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考試複習

2022-12-13 00:48:02 字數 4295 閱讀 7190

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

1.教育的本質:即把教育看成培養人的活動,是促進人身心發展的過程.

2.教育的定義: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特定社會的目的和要求自覺地,有目

的的,有計畫地影響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社會活動.

3.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說.心理起源說,勞動起源說.

4.廣義的教育:指一切有目的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活動.

5.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即通過專門的培養人的社會組織機

構學校來實的教育活動.

6.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

7.教育的基本形態: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

8.教育的三個基本形態之間的關係: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有著

各自的功能,作用和特點,同時彼此也都存在特定的侷限性.這就需要三

者之間的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實現有機整合.上述三種教育力量整合,

既有利於教育在時空上相互銜接,也有利於教育在整體方向上保持一

致,更有利於予發揮彼此的魚補作用,鍵高教育的整體效能和質量.

9.學記:學記中包含了大量豐富的教育思想,堪稱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

一部專門論述教育的著作.

10.普通教育學.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所著的.

11.教育學:教育學是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為研究物件,通過對教育

現象和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第二章:教育功能與教育目的

1.功能的概念:教育系統在特定條之下對內對外所發揮的作用和效能.

2.功能在教育系統內部表現為:對受教育者發展的作用和影響,主要指

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進而提公升人的價值,促使個體發展並達到

自我實外部表現:教育功能則表現為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

的影響和作用.

3.教育功能的基本特點:客觀性,確定性,層次性,方向性.

4.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達到的預期結果,主要體現在社會對人才培養

規格,努力方向及社會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5.從整個人類發展是來看,有學者將教育目的分為兩類:(1)重視個人價

值的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觀.(2)重視社會價值的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

6.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

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

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人.》

7.各個檔案對教育目的的表述大致包括如下:首先,人才培養的總體規格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人》.

其次,上述教育目的的表述中十分強調社會年青一代成員的心性的和諧發展,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等各方面素質全面發展,反對只重智育而忽視其他的實際做法,強調要提公升所有國民的綜合素質.最後,上述教育目的也強調對學生的責任意識,創新精神,人文素養和環境意識等諸方面的培養,即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也體現了新時期人的自身發展的要求.

第三章:教育規律

1.教育的兩條基本規律及其相互關係:(1)教育與人身心發展的辯證的統一關係(2)教育與社會發展的辯證統一關係,是教育活動發展的基本兩條規律教育必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必須與人的身心發展相適應.

2.影響人的發展的基本要素:遺傳,環境,教育,人的主觀能動性,以及社會實

踐活動.

3.人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及教育:(1)教育要適應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規律,做到迴圈.

(2)教育要適應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和差異性的規律,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個體的身心發展.(3)教育要適應個體身心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的規律,做到從實際出發,促進個體的身心發展.(4)教育要適應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規律,促進所有受教育者全面發展.

第四章:教育制度

1.學制:學制是整個教育制度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教育制度的主體.

2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及其管理規則.它規定著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第五章:教師

1.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價值:(1)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的傳播者,在人類文明延續發展中起橋梁與紐帶作用.

(2)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塑造新人的思想品德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3)教師是人的潛能的發掘者,使每個學生發展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

2.教師職業的特點:(1)教師職責的複雜性.(2)勞動過程的創造性.(3)教育

行為的示範性.(4)勞動影響的長期性.

3.教師的基本素養:(1)教師的教育理念.(2)教師的職業道德.(3)教師的科

學文化素養.(4)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5)教師的職業心理素質.(6)創新是

教師素質的靈魂.

4.提高專業化素質的基本途徑:(1)教師的職前培養.(2)教師的職後培訓.

第六章:學生

1.學生的屬性:(1)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2)學生是發展中的人.(3)

學生是有差異的人.(4)學生是以學習和發展為主要任務的人.

2.現代新型師生關係的特點:平衡性,民主性,和諧性.

3.構建現代新型師生關係的策略:(1)轉變教師角色.(2)學會尊重和欣賞學

生.(3)發揚教師民主,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4)加強自身修養,樹立威信.

第七章:課程

1.型別: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綜合課程與核心課程,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1)課程功能的轉變.(2)課程結構的改

革.(3)課程內容的改革.(4)課程實施的改革.(5)課程評價的改革.(6)課程

管理的改革.

第八章:教學(上)

1.教學的定義:我們可以將教學理解為「一種尊重學生理性思維

能力,尊重學生自由意志,把學生看做獨立思考和行動的主題,

德性格,使每乙個都達到自己最佳發展水平活動.

2、:教學與相關概念的關係:

教學與教育:教學與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兩者既相互聯絡,又相互區別.教育包括教學,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

教學與智育:智育是指向教育者傳授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專門發展學習者智力的教育活動,它是教育的乙個組成部分.教學是智育的主要途徑,但卻不是唯一途徑,智育也需要課外活等途徑才能全面實現:

教學要完成智育任務,但智育卻不是教學的唯一任務,教學也要完成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

3.教學過程的定義:可以理解為在師生交往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過程.

4.教學過程的特點:(1)教學過程的互動性.(2)教學過程學生認識的間接

性.(3)教學過程的發展性.(4)教學過程的教育性.(5)班級授課的優缺點:

優點:提高了教學效率,擴大了教育規模,加快了教育普及的過程,並達到一

定的教育質量;便於學生獲得系統連貫的各科知識:有利於發揮集體教育的作用;便於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缺點:教學活動多由教師設計和組織,學生要適應教師的教,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利於學生創造力容,時間和程序大都程式化,固定化,是教學活動缺乏靈活性和新穎性.

6.教學的輔助組織形式:個別輔導,小組教學,現場教學.

7.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

(1)科學性和教育性相統一原則.(2)理論聯絡實際原則.(3)啟發性原則.(4)

主觀性原則.(5)循序漸進原則.(6)因材施教原則.(7)鞏固性原則.

8.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1)以語言傳遞資訊為主的方法.(講授法,談話法

,討論法,自學輔導法)(2)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演示法,參觀法)(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練習法)

第九章:教學(下)

1.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模式:(1)傳遞一接受教學模式.(2)自學一輔導教學模

式.(3)引導一發現教學模式.(4)情境一陶冶教學模式.(5)示範一模範教學

2.教學設計的內容:(1)設計和確定教學目標.(2)分析和了解學生實際.(3)

合理分配教學時間.(4)分析和組織教學.(5)選擇教學方式和**資源.(6)

設計教學評價.

3.教學評價的型別:(1)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l生評價.(2)相對評

價,絕對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3)個體評價和社會評價.(4).教學藝術的

內容:備課藝術,課堂教學藝術,課外輔導及作業批改藝術,考試評價藝術.

第十章:德育

1.品德的構成要素:認知,情感,意志,行為.

2.實施德育的方法有哪些:說服教育法,榜樣示範法,實際鍛鍊法,情感陶冶

法,品德評價法,心理諮詢法,自我指導教育法

第十一章:班主任工作與班級管理

1.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1)了解和研究學生(2)組建和培養班集體(3)做好個別教育工作(4)統一各個方面教育力量(5)寫好班主任工作計畫和工作總結(6)評定學生操作.

2.班級管理的內容3(1)班級教學管理(2)班級學習管理(3)班級德育管理(4)班級課外活動管理(5)班級文化管理(6)班級生活管理.

教育學複習

名詞解釋 教育 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教育目的 是指教育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反映對教育在人的培養規格標準 努力方向和社會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狹義的教育目的是特指一定社會 國家或地區 為所屬各級各類教育人才培養所確定的總體要求。課程 就是指學校為實現教育目標而...

教育學複習

2 心理起源說 代表人物 孟祿 基本觀點 人類具有模仿的心理機制,這是教育活動起源的根本原因,教育起源於兒童對 的無意識模仿。3 勞動起源說 代表人物 前蘇聯的公尺丁斯基 凱洛夫。觀點 教育起源於勞動,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教育是有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人...

教育學複習

顯性課程也叫顯在課程 正規課程 官方課程,指的是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正式列入學校教學計畫的各門學科以及有目的 有組織的課外活動。與隱性課程相對。隱性課程 一詞是由我國出版的 教育大辭典 對其下的定義是 學校政策及課程計畫中未明確規定的 非正式和無意識的學校學習經驗,與 顯性課程 相對。教育目的 把...