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問題的幾點建議

2022-12-14 10:00:07 字數 1887 閱讀 3971

孟凡隨著我市城市化和工業化程序不斷加快,土地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建設與用地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如何做到既能滿足建設所需的土地,又能切實維護好農民的根木利益,不影響失地農民的生活和就業問題,確保社會穩定,這是擺在各級**面前的一項嚴峻而又艱鉅的任務。一、我市對農民失地問題採取的主要舉措及其存在的問題

在實施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城市化全面提速的程序中,我市各級黨委、**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城鄉統籌、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的原則,把失地農民就業與發展高效農業、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結合起來,多渠道拓寬就業崗位,幫助失地農民就業,支援他們自主創業,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採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根據***、自治區的有關法規、政策,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規定,使徵地拆遷和就業安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通過加強領導、深入調研、細化方案、宣傳發動、狠抓落實,使工作有序推進,維護了失地農民的利益和社會穩定。二是堅持實物安置,建設各種安居房。三是結合「撤村建居」,拓寬社群服務領域。

以社群管理、物業管理、送貨服務、家政服務、房屋維修、發展餐飲業等崗位安置失地農民。

失地農民就業是乙個綜合、複雜的社會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必須統籌兼顧,綜合考慮,既要兼顧國家、集體利益,又要保障農民眼前的生活需要,同時要考慮到農民的長遠利益,確保失地農民失地不失業、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推進城鄉的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平穩轉型。要從主觀、客觀兩方面入手,實現失地農民的有序轉型和大多數農民的再就業。

(一)失地後農民「無所適從」

城市加速擴張和開發區、康居工程等建設專案的大力實施,使得大量農民因在短期內失去土地而成為「突發性轉軌物件」,在處理這一「突發性轉軌」問題上,無論**還是農民都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致使失地農民在由農民意識轉化為市民意識,由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行為轉化為市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行為等方面出現了「無所適從」的現象。(二)失地農民就業難

由於農民缺少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文化素質和知識技能普遍較低。失去土地後,他們在社會上的競爭能力也較差,就業成為失地農民的突出問題。(三)失地農民養老難

失地農民目前的養老方式主要依靠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這種以約定俗成的規則,依賴子女供給的養老模式,總是具有一定的風險。而農民人均徵地補償費只有3.

2萬元,而要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人均需5萬元左右。

(四)失地農民收入**減少

大部分農民原來主要依賴於產權歸屬自己的房屋從事房屋租賃、倉儲、批發零售、餐飲等經營活動,且房屋的增值效益明顯,農民家庭收入的40%———50%**於此。由於徵地拆遷,房屋被拆除,依賴於房屋從事的經營活動被終止,農民的收入**直接受到影響。(五)失地農民進入城市難

一是集體資產的處理難。村改居後,原集體經濟組織性質發生了變化,對原始集體資產的處理由於主體性質的變化,必然引起債權、債務及合同變更等問題。另外還存在社會保障、就業政策上,不能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權利的問題等。

二、對策及建議

解決失地農民問題必須綜合考慮,統籌兼顧,既要有利於推進農村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又要從保障農民的生活需要出發。只有從保障農民長遠利益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失地農民的

生活和出路問題。

(一)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不斷增強經濟實力

黨的十六大提出:解決「三農」問題必須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城鄉統籌」就是要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為農村經濟發展開拓新的空間,為農民增收開闢新的途徑,提高農業的競爭力;要靠加快城鎮化、城市化程序,鼓勵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逐步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

(二)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全面做好失地農民的就業安置

1、採取規劃留用地或土地流轉的辦法,解決失地農民從事農業所必需的土地,引導失地農民參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如在德塢,農村的人力資源優勢在於農民掌握了相對較高的種、養技術。失地農民是城郊農民,從事的大都是經濟效益較高的種養業,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失去土地後,多數仍願意從事原來的種養業。

為此,建議市**可在今後規劃徵地中為失地農民規劃留用地。

失地農民城市化問題的思考

作者 何建輝 金融經濟 學術版 2010年第06期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市化程序加快,農村人口將進一步減少。許多農民雖然可以在一夜之間改掉 農 字身份,或者說不再從事以前那樣的農活,但是要說成為實質意義上的現代市民實在為時尚早。失地農民城市化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有的還表現得十分尖銳。...

關於做好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建議

近年來,我市掀起新一輪開發熱,徵地拆遷專案增多,規模擴大 範圍拓寬,失地農民越來越多,已形成乙個社會群體,他們的生存保障問題解決不了,就進入不了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隨著城市城鎮化 工業化發展程序的加快,我市廣大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如何解決好失地農民的生存 養老問題,保管好他們的 養命錢 創造乙...

失地農民問題的根源是土地徵用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一 失地農民的總體狀況 一 失地農民的數量 我國非農建設占用耕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和經濟發達地區。國家統計局20xx年在全國開展了失地農民的調查,調查以人均耕地面積0.3畝以下的農戶為主要物件,共調查了2942戶。在這2942戶中,人均耕地在0.3畝以上的有442戶,約佔調查總戶數的15 人均耕地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