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改培訓之二

2022-12-16 10:33:06 字數 5320 閱讀 9404

小學語文課改培訓資料之二:《語文課程標準》學習提要

[教育新聞更新時間:2003-07-08 14:40:00]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滕春友

一從《語文教學大綱》到《語文課程標準》

2023年8月頒的《語文課程標準》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具體體現,也是編寫教材、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

教育部在研製《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過程中,於2023年對實施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再次作了修訂,為課程改革作先期準備。《大綱》與《標準》的比照見下表: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vs《語文課程標準》

功能指向主要針對課堂教學,為教科書的「教」提供規範。更傾向於開放的課堂,讓教師「用」教科書。

內容呈現教學內容、要求及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的敘述。學生學習目標、學習行為的描述。教學評價明確規定學習要求,但沒有描述達到學習結果的過程。有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教學評價實施建議。

教材要求直接對教材作出規範。不限定教學內容,提倡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總體來看,《標準》比《大綱》範圍更寬,層次更高,突出了教學新理念,首次提出「過程與方法」的課程目標,並落實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二《語文課程標準》概貌(一)總體框架

《標準》採用九年一貫整體設計的方式,共有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概括而又明確地描述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地位,提出了課程的基本理念,並對課程的設計思路作了較為詳細的說明。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首先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闡述課程的總目標。接著分四個學段描述了階段目標,並在其中列入了「綜合性學習」的內容。

第三部分:實施建議包括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四方面的內容。這些建議力圖提高教材編寫質量,體現和落實課程的教學理念,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開發課程資源和利用好課程資源,並對課程的教學評價提供指導。

第四部分:附錄包括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語法修辭知識要點三項內容。(二)主要特點

1.努力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切實體現在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點的轉移,使素質教育的理念切實體現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

2.突破學科中心。關注學生的興趣經驗,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努力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的現狀,密切語文教科書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關係,打破單純地強調語文學科自身的系統性、邏輯性的侷限,盡可能體現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應首先服務於學生發展的功能。例如加大閱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降低對語法、修辭、邏輯的要求。

3.改善學習方式。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改革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

方式,發展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體現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功能,評價建議有更強的操作性。力圖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體的評價手段,引導學校的日常評價活動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5.為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課程標準重視對某一學段學生所應達到的基本標準的刻畫,同時對實施過程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而對實現目標的手段與過程,特別是知識的前後順序,不做硬性規定。從而為教材的多樣性和教師教學的創造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體現並滿足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創造了比較好的環境。

(三)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標準》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其內涵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味,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內容。比傳統意義上的「語文能力」涵蓋範圍更廣。

從「語文能力」演變成「語文素養」,目的在於進一步開發語文教育在實用之外的功能,重視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增強底蘊、提高修養的功夫。(教師在學習時可參閱全國小語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標的文章《從語文能力到語文素養》,載於2023年第3期《浙江教學研究》。)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主要應做好:發掘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在語文生活和實踐中學習語文,加強對語言的感性把握,根據漢語、漢字自身特點進行教學。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學語文,又學做人,實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同時,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不要過多地進行理性分析,或一味追求觀點的整齊劃一,否則將背離語文教育的特點,也會傷害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抑制創新意識。

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小學語文的教育過程是學生聽說讀寫不斷實踐的過程,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受到薰陶感染的過程。教師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突破學科中心,不去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設計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加強與其它學科的綜合聯絡,並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說話、學語文。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母語教育有自身的諸多特點,與外語教育有本質的不同。母語教育有口語基礎,有語言環境,有豐富的語文教育資源,這些是母語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

因此學習母語不像學習外語一樣主要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經過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提高原有的口語語感,培養書面語的語感。

漢語是一種古老、深厚而又獨特的語言文化,其語法有一定的規律,但是缺乏嚴整的語法系統規則。因此,教師如果不視學生原有的漢語語感基礎,按照語法體系構架的知識點去進行反覆訓練,其結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漢字是方塊文字,是形音義的綜合體,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資訊。

教師要研究漢字學習的規律,研究識字寫字與閱讀寫作教學以及發展學生思維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絡,加強綜合,提高教學效率。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自主學習是「基點」,合作、**的學習方式必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基礎;合作學習應主要著眼於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領悟合作過程中的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學習要側重於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創新意識。(教師學習時可參閱浙江省小語會會長、特級教師沈大安的文章《自主、合作、**》,載於2023年第5期《教學月刊》。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課程改革要改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課程內部各部分之間割裂的狀況。教師在教學時要加強綜合性,溝通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溝通與生活的聯絡,在語文課程中學到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方法;在其他課程、其他場合中也可以學到語文,拓寬學語文用語文的天地。當然,在語文課程中建立跨領域的學習平台,應注意立足於「語文」,而不應該是漫無目標的大雜燴。

課程改革要增強課程資源意識。語文課程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各地學校辦學條件可能參差不齊,但是,各地可供語文教學的資源(自然條件、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社會發展、社群文化等等)肯定是極為豐厚、各具特色的。教師在教學時要在充分利用「文字」的基礎上,大力開發課程資源,擴大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提高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積極性,從而在課內外的學習與運用中拓展語文課程的內涵。

三課程改革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兩點建議(一)制定科學、全面、靈活的教學目標1.為何強調教學目標問題?

(1)在教學實踐中,首先碰到的問題便是確立教學目標(注:《標準》中稱「課程目標」,考慮到了教材編寫等角度,範圍較「教學目標」寬)。教師重教法而輕目標的現象屢有發生:

或目標定位過高,或有所偏差,或不盡合理……這是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效果的好壞以及一些公開課的「成敗」的主要因素。

(2)從課程標準體系的角度看,課程目標是其核心模組,突出地體現了課程的標準化。課程目標基於九年一貫制考慮,體現了課程目標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說明了課程目標的全面性和新穎性;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提出階段目標,反映了課程目標的實踐性。「綱舉目張」,課程目標不僅集中體現了課程的「基本理念」,而且,以其從目標達成層面的表述方式,涵蓋了「實施建議」中的絕大部分內容。

2.那麼,如何設計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要全面、科學、靈活。全面:即完整周全,充分挖掘教材的各種因素,各維度的目標可以有所側重,但不可或缺。

科學:指教學目標定位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植根於文字,不拔高、不牽強。如《月光曲》一文的教學,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可在傳統的「感受貝多芬同情窮苦的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強調「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公德心」。

這樣的目標定位是科學的,與當代的社會規範是相符的。靈活:指以生為本,實事求是,在教學中隨機調整乃至學生參與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在教學過程中達成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和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需要的變化,況且目前小學教育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學生個體之間差異懸殊,教學目標不應「一刀切」。

(2)教學目標要體現「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標準》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

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每個學段相互聯絡螺旋上公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知識和能力」屬教學目標的基本層面,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考量教學效果的主要顯性因素;「過程和方法」首次列入課程目標,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它是隱性的,但其作用極為重要,「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兩個維度是要靠「過程和方法」來實現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標準》突出強調的目標,內容是隱性的,而其形式是外顯的,它是語文學習的動力,也是人的發展所必須的。

教學過程中不能簡單地把內容與目標一一對應,將「三個維度」割裂開來,而是要在鑽研文字的基礎上,有所側重地落實「三個維度」的目標。建議盡最大可能地挖掘文字中的情感因素,突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課堂上的師生充

滿激情,得到充分的情感(情緒)體驗,從而提高「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目標達成度。(3)要注意教學目標的表述方法。在制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維度的教學目標時,應避免從教師「教」的角度來敘述(諸如用「培養」、「教育」之類的詞語),因為這是教師要去做的,而只是做了「培養」的工作,未必就達到了目標。

因此,應該從情感態度培養結果的層面來描述目標,如《標準》中的有關詞彙:喜愛、熱愛、讚賞、憎恨、獲得……的體驗等等。真正自覺做到這樣描述,即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師在教學時更加明確努力方向,隨機調控教學過程,發揮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方法的導向作用。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隨著教師教學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師生關係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力日益顯現出來。在課程實驗條件下,建議做到如下三點:

1.充分信任學生。愛學生,僅僅停留在「喜愛」、「關愛」的層面是不夠的,應該充分信任學生。認識到小學生在人格上與教師完全平等的,信任其能力便是尊重其人格,要相信「他能行」,不能因為年齡小而小看他的能力。

只有信任學生,才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2.融入孩子的世界。由於生活環境及知識經驗的差異,孩子與**的世界是不盡相同的。

教師要了解學生在看什麼樣的書?看什麼動畫片?愛玩什麼遊戲?

流行什麼樣的玩具?喜愛什麼樣包裝的零食?如此等等。

這樣,師生才能有共同語言,才能「零距離」交往。

小學語文課改反思

教學反思 從2009年9月至今,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今年已是第三個年頭。從第一年對於教學的無從下手,到第二年大致能找到課文知識點,但對於教學的方法還不能掌握。今年對於再次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在心裡上我已經不再畏懼。最起碼,對於課文中的重點 難點,我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學方法的運用雖然不到爐火純青...

小學語文課改反思

新課實施改革的出發點是讓學生變 苦學 為 樂學 目的在於倡導 以人為本,德育第一 的素質教育。小學語文實施課改幾年來,廣大教師投身課改,融入課改,傳播了新的教育理念 學生也多了思考的空間和實踐的機會,個性得到張揚,能力有了發展。課改使小學語文出現了許多新氣象,可謂好評如潮,褒揚眾多。但如果我們冷靜面...

小學語文課改總結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小結 課程改革在我校已實行了幾個月了,給我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我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我的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比原來活躍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改變,學習興趣有了進一步提高。高效課堂 帶給我的是新理念 新方法 新嘗試 新探索。高效課堂實施初期,我加強了對上級關於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