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卷缺失的中學語文新詩教學及其改進策略

2022-12-23 12:24:02 字數 4665 閱讀 4871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蘇州市工業園區第三中學張蘭芳

一、缺失的中學語文新詩教學

1、 教材中新詩選文的缺憾

新課程實施之前,老教材中新詩篇目相對其他文體是極為缺失的,從初中到高中,學生接觸的新詩不過七八首,而且範圍有限,大多以***、郭沫若、聞一多的作品為主。新課程標準實行後,各地教材增加了現當代代表詩人如徐志摩、舒婷等人的詩作,也加入了一些外國新詩,但無論是相對數量還是詩人的選擇仍存有缺憾。 以人教版、蘇教版和粵教版三個版本的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為例,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僅在必修一第一單元安排了乙個新詩單元,共四個組合:

《沁園春長沙》(***)、《雨巷》(戴望舒)、《再別康橋》(徐志摩)、《大堰河》(艾青)、《斷章》(卞之琳)、《風雨》、《錯誤》、《迴旋舞》、《在乙個地鐵車站》,共9首。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在必修一第一專題 「向青春舉杯」模組一「吟誦青春 」安排了3首新詩:《沁園春·長沙》(***)、《相信未來》(食指)、《讓我們一起奔騰吧》(江河);必修三的第一專題「祖國土」模組二「 頌歌的變奏」安排了4首新詩:

《發現》、《北方》、《 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 祖國土》;必修五的專題二 「此情可待成追憶」模組二「舊日時光」安排了3首新詩:《舊日的時光》( [英]羅伯特·彭斯)、《箭與歌》( [美]朗費羅)、《別離》(馮至)。五冊必修教材共計10首新詩。

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在第二冊安排了乙個詩歌單元:《***詞兩首》(《沁園春·長沙》、《憶秦娥·婁山關》、《中國現代詩歌五首》(《死水》(聞一多)、《再別康橋》(徐志摩)、《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艾青)、《熱愛生命》(食指)、《雙桅船》(舒婷)、《外國詩歌四首》(《致大海》《我一無所求》《底片》《黑八月》),總計11首。三個版本教材的新詩選文分別選擇了一首***的詞、五首左右的中國現當代代表詩作,四首左右的外國詩歌。

相比老選材,各版本的新教材增加了新詩的篇目,加上相配套的《語文讀本》,新詩的選文相對豐富了不少。但是對於三年的高中語文教學課時來說,10首左右的新詩還是比較少的,何況其中還有學生並不喜歡的篇目。因此,無論從選文的篇目數量還是詩人選擇方面,目前的語文教材都仍存在缺失現象。

2、高考中新詩考查的缺位高考是中學教學的指揮棒,高考考什麼,中學就教什麼。高考中新詩考查的缺位,是影響中學語文新詩教學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高考作文對新詩的迴避。近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要求裡都有一條「請不要寫成詩歌」,這本身就給學生一種誤導,認為詩是和高考無關的。比如乙個論說性的題目出來以後,本來很難寫成詩,卻還要要求「不要寫成詩歌」,為什麼不說「不要寫成**、不要寫成劇本」呢?

這正是長期以來不重視新詩教學所導致的。由於老師與學生長期以來不讀新詩或很少讀新詩,對新詩的文體特徵及把握世界的方式缺乏了解,必然會造成喪失對新詩的感悟力與判斷力。其實,2023年全國高考滿分作文《蝴蝶·蛹》就是一首新詩形式的佳作。

以乙個不合理的要求扼殺這樣的佳作,實在是高考作文考查方面的缺失。

其次是閱讀理解對新詩的迴避。命題者認為高考閱讀理解考新詩不合適,理由是意蘊太深,考生不容易把握。但是在歷年高考閱讀題裡面曾經考查過新詩,用的是鄭敏先生的《金色的稻穀》。

考完之後,詩評家與語文教師紛紛點評,最後還把《金色的稻穀》選進了中學教材。這也說明在高考題當中,包括語文練習當中,用一些新詩做閱讀理解題目,對於新詩的普及是有作用的。其實,把新詩作為閱讀理解考題是非常適宜的,詩比較短,而且又往往比較含蓄。

而用散文、**,則只能選一小段,抓住兩三個關鍵點,或者把一篇長文章進行壓縮,這往往造成上下文文意的脫節,影響考生對原文的理解,而新詩考查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3、課堂教學方法的缺失

新詩教學的缺失不僅體現在教材的編選和考試的形式上,更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大部分中學老師在詩歌教學上下的工夫仍不夠。教師自己不懂詩,不愛詩,不能真正走進詩歌的核心,體會不到詩歌豐富的內蘊,只能照本宣科,只是在那裡「應付」。當然不可能引領學生走入詩歌的世界。

其次,課堂教學方法單一。因為教師沒有真正的走進詩歌,教學只能走過場,有的根本放棄新詩的教學;有的即使教學,也只是讀讀詩作,介紹作者,講講背景,讓學生記一記詩歌主旨。這樣的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對學生毫無吸引力。

在詩歌教過後,學生不可能真正進入詩歌,更不會喜歡新詩。

所以,詩歌教學的空間還遠遠沒有拓展開。工具理性和實用主義已全面支配了現今的教育體制和觀念,我們的語文課堂離「詩教」的傳統愈來愈遠了。

二、不該缺失的中學語文新詩教學

「一切文學都具有詩的特質,一部好**或是一部好戲劇都要當一首詩看。」正像朱光潛所說,「詩比別類文學較謹嚴,較純粹,較精微。」現代新詩,由於它運用的語言、表現的生活和感受貼近現代人,因而更能對現在的人們產生影響。

」作為語文教學不可忽略的內容之一,新詩教學對於學生來說,有著其他文體所不可替代的意義。

1、陶冶性情,塑造精神

從古到今,詩都是文學的核心,是乙個民族語言文化的精華,是乙個民族心靈的呈現。這是詩的價值和意義所在。離開了詩,我們就很難對學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心靈的啟蒙。

語文教學除了工具層面,更應該把它看成塑造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更應該強調它的人文精神。新詩在陶冶學生性情,塑造人文精神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新詩始終是和這個社會的脈搏、和讀者的心靈相通的詩人徐志摩當年在清華的一次講演中就曾這樣痛切地說:

「中國人成為這樣一種生物,沒有宗教,沒有愛,甚至沒有任何的精神冒險」,人們從小所接受的一切,無非為了「合於毫無生氣的生活禮儀,而不是揭示偉大生活的奧秘,喚起偉大生活的希望。這是中國教育的大失敗,它導致真正人格的死亡,沒有窮盡地造就著傑出的庸才」。正如,學生閱讀《雨巷》,記住的那個結著愁怨的丁香一般的姑娘;閱讀***的《沁園春長沙》所喚起的指點江山的滿腔豪情,這些新詩所賦予人的激情與浪漫是其他文學作品所無法達到的。

2、優化語言,啟用思維

儘管我們不可能培養所有的學生都成為作家,但是,母語教學畢竟不同於外語教學。十二年的教學後,學生的語言乾癟畢竟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可是,事實呢?

「高考是高水平的考試,但我們非常不解的是竟有這樣多的學生不能正確地使用母語作文。許多作文語言的基本功差,連話也說不清;有些學生熱衷於使用歐化的語句;一些考生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句子寫不順,錯別字過多……學了12年語文,竟然無法用母語通暢地寫一篇的文章,竟然無法讓人從中感受到母語的美。」新詩的語言顯然自然清新,比起一般的實用文體更具有美感,這是毋庸質疑的。

多讀詩歌,從中吸取營養,對於優化語言,啟用思維,有著極大的意義。

比如,學生閱讀汪國真的一些詩歌,大大地極高了語言的文學色彩。閱讀巴爾蒙特《為了看看太陽,我來到這世界》感受到人生的最樸素的存在意義,激發了學生用另外一種眼光看待世界,用新的思維看世界,當然,很自然的在寫作中表現出來。

三、改進策略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沒有辦法改變高考的形式,也不能按著自己的喜好去左右教材的編寫,但是,面對目前新詩教學的缺失,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以改進,擴大新詩的教學空間。

1、 用好教材,教學方法多樣

儘管教材中新詩的選文不能盡如人意,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充分利用好教材。

以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為例。必修一第一歌專題第乙個板塊的幾首詩歌,在講讀***的《沁園春長沙》和食指的《相信未來》時所採用的教學形式是有所不同的。因為《沁園春長沙》是進入高一的第一篇文章,教學時可以視野開闊些,在**網路上**的名家配樂範讀、演唱的歌曲激發學生的興趣後,利用網路課件上不夠恰當的畫面,放手讓學生去體會畫面與詩作中景色描寫的不吻合之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對文字的**意識。

而教學《相信未來》只要抓住詩中極具衝擊力與對比性的意象,如「蜘蛛網「爐台」「灰燼」「紫葡萄」、「鮮花」「排浪」「大海」等意象,就找到了解讀文字的鑰匙,即使不涉及文革的特定背景,學生也完全可以領悟到詩中所傳達的面對現實困境,掙扎著擺脫羈絆,憧憬美好未來的理性思索與堅定信念。

而配套的《讀本》也應該好好利用,可以讓學生在通讀的基礎上,選取自己喜歡的篇目,收集資料自主**,在班級交流研讀成果。比如,在開展交流時,選擇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的乙個女生就是喜歡其優美的意境,一曲聲情並茂的配樂朗讀展示,震撼了全班同學;而選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乙個學生則結合海子的生平經歷,深入解讀,寫出了一篇文章《海子,願你做乙個幸福的人》,帶領同學們走進了海子的世界。

在教外國詩時,找出不同的譯本進行對照閱讀,比如,閱讀《為了看看太陽,我來到這世上》,我就選擇了兩種版本的翻譯給學生,讓學生對照閱讀。

除了詩歌本身的教學外,還應把詩貫穿在其他文學樣式的教學中,使它們煥發出一種詩意的魅力。例如,在教學司馬遷的〈屈原列傳〉時,我引入了洛夫的詩作《水祭》:「揮菖蒲之碧劍//揚汨羅之濁浪//在澤畔//在石榴紛舉怒拳的五月//我又見你從江心踏波而來//見一株白色水姜伸出溫婉的手//牽你涉水而過//江水早已洗白了你一身傲骨……」學生在讀了《水祭》,使原本枯燥的古文教學課堂充滿了濃濃的詩意。

新詩教學不應只是中學語文教學中可有可無的點綴。教詩也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這首先應是心靈的愛好。我們的心中有了這種愛,詩歌就會走向我們。

詩歌就會通過我們而歌唱。在這種意義上,詩歌教學不是「教學」,而是一種「分享」。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有一句詩「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乙個人」。

我們從事詩歌教學,無論選擇何種教學方法,都必須遵循乙個原則,就是要做乙個使者,把詩的光芒帶向課堂,把「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帶向那些年輕的心靈,並與他們一起分享。

2、 豐富選文,拓展閱讀空間,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及教學隨筆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的課程體系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教師的教學,先進的教育觀念要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而教育觀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觀念不轉變,方式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 方式不轉變,觀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我...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及教學隨筆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的課程體系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 教學生活。特別是依託著教育科研的深入,我們也一步步的走進了新課改。一 以課題為突破口,推動學法教法革新 自實施新課改以來,許多學校都及時找準定位,樹立走 科研興校 之路,作為新課改弄潮兒的我們,應該抓住...

對中學語文誦讀教學的反思

反思中學語文誦讀教學 武功縣薛固高中曾輝 乙個人的語文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人的語文積累,如何積累?主要還是讀書,尤其是要誦讀。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誦讀教學的地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其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發揮。大多數學生課堂內外都習慣了默讀或略讀等其他閱讀方式,長期的不出聲的讀書使學生的情思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