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古代的書院教育

2022-12-20 13:42:03 字數 3175 閱讀 5754

資源**:河南廣播電視大學

中原書院教育是中國古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文化教育史上占有獨特地位。從唐代東都洛陽創設第一所書院起,到清末中原各級各類書院改為學堂止,1100餘年間,河南各級各類書院對傳播中華文明和培養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

唐開元十二年(724),玄宗詔令在東都洛陽明福門外修建「麗正書院」,這是中原最早的書院,也是當時全國僅有的兩所書院之一。當時的麗正書院,集藏書、古籍校勘、舉薦人才、學術研究等功能為一體,是當時的國家圖書館和全國學術研究中心。其建立開創了各級各類書院興起的先河,為以後書院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北宋初年,全國書院興起,最著名的有白鹿洞、嶽麓、應天府、嵩陽、石鼓、茅山等六大書院。其中,中原的應天府書院和嵩陽書院是當時全國辦得最好的兩所書院,可見當時京畿地區書院教育的發達及其在全國的突出地位。

應天府書院的歷史可上溯到後晉。後晉虞城人楊愨在今商丘縣城西北隅創辦南都學舍,教授生徒。楊愨去世後,其**戚同文繼承了老師的事業,一心撲在學舍的教育上,深受鄉人愛戴。

南都學舍當時名聞天下,學子不遠千里而至。10餘年間,戚同文的**先後有100多人參加宋初的科舉考試,「登第者五六十人」。大中祥府二年(1009),原南都學舍的學生曹誠捐銀,就原學舍旁增建學舍150間,藏書1500卷,生徒甚盛。

宋真宗下詔賜額「應天府書院」。景祐二年(1035),宋仁宗又賜應天府書院學田十頃,名為應天府學,成為地方官學。

宋代中原的另一座著名書院是位於登封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又稱太乙書院。宋太宗至道二年(996),改太乙書院為太室書院,宋廷賜「太室書院」匾額。景祐二年,仁宗詔改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興盛時,生徒數百人。宋代著名思想家程顥、程頤自幼就讀於嵩陽書院。此外,程頤還在洛陽城南鳴皋鎮建立了伊皋書院,在此著書講學,著名的「程門立雪」的典故即發生在這裡。

慶曆新政失敗後,范仲淹被貶為鄧州知州,次年在鄧州創辦花洲書院,聘請名師執教。他自己也經常到書院講學,使花洲書院成為當時很有影響的書院。

宋代京畿地區的應天府、嵩陽、花洲、龍門、百泉、和樂、伊皋等為當時河南七大書院。此外,還有東京(開封)的二程書院、信陵書院,洛陽的河洛書院、嵩洛書院,睢州的道存書院,陝州的砥柱書院,羅山的龍池書院,正陽的奎林書院,西平的文城書院,桐柏的桐淮書院,許昌的西湖書院,鄢陵的尊文書院,延津的育英書院等。宋代書院遍布中原各地,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讀書士子,培養了大批人才。

此時的各級書院還重視和提倡講學的風氣,為發展我國古代教育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宋代中原書院有幾個突出特點。1.

最早的著名書院多是由家塾性質的個人辦學發展到私學,由**賜額、賜田、賜書,最終由**正式批准。書院與官學不同,最初由私人出資或鄉紳共同籌資興辦,**以賜田的形式予以贊助;書院也不同於私學,私學完全是學有所成的儒者個人行為,書院則受**鬆散的控制。2.

名師巨儒創辦書院、主講書院。范仲淹之於應天府書院、花洲書院,程氏兄弟之於嵩陽書院,程頤之於伊皋書院,都是名儒創辦書院的範例。3.

藏書、刊書盛行,學術氣氛濃厚,書院成為各地文教活動的中心。4.書院生徒可以流動,不受地域、學派限制,體現出自由開放的教學原則。

5.創新進取,追求新知。范仲淹是應天府書院畢業的著名學者,38歲起和50歲後又兩次主持應天府書院,是他首創了追求新知、創新進取的一代學風。

北宋三大唯物主義思想家李

覯、張載、王安石;三大教育家孫復、胡瑗、石介;三大軍事家和戰將龐籍、文彥博、韓琦;三大現實主義詩人石延年、梅堯臣、蘇舜欽;三大詩文改革家穆修、尹洙、歐陽修;四大進步政治家富弼、余靖、蔡襄、葉清臣等,都是范仲淹的學生,長期受到其師的賞識、獎掖與教誨,並較好地繼承了老師的思想。

元代對書院採取提倡、扶植和加強控制的政策。此前,金代**統治中原後,中原成為宋金必爭之地,其各地的書院遭到不同程度的摧殘和破壞。就讀於書院的文人、士子紛紛南遷,中國書院教育的中心隨之南移。

元代中原書院見於史書方志記載的共37所,其中著名的書院有11所:睢陽(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百泉書院、花洲書院、龍門書院、伊皋書院、澮濱書院、志伊書院、潁谷書院、崇義書院和諸葛書院。由於姚樞、趙復等著名漢族儒家學者的竭力倡導,共同努力,元代中原書院培養出一批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及政治人才,如許衡、許有壬、鄭廷玉、王惲、馬祖常、鍾嗣成、滑壽、宋訥等。

明代初葉,**重視官學,提倡科舉,中原書院發展緩慢。明代中葉,科舉弊端日漸顯露,教育趨於空疏,官學逐步變成科舉的附庸,書院逐漸興盛。河南省城開封率先興建書院,省督撫於天順五年(1461)創辦大樑書院,省提學副使於成化元年(1465)創辦麗澤書院。

隨後,省屬府、州、縣也分別在本地創辦一批書院,如襄城紫雲書院,伊陽汝墳書院,陳州府城思魯書院,南陽府城諸葛書院、志學書院,汝南縣汝南書院等。至明代嘉靖年間,中原共新建書院27所。明中後期,中原書院培養了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化藝術家等,著名的有王廷相、李夢陽、何景明、呂坤、王鐸、史可法、侯方域等。

當時,在全國最負盛名的書院是省城開封的大樑書院,其次是輝縣百泉書院。清代初葉,中原除著名學者興復和創辦的百泉、嵩陽、紫雲、朱陽、大樑等書院外,省、府、州、縣興復和新建的書院達到70餘所。雖然各級地方官辦書院存在著官學傾向,但書院的建立仍選擇名山名地,強調天人合一,把自然環境作為教育的一種手段,實施書院傳統的講學、藏書、學術交流、印刷刊刻等文化教育活動,對各地文化教育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百泉書院主講孫奇逢是當時中國最有名望的書院教育家。他在百泉學院20餘年的講學活動,不僅提公升了該書院的歷史地位,對進一步發展河南書院教育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清初,河南各地書院培養了一大批人才,著名的有李之鉉、張伯行、呂謙恆、陳履中、吳士功等。

清代中葉,中原書院教育得到較快發展。自雍正十一年(1733)到道光二十年(1840),中原共設立、興復書院102所。雍正十一年,河南督撫大力擴建原開封大樑書院,延請著名學者擔任主講,選錄中原各地優秀生員入學,使大樑書院成為當時河南省名副其實的最高學府。

當時,這所書院建有雄偉壯觀的藏書樓、先賢祠、講堂、仕宦祠,建有齋舍樓百間,院內假山、溪流、木橋、小亭、綠樹相映成趣,庖房、浴室一應俱全。院長由省督撫聘任,院生由河南省各道、府、州、縣選拔,布政司考核錄取,儼然如省立「大學」。

清道光十六年(1836),著名學者錢儀吉主持大樑書院。他治學不課八股文,而以經史子學為主,並及小學、天文、地理、算學等科,為書院開創了一種新的學風。有清一代,大樑書院作為河南省培育高階人才的機構,培養出大批人才,著名的有朱世階、李海觀、王聿修、蔣湘南、蘇源生、宋繼郊、李棠階、馬吉璋、李元勳、王錫彤等。

近代河南以大樑書院、明道書院為主要代表的書院教育在教育制度方面開始發生演變。一些有識之士,如著名學者錢儀吉、李時燦、王錫彤等人起而改革書院教育,在教育內容和考試方法上取得了諸多成績。清末,隨著科舉制度的徹底廢除,書院相繼改為新式的大學堂、中學堂和高等小學堂,書院教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中原崛起教育為基

中原崛起教育為基 心得體會 繼續教育學院 今天讀了 中原崛起教育為基 一文,我備感責任重大 使命神聖,振奮人心,催人奮進。中原崛起教育為基 一文,我深入學習,深刻領會精神 著力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提公升隊伍整體素質和活力,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進一步深化辦學體制改革,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辦學 深化...

甘泉書院的簡介

該書院位於甘肅張掖,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 甘州知府馮祖悅 張掖知縣王廷贊建立於南門內街東,以臨甘泉,故名。東西長90餘丈,南北闊8丈5尺。建大門,講堂2間,廂房34間及泮池 木橋等。馮自為記。後又建瓦房1座,牌坊2座 院內左翼建三台閣,右翼為爽心亭,遊廊9間 南面振興倉3間 臨池栽楊柳400餘株...

書院小學素質教育評估制度

一 明確素質教育總體目標,確定切合本地實際的素質教育各項工作目標。二 建立 健全素質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三 制定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工作方案與年度計畫。方案與計畫具體 規範 可行性強。四 制定本區 縣 實施素質教育的科研計畫與課題方案,其導向性強。認真組織實施,取得較好成果。五 在本系統內廣泛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