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釋譯

2022-12-19 22:51:03 字數 5093 閱讀 9381

所謂以人為本,其基本含義簡要說就是:它是一種對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地位的肯定,強調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目的地位;它是一種價值取向,強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為了人;它是一種思維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決一切問題時,既要堅持歷史的尺度,也要堅持人的尺度。

我們需要圍繞這種基本含義,進一步從哲學上深入挖掘以人為本的具體內涵。以人為本是乙個關係概念。人主要處在四層基本關係中:

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組織的關係。我們可以從這四個層面的關係中具體解讀以人為本的完整內涵。

第一,在人和自然的關係上,以人為本就是不斷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即保持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具有良性的迴圈能力。

對同時代的人來講,當代中國發展的目的在於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使人在優美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雖然由於客觀條件及文化的差異,各地區

的人在發展目標的追求上不盡相同,但一些基本要求還是共同的,如優美的生態環境、心情舒暢的工作、健康的身心、享有有效的人權民主平等、具有受教育的機會等。只有在上述要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人們才算達到了較高的生活質量。

對代際之間來講,應保持生態環境具有良性的迴圈能力,主要包括:(1)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這要求我們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公眾參與環境決策的能力與質量,促進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2)建立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生活方式。正如有的學者所說的,要建立有效的能源和資源消費模式,要認識到我們觀念上的誤區及其根源,改進舊的傳統觀念和消費模式,特別是要創造一種將人類與自然界融合在一起的視野,確立一種新的生態環境觀念,落實到行動上,就要通過綠色消費行動,使消費者有意識地選擇對環境保護有益的商品,來引導企業提供這樣的商品。

第二,在人和社會的關係上,以人為本就是既使社會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又積極為勞動者提供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

人是一切活動的最終目的。因此,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

作為社會歷史發展的目的,使社會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在物質財富極端匱乏的年代,注重物質財富的積累是必然的、合理的。然而,當人們的生存問題基本解決而人的發展問題凸顯出來之後,如果「只見物不見人」,不去解決人的發展問題,就會付出沉重代價。

這就需要從以物為本的發展逐步走向以人為本的發展,為人們的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的充分發揮提供物質基礎。在當代中國,提出以人為本是相對以物為本而言的,是對過去只追求經濟增長這種見物不見人的發展方式的超越。

人又是一切活動的手段。因而,以人為本又要求我們的發展必須依靠人,要求人在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同時首先要創造成果,人要憑其能力為社會多做貢獻。為此,就必須為勞動者創造能力的發揮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又反對不勞而獲和坐享其成。

第三,在人和人的關係上,就是強調公正,不斷實現人們之間的和諧發展,既要尊重貧困群體的基本需求、合法權益和獨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體的能力和貢獻,為他們進一步創業提供良好的人際環境。

以人為本蘊涵的社會公正原則,在當前特別要求尊重貧困群體的基本需求、合法權益和獨立人格。由此,它要求公

正合理地解決社會上存在的貧困群體和精英群體之間的貧富差距問題,更要尊重他們的人權,增強他們的發展能力,為他們提供平等競爭的機會和條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如果大多數人在社會轉型中喪失利益且得不到有效幫助,改革不僅難以繼續下去,而且不利於社會和諧。乙個社會和諧不和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貧困群體的生存狀態,取決於精英群體對待貧困群體的態度。

所以,貧困群體更應受到關注。以人為本,就是要讓貧困群體分享社會發展的成果。

以人為本蘊涵的社會公正原則,也要求尊重社會精英群體的獨創個性、創新能力和業績貢獻。這裡的精英群體,主要指靠能力、業績而在經濟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群體。社會精英群體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是社會發展的火車頭,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所以,堅持以人為本,也應該尊重精英群體的創新能力和業績貢獻,應為他們進一步創業提供良好的人際環境,使他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乙個社會是否具有活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對待社會精英人才的創新能力與貢獻。

第四,在人和組織的關係上,就是各級組織既要注重解放人和開發人,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機會與舞台、政策與

規則、管理與服務,又要努力做到使人們各得其所。

針對組織對人的過度控制,以人為本體現為對人的解放和開發。如果僅把人看作成本,就容易把勞動者當做物,而不是當做人,就會漠視人的基本需求、合法權益和獨立人格,就容易降低勞動者的工資,不注重人力資本投資。如果把人當做組織的主體與目的,那就意味著要注重對人的解放和開發,為每個人潛能和能力的發揮提供相對平等的機會與平台、政策與規則、管理與服務,使人各盡其能。

這裡著重強調尊重人的能力問題。一般來講,人們不僅要求能夠過上健康長壽的生活,而且要求能夠充分接受教育,能夠具有足夠的社會交往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空間,能夠自我實現。人的發展的這種特徵,意味著要注重人的能力的充分發展和運用,並把人的能力作為基本價值。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聯合國為首的國際組織開始關注人類發展,並強調把人的能力放在發展的核心位置。這對我國來講,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當人憑其能力為社會做出了貢獻,他就必然要求社會給予應有的回報。這種回報是對人的能力和貢獻的尊重和肯定,同樣是以人為本的體現。由此,社會應盡力讓每個人能各得其所,對每個人的能力和貢獻給予應有的尊重。

以人為本與西方人類中心主義

要正確理解以人為本,必須澄清一種模糊認識,即認為以人為本就是主張人類中心主義。人類中心主義主要是在涉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時提出的乙個概念。一般來講,有相對人類中心主義和絕對人類中心主義兩種。

以人為本與相對人類中心主義具有共同點,那就是在處理人和自然的關係問題上,都把人的生存價值作為終極關懷納入其中,既強調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又要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然而,以人為本與絕對「人類中心主義」有著本質區別。

絕對人類中心主義的實質及其缺陷。從邏輯上講,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受自然界的制約和影響,同時人又以主體的姿態面對自然,要認識、改造自然。但在西方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尤其到了近代,出現了一種人類中心主義。

伴隨著科技理性主義的發展,西方社會發生了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和改造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人類的智慧型和力量得以充分體現,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夙願終於變成了現實,人們真的成了自然界的主人。這種對理性主義的弘揚,對主體的讚美,使得人類只承認人的價值,而輕視人以外的存在物的價值,如果說自然有價值,也僅僅是作為工具的價值。這就形成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將人與自然的關係推向了對立的兩極,形成了以人類為中心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模式。

這種人類中心主義實質上是一

種絕對人類中心主義。

在這種絕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指導下,人們通過改造自然,獲得財富,提高物質生活水平。同時,卻由於人類瘋狂地向自然索取,從而造成了日益嚴重的資源短缺、環境汙染和生態失衡等全球性問題,嚴重威脅到了人的生存。這種人類中心主義也因此受到廣泛的批評。

面對絕對人類中心主義的上述缺陷,現代人類中心主義者就把這種只關心人自身的存在和利益,把其他自然物僅僅作為滿足人類需要和慾望的占有物來對待的觀點,稱為「狹隘人類中心主義」。他們已經認識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乙個穩定的自然生態環境,主張應尊重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主張人類應放棄一切干涉、破壞生態系統的技術、社會體制和價值觀念,與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存在物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和平共處。這實際上主張的是一種相對人類中心主義。

以人為本與絕對人類中心主義的區別。在解決人和自然的關係問題上,以人為本是將人的生存價值作為終極關懷納入其中的。人類為了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認識和利用自然界,從自然界獲取自己所需的生活資料,這應是一種合理的生存活動。

自然界不會自動地把人類的生存發展條件一一提供完備,因此,人類要不斷同自然界進行物質交換。正是在同自然界打交道的過程中,人類才從動物界提公升出來,而

且也通過不斷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而發展自己。但在人和自然界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中,如果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就會造成對自然的破壞,從而也會造**類生存危機。以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的以人為本,是從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來看待人和自然的關係的。

首先,人類為了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改造自然界,從自然界獲取所需生活資料的活動,是合理的、應該肯定的生存活動,人要不斷提高自己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其次,人在提高自身生活質量的同時,要注重可持續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是人區別動物之所在。

就是說,人類能夠超脫自身需要的狹隘束縛,而從整個生態系統的利益出發,去進行促進自然萬物共存共榮共進的活動。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把人類活動限制在生態系統平衡許可的範圍內,或者說,可以堅持以人類為中心,但不能以犧牲人以外的價值為代價。只有當人類尊重人以外的價值時,才能真正實現以人類為中心。

這就是以人為本與絕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本質區別。

以人為本與公民社會、**管理職能轉變

我國傳統社會是乙個臣民社會,這一社會的特徵就是臣對君、民對官的服從與依附的等級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往往是以權力為本或以官為本,而不是以人為本。現代社會的

乙個本質特徵,是由臣民社會走向公民社會。所謂公民社會,就是人和人之間具有平等的權利、獨立人格、機會和規則的社會。在這一社會,法治高於人治,權利大於權力,法理高於人情,自主高於依附,公權高於特權,治理高於管制,能力因素高於非能力因素,非權力因素高於權力因素,民本高於官本。

顯然,這種公民社會有利於實現以人為本。建立公民社會需要實現**職能轉變,即從管制型**轉向公共服務型**。**在實現以人為本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中國傳統社會,**較注重對人的管制,一定意義上是一種管制型**。這種管制型**得以存在和延續的理念支撐,就是「官本位」。在管制型**的框架內,難以真正實現「以人為本」。

其次,**的職能主要是為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提供一種相對平等競爭的機會與平台、政策與規則、管理與服務。這裡,**管理體制創新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傳統社會遺留下來的身份制、等級制、勞動管理體制和戶籍制,以及不同單位和不同行業之間缺乏的合理流動機制,是影響以人為本實現的體制障礙。

市場經濟自身也在要求社會轉型,即由權力社會走向能力社會,由身份社會走向實力社會,

由依附社會走向自立社會,由靜態社會走向流動社會,由人治社會走向法治社會。這樣的社會要求創新**管理體制,如改革現行戶籍管理制度和勞動人事管理制度等,其目的就在於把被束縛的、依附的和狹隘的「單位的人」變成開放的、獨立的和靠能力素質立足的「社會的人」,並給人以相對平等的權利、人格、機會和規則。這種人的解放,不僅可以克服人的自身侷限、地域侷限、職業侷限和社會關係侷限,還可以促進個人與他人、集體、社會和世界的廣泛交往與交流,並在這種交往和交流中,充分學習和利用社會的發展成果來發展自己的能力。

最後,在**的政治生活中,人們政治行為的理性自覺程度較高,多數人遵循法大於權、理大於「情」的原則,注重使自己的政治行為受法治、制度和程式約束,限制公共權力執行中的隨意性。顯然,在這種**與個人的關係中,以人為本的地位得到了應有體現。

以人為本話考勤

駐馬店市實驗中學孫群傑 考勤,顧名思義,就是考查出勤,也是就通過某種方式來獲得員工在工作時間段內的出勤情況,包括遲到 早退 病假 缺習 加班等情況,以此作為單位進行勞動報酬計算或獎罰的基礎。早期的考勤通常就是用筆在記錄簿上簽個名字,由於代替的現象時有出現,現在通常使用生物識別 門禁刷卡來做考勤。無論...

以人為本關愛員工

點滴之間關愛無限 一支護手霜華麗麗的蛻變 企業是員工的歸屬,員工是企業的財富 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心,抓眼球 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 乙個企業的發展,最根本的就是關心人。企業為員工搭建實現自我價值 展示抱負的平台,員工勤奮工作,為企業服務,從這個角度說,所有企業都應該把員工關懷做好,其實做企業的最終目的...

銷售技巧以人為本

你要設計你的營銷流程,讓客戶首先體驗到你的價值,而後再支付金錢。這樣做,你的回報將會成倍成倍的增加,因為客戶只有在獲得價值後,才支付金錢,你則將所有交易的風險都一肩承擔。你做錯了什麼,將你的客戶擋在了門外?對了,正是價值。如果你堅持先獲得回報,再提供價值,你將硬生生將潛在客戶趕出大門 而如果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