭配,學習成績優、中、差搭配,成績較好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一般情況下,小組成員要保持穩定,不要輕易變動。這樣既可使每個人有發言機會,又能保證發言的範圍和質量,共同為搞好小組學習而盡力。

小組合作必須要有組規,由小組長制定,例如:自學時要遵守紀律;在小組學習中,同學們要認真討論,不幹其他的事情;組員要配合組長工作;成員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共同解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深入到小組當中,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乙個教學環節。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課程的課堂上真正發揮作用。

2、自主學習。

預習時教師出示課堂學習目標,提出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同伴互助解決。即先與同桌討論,再有問題在小組內討論,共同**問題的答案。如:

我們在學習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時,孩子們先通過自學,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有哪些方法能求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呢?然後小組交流,只見每個同學發言十分積極,都爭著發表自己的見解。

老師在課堂上來回聽取各組的意見。最後每小組找出代表發言。全班交流,看有哪些求兩個數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哪種方法最好?

張小剛說:「我組發現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較好,先將兩個數分別分解質因數,從中找出公有的質因數,兩個數全部公有質因數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張曉濤說:

「我們的方法更妙,用短除法求兩個數的的最大公因數。就是將兩個數分別分解質因數的短除法合起來,匯出求兩個數最大公因數的短除法。」還有的說:

「你們的發現不如我們的發現妙,就是分別寫出這兩個數的因數,然後找出公有的因數,再看哪個最大,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只見這時又站起幾個同學,不服氣地說:「你這種方法不算好,如果數比較大,你就麻煩了,是不?

我的觀點和張曉濤說的一樣,用短除法比較好的。」這時,張莉又站起來說:「我還有乙個更妙的方法,如求18和27的公有質因數,可以先找出18的因數:

1、2、3、6、9、18 ,再看18的因數中有哪些數是27的因數。」同學們各抒己見,毫無拘束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整節課討論的非常熱烈,學習氣氛濃厚,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掌握了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3、扶放有度。

在小組討論之前,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將要討論的問題。這些討論的問題應是能夠體現教材重點、難點以及多數學生認為是疑點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宜多,要有討論的價值。

要求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有目的、有重點地去看書。在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有充分的自由看書時間。當學生產生疑問時,老師不要急於把答案告訴學生,否則,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

若教師為了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就應該「扶」著學生去探索知識,然後「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只在必要時作適當的引導。讓學生通過觀察、思維、想象提高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然後再引導學生進行再次發現,在學生對知識掌握到一定程度時,即可「放」手讓學生去獨立完成。只有當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都不能很好解決時,教師才作適當的點撥。

如教學「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我可以先「扶」學生理解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讓學生自學課本,自學前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假設用一種長3分公尺、寬2分公尺的牆磚鋪乙個正方形(用的牆磚都是整塊),正方形的邊長可以是多少分公尺?最小是多少分公尺?

先通過學生思考,然後「放」手讓學生展開討論,通過討論,學生發現: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必須既是3的倍數,又是2的倍數,那就是3和2的公倍數,那麼可以鋪出邊長是6分公尺,12分公尺,18分公尺,…的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邊長是6分公尺。這時教師加以肯定,表揚,然後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如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經過討論大家得出不同的方法,爭著並把自己的理由展示給大家。

4、展示匯報

以小組為單位,首先組織學生組內交流,可以讓他們先獨立思考,然後採用中心發言式、指名發言式等不同的交往方式進行組內學習交流,並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然後各小組成員代表在全班匯報小組學習情況。如教學「三角形面積」時,教師啟發學生,大家能不能想辦法借助前面學過的內容,推導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呢?經過老師這麼一啟發,立刻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露出笑容,動手剪紙將兩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乙個平行四邊形,其他的同學也跟著拼了起來,於是老師提出三個問題等同學們拼完後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1)大家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與原來三角形的底、高分別有什麼關係?(2)每個三角形與平形四邊形面積之間有什麼關係?(3)三角形面積公式中為什麼要除以2?

各小組在組長帶領下,通過看書思考、做實驗等形式,圍繞這三個問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並協同準備向全班匯報。還可以看到有的同學不會時,小組其他成員對他進行幫助的場面。在全班交流時,各小組代表都爭著發言,有的通過實驗演示,有的通過畫圖分析等生動有趣的形式,邊動手邊條理清晰地進行了講解,以引起其他組同學的關注與好奇。

在這樣的相互幫助、相互啟發、相互協作、相互交流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活躍,同時他們的學習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發揮。這種生動活潑的小組合作,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極大的動力。這樣的課堂沒有老師的呵斥,只有老師的扶助,課堂氣氛活躍,真正做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5、反饋矯正

反饋是對學習目標的回歸性檢測,是對前面所學課的反思和總結。我們採取的方法是:口頭回答、試卷測試,紙條傳遞等。

每節課結束之前,老師總是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這節課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

你還有哪些知識不懂,需要老師幫助呢?經過這樣反饋,了解到全班大多數同學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個別同學不會的再進行補課,爭取做到不讓一名學生掉隊。

6、因勢利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注意因勢利導,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自由靈活之中,以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教學簡便運算「125×48」一題,我啟發學生可以根據數的特點尋找簡便演算法。當我引導學生發現48是接近整十數50時,學生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他們很快想到把48轉化成(50-2),然後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緊接著,學生又開始變換角度思考問題,又研究另乙個因數125的特點,他們很快發現125與8相乘得1000,想到先把48分解成6×8,然後運用乘法結合律變式為6×(8×125)進行簡便運算。

還有些學生想出了更好的方法:把較大數轉化成較小數進行口算的方法:先把48×125變成(6×8)×(25×5)再變為(6×5)×(8×25)。

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為基礎,教師只是作為學生探索知識的指導者,只是提供機會,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求知的全過程。

7、激勵創新。

當學生學習了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時,教師補充了這樣的題目:請大家找出下列每組數的最大公因數,做完後你發現了什麼?

4和16 16和32 1和7 8和9

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很快完成了上面的練習題,紛紛舉起小手想說說自己組的發現。一組張玲說,我們小組的發現是:「在前兩組中,兩個數是倍數關係,較小數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五組曉傑說:「我組認為:後兩組中,兩個數是互質數,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是1。

」這時老師立即表揚他們的創新精神,並獎勵一顆小紅星。平時在課堂上,對學習認真,討論積極,善於發現問題的同學隨時表揚、鼓勵,使優生更優,差生變優,讓同學們嚐到成功時的快樂。每看到同學們有一點長處就立刻表揚、獎勵,每答對乙個問題、發現乙個規律各獎一顆小紅星,課後立刻把小紅星貼在教室後面的表揚欄上,「看看誰的小紅星」多,一周一彙總,並且評出學習優勝組,進行表彰。

三、取得的成效。

小組合作學習,會帶來許多好處,概括來說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

從學生方面看: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更善於合作,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會掌握得更加牢固,使學生體驗到自己發現規律時的愉快。如前面自主預習中提到的,同學們對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學習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合作小組的成員養成互幫互助的好習慣。比如學習好的同學可以抽出點時間對較差的同學進行課下輔導,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把重點、難點找出來,進行練習。合作小組的成員不僅在學習上互幫互助,在其他方面也做到了團結友愛,取長補短,實現共同的進步。

如:我班班長張壽軒同學,學習委員張玉萍同學,還有各學習小組的組長們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好,形成了一幫一一對紅的學習氛圍,使同學們每天輕鬆愉快的學習、成長,連學習最差平時最不愛說話的張海壘同學也有了笑容,能在課堂上大膽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了,學習成績逐漸提高。

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每個同學都解決了屬於自己的問題,在自己原有的起點上提高著、進步著。同學們紛紛表達這樣的感受:「同學講的比老師講的更貼近我們,我們更願意請教同學」 ;「有了問題可以隨時問別人,有了想法可以隨時講出來」;「小組合作不僅幫助別人,也使自己得到提高」 ;「給同學講一遍,我記得更牢了」;「我感覺自己也能行」,因為小組成員給了學習困難生更多的展示機會,使這些學生有了很大的自信心;「我在大家面前敢說話了」,因為在小組內表達得多了,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從教師方面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改變了教師的職業觀念和職業行為。教師的職業不再是簡單地重複,而是不斷地創新;不再是乏味、無奈和重負,而是始終充滿激情。

互助是基於小組內外互動的「學生問學生、學生教學生、學生幫學生、學生檢查學生、學生影響學生、學生引領學生」,互助的意義不僅是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共享共贏,更重要的是個性的張揚互補和人格上的相互影響及共同發展。互助大大增加了學生表達、交流、思維碰撞、展示鍛鍊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由此,學生從以個體學習為主轉向了以合作學習為主,「以講為主」的課堂被「以學為主」的課堂所取代。

自主合作學習可使學生迸射出智慧型的火花,能真正地放飛學生的心靈,能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乙個師生平等、自由、對話的課堂。

以後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靈活性,小組搭配的合理性,讓學生進一步養成自主**、合作交流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教師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努力,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素質教育已進入,整體推進 重點突破 全面展開的新階段。為全面深入地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21世紀創新人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重要的 亟待解決的課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絕不是個別教師在某個學科在較短時間內所能完成的。它是乙個系統工程,需要廣大教師...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二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習活動不只是一種認知過程,而且又是伴隨著認知過程的情感過程。知識要通過情感這一媒介發生作用,健康的情感能夠有效地強化人的智力活動,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師生的情感交流,善於誘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並啟發學生將這...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 有計畫 大膽地 主動地去學習,自主學習意識,就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意識。那麼,在生物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呢?作為一名高中生物學教師,本人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 諄諄教誨,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皮亞傑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 知識不是客觀,而是個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