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數學第一章教案

2022-12-24 12:15:02 字數 5241 閱讀 1324

1.1.1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等幾何體,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單個幾何體的基本特徵,並能根據幾何體的某些特徵將其分類。

過程與方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辨別各種幾何圖形,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表達以及思維能力,學會合作、交流和自主**的學習方式,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創造和實踐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討論、思考和實踐等活動,將生活中常見實物模型抽象成簡單的幾何體。

教學難點

從具體實物中抽象出幾何體的概念和動手做幾何圖形,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簡單的幾何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課件中呈現了生活中的一些物體,要求學生能從中「發現」熟悉的幾何體。

2、教師課前準備選擇實物進行教學。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幾何體?

二、新課講解

在上面討論的基礎上,以課本上房間的一角為背景,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常見的幾何體,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幾何體的特徵。

看一看: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書房中各個物體它們各是什麼形狀的?

找一找:找出你所認識的幾何圖形。

辨一辨:

圓柱圓錐

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球

(1)上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與長方體、正方體類似?(學生在回答桌面時老師應指出桌面是指整個層面)。

(2)上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與圓柱、圓錐類似?掛籃球的網袋是否類似於圓錐?為什麼?描述一下圓柱與圓錐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3)請找出上圖中與筆筒形狀類似的物體?

(4)請找出上圖中與地球形狀類似的物體?

認一認: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們,(電腦顯示上面各物體抽象出來的幾何體)配注各幾何體名稱。

想一想:讓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所見到過的哪些物體的形狀類似於以上的幾何體,(在實物與幾何體模型之間建立對應關係)(尤其是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圓柱、圓錐的共同點與異同點,然後學生回答。

3、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稜柱與圓柱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4、通過交流,總結,歸納形成直覺感受後,可以採取遊戲的形式,將學生進行分組對抗賽(甲方出示實物,乙方作出類似於該實物的幾何體的答案,數個輪迴後交換角色),以此加深對簡單幾何體的感受和認識。

5、自學稜柱可分為直稜柱和斜稜柱,強調本書只討論直稜柱(簡稱稜柱)。

三、課堂練習

當學生對簡單幾何體有了明確的認識後,可借助p4習題1—1引導他們對其進行分類,並交流各自分類的方法,分類要求不要過高,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可以了,比如可以(1)按柱,錐,球,(2)按組成的面曲或平面。

四、布置作業

習題1.1第1、2、3題

課後反思

1.1.2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豐富的例項,進一步認識點、線、面、初步感受點、線、面之間的關係。

2、進一步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從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認識常見幾何體的某些特徵。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大量的例項,通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提高認識空間圖形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1、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從大量的例項中認真主動的思考,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習慣。

2、鼓勵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並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1、認識點、線、面,初步感受點、線、面的關係。

2、從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進一步認識常見幾何體的某些特徵

教學難點

1、認識「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事實。

2、認識「面與面相交得到線、線與線相交得到點」的事實。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一、新課引入

1、課件中呈現了生活中的一些物體,要求學生能從中「發現」熟悉的幾何體。

2、教師課前準備選擇實物進行教學。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幾何體?

二、新課講解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常見的幾何體,並且可以從大量的實物中抽象出這些圖形.我們知道世間萬物都是由一些基本元素構成的,那麼構成這些圖形的基本元素是什麼呢?

二、講授新課

1.圖形是由點、線、面構成的。在我們所見到的圖形中,如果沒有點、線、面就構不成圖形.而點、線、面又有它們之間的關係。

2.點、線、面之間的關係

(1)正方體是由六個面圍成的,圓柱是由三個面圍成的.正方體的六個面都是平的,而圓柱上下底面是平的,側面是曲面.

(2)圓柱的側面和底面相交成兩條線,它們都是曲的.

(3)正方體有八個頂點,經過每個頂點有三邊.

三、例題講解

圖中的幾何體是由幾個面圍成的?面與面相交成幾條線?

它們是直的還是曲的?

解:由4個面圍成;面與面相交成6條線,其中有4條是直的,2條是曲的.

3.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例]下列圖形繞虛線旋轉一周,能形成乙個什麼樣的幾何體.

解:圖(1)可形成上面是圓錐,下面是圓柱的上下底面重合的幾何體.

圖(2)可形成乙個圓柱. 圖(3)可形成乙個球. 圖(4)可形成乙個圓錐.

圖(5)可形成兩個底面重合的圓錐.

四、課堂練習

1.幾何圖形是由構成,面有_____面和_____面之分.

2.點動成_____、線動成_____、面動成_____.

3.長方體是由_____個面圍成的,圓柱是由_____個面圍成的,圓錐是由_____個面圍成的.其中圍成圓錐的面有_____面,也有_____面.

解:1.點線面曲平 2.線面體 3.6 3 2 平曲

五、課時小結

1.通過豐富的例子,知道了點、線、面是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

2.從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進一步認識常見幾何體的特徵;

3.認識了點、線、面之間的關係。

六、布置作業

習題1.2第1、2題

課後反思

1.2.1展開與摺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稜柱的某些特性.

2、了解稜柱展開圖的形狀,能正確地判斷和製作簡單的立體模型.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展開與摺疊、模型製作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在大量活動經驗的基礎上,形成較為規範的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操作活動中揭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思考的習慣,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在操作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認識稜柱的某些特徵,形成規範的語言。

教學難點

根據稜柱的展開圖判斷和操作簡單的立體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出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從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為出發點,認識了常見幾何體的某些特徵.還有一位同學提出了乙個問題;稜柱有幾個面?幾個頂點?

幾條線?這節課我們就來重點研究稜柱,學習了這節課後,你就可以很輕鬆地回答上面的問題。

二、講授新課

從做一做中認識稜柱的特性

1、稜柱上下底面的形狀、大小是一樣的;

2、側稜都相等,側面都是長方形;

3、稜柱的底面是n邊形,它的側稜就有n條,它的稜應有(n的3倍)條。

三、隨堂練習

1、如圖(1)長方體有_____個頂點,_____條稜,_____個面,這些面形狀都是_____.

(2)哪些面的形狀和大小一定完全相同?

(3)哪些稜的長度一定相等?

分析:讓學生觀察圖形,可以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回答.

解:(1)8 12 6 長方形

(2)相對的兩個面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

(3)相互平行的四條稜的長度相等。

2、如下圖,哪些圖形經過摺疊可以圍成一

個稜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

3、乙個六稜柱模型如圖,它的底面邊長都是

5厘公尺,側稜長4厘公尺.(課本第2頁圖1—1)

觀察這個模型,回答下列問題:

(1)這個六稜柱一共有多少個面?它們分別是什麼形狀?哪些面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

(2)這個六稜柱一共有多少條稜?它們的長度分別是多少?

分析:圖1—4下問題中的面是指圍成六稜柱的側面和底面.

解:(1)8個面;其中6個側面是長方形;兩個底面是六邊形;2個六邊形形狀、大小完全相同,所有側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這個六稜柱一共有18條稜,6條側稜的長度分別是4厘公尺;圍成底面的所有稜長相等,均為5厘公尺.

四、課時小結

1.這節課我們通過動手操作發現了稜柱的幾個特性:

(1)上下底面完全相同;(2)側稜長都相等;(3)側面都是長方形等。

2.我們還通過想一想,折一折發現空間觀念,積累了關於稜柱的展開與摺疊的數學活動經驗。

五、布置作業

習題1.3第1、2、3題

1.2.2展開與摺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了解立體圖形可由平面圖形圍成,立體圖形可展開為平面圖形;

2、了解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判斷立體模型;

過程與方法:通過展開與摺疊的實踐操作,在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轉換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概念,發展幾何直覺。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認識到許多數學研究的原型都源於生活實際,反過來,眾多的實際問題也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

教學重點在操作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認識稜柱的某些特徵,形成規範的語言

教學難點

根據稜柱的展開圖判斷和操作簡單的立體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課題

內容教師拿出圓柱形圓錐形實物展示沿虛線展開,側面是乙個什麼圖形會是什麼圖形?

教師拿出乙個製作漂亮的正方體紙盒展示給學生看,又拿出另外乙個同樣製作的正方體紙盒的平面展開圖給學生看並用手慢慢地摺疊成正方體紙盒。

教師:人們是如何將平面紙做成如此漂亮的紙盒的呢?

匯入新課:展開與摺疊(二)

二、動手操作,**新知

教師:請同學們將準備好的小正方體紙盒沿某條稜任意剪開,看看能得到哪些平面圖形?注意剪開正方體稜的過程中,正方體的6個面中每個面至少有一條稜與其它面相連。

學生進行裁剪,教師巡視。把學生剪好的平面圖形貼在黑板上(重複的不再貼),

可以得出11種不同的展開圖:

教師:能否將得到的平面圖形分類?你是按什麼規律來分類的?

學生討論得出分為4類

教師:乙個正方體要將其展開成乙個平面圖形,必須沿幾條稜剪開?

學生:由於正方體有12條稜,6個面,將其表面展成乙個平面圖形,面與面之間相連的稜有5條(即未剪開的稜),因此需要剪開7條稜。

七年級上冊數學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第1章有理數及其運算 基礎知識 1.大於0的數叫做正數,在正數的前面加上乙個 號就變成負數 負數小於0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和負數表示的意義相反 例如上公升 下降,增加 減少,收入 支出,盈利 虧損,零上 零下,東 西,順時針 逆時針 2.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整數又分為正整數,0,負整...

七年級數學第一章

七年級輔導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 一 選擇題 1 如圖,把左邊的圖形摺起來,它會變成右邊的正方體 2 如圖,這四幅圖是乙個正方體不同的側面,六個面上分別寫著a b c d e f,則c a e的對面字母分別是 a f b d b d f b c b f d d b d f 3 小明從正面觀察下圖所示的...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第一章知識複習輔導

基礎知識部分 1.三角形兩邊長分別是2.5cm和1.3cm 則它的第三邊可以是 2.下列各圖中,正確畫出ac邊上的高的是 abcd 3.如圖,工人師傅砌門時,常用木條ef固定長方形門框abcd,使其不變形,這樣做的根據是 a 兩點之間的線段最短 b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c 長方形是軸對稱圖形 d 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