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學 會學 生本課堂實踐研究」階段性總結

2022-12-21 23:24:03 字數 1909 閱讀 4193

階段性總結

我校被列為青雲譜區「雙主互動」有效性課堂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的實驗校之一。根據教研室關於此項工作的指導精神,更好地落實課改,經過校級行政會議研究和骨幹教師討論,決定開展以「『樂學、會學』生本課堂實踐研究」為主題的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課題的前者,強調的是「興趣方法」;後者,既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又體現教師作為指導者、引路人,發動學生學習的組織管理作用。課題始,教研組提出「研教」向「研學」轉變,通過課堂觀察,研究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重新調整:

「研教」「研學」是互相聯絡、相互促進的關係,不可偏頗。

抽象的理論怎樣轉化為可實踐的方法?「樂學會學,生本教育」形象表述為「1+5+15」,「1」指課堂學習目標,學生要知曉,改變以往教學目標只有教師知道,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5」指教師的主問題要清晰,少於5個,精講少問,學生能自學的老師不講,學生不能自學的老師精講,學生能做的,老師不做,讓學生做。發動學生學習,改變教師不顧學生學習背景,已有知識,瑣碎提問浪費時間的現象;強調問題的引導性和思維的啟迪,從關注教師的教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

「15」指學生的綜合學習實踐活動不少於15分鐘,教師騰出時間、精力,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方式、參與程度,及時指導,持續落實,改變教師強勢地位,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輔導員,使學生形成學習的技能。

為使課題工作有力推進,我校已經完成了以下工作,現做乙個簡要匯報:

第1頁共3頁

1.成立課題組,召開課題組開題會議,傳達青雲譜區《「雙主互動」有效性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驗》推進會議精神。2.召開課題組成員討論:主題推進方案,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3.完成了《青雲譜區「雙主互動」有效課堂教學(學生、教師)調查問卷》。

4.聆聽專家講座,改變觀念。觀摩了青雲譜學校和徐坊學校兩所兄弟學校的研討活動。

5.學習了2011版《新課程標準》,分學科進行閉卷考試。6.

結合課題目標,經過多次討論制定《電子備課制度》。分學科分年級進行單元集體備課,認真鑽研教材,集思廣義,研討教學教法。

7.按照課題的要求,研究制訂了《京山小學課堂觀察表》,**分為「目標」、「教學」「課堂作業」三方面設計。聽課者觀察「學習目標」是否明確。

在「教學」方面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進行記錄、整理和分析,促進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達到有效的教學活動。「課堂作業設計」重點是否突出綜合實踐活動。

下面,介紹一下本學期的具體做法:一、點面結合,營建全員參與的氛圍。

「點面結合」之一——「點」是學校課題組成員,通過研討課的方式推進課題的研究。「面」是全員參與,骨幹老師和行政管理人員引領,學校班子四位成員,分管一至兩門學科,行政管理人員依據自己的特長、任教的年段、學科,下到各個教研組。

「點面結合」之二——有分有合的教研活動,「面」的教研有全員參加的教研活動,有學科集中的教研,「點」的教研,有分

第2頁共3頁

年級分學科開展的教研,師徒教研等。二、以課題為核心開展主題教研活動1.年級研討課

教研組集體備課,推出教研公開課。同年級老師觀課填寫《課堂觀察表》,記錄教師提的問題及個數、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時間。針對課時目標進行學生訪談或當場檢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2.學科研究課。學科研究課,是乙個年級組推出的教研課,全體學科教師觀摩研討。

3.微格研究。每月定個微格研究主題,如:四月為「學生課堂學習目標的策略研究」,五月為「學生課堂『樂學、會學』策略研究」。

4.「同耕共進」校本教研。本學期先後四次邀請教研室專家蒞臨我校點評,引領教師站在教學高度觀課議課,教研組倡導人人評課,多形式多方法提高了教師的聽評課能力。

語文、數學組的「同耕共進」校本教研,完全圍繞課題、課堂展開,尤其是語文組分低、中、高三個學段,為調動各學段老師的積極性,開展了合作教學比賽,集體研課磨課,推薦一人執教,一人說課,一人製作課件。5月29日成功地承辦了三所學校區域「同耕共進,同課異構」研課活動。「同耕共進,專家引領」使課題組認識到,科研不是書齋的理論,必須到課堂,適合學生的才是有效的科研。

第3頁共3頁

課堂教學多元反思的實踐與研究階段性總結

我校的 課堂教學多元反思的實踐與研究 課題,於2012年5月立項之時起,至今已有半年的時間。本課題研究工作目的是充分激發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內驅力,促使其很好地為基礎教育教學服務。為此,我校本課題組人員積極投入到課題的研究活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許多疑惑,現就課題的開展情況做如下總結 一 積極...

原晉霞生動課堂實踐階段性小結

陽城三中原晉霞 我們的學生學習英語常常會說出中國式的英語,包括老師 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太缺乏語言環境了。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說上一句兩句,一但離開了課堂,他們基本上沒有任何運用英語交流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口語能力自然難以得到全面的提高,例如一些中國孩子,他們跟隨父母長期居住在說英語的國家,處於乙...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 階段性性總結

這類問題主要用於核對答案,而數學題目大多都以正確與否來進行評判,使得該類問題的問法和回答都比較的單一,而且,學生頻繁的集體回答也不利於整體的把握。經過多次聽課 評課以及備課討論,數學組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第一 通過聽課,多收集語言豐富 有效的質疑型問題,比如 誰願意給我們分享你的想法?第二 引導學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